《玄医秘境》

烟坡周公

<p class="ql-block">中医药学文化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而农业的生产过程在靠天吃饭的时代,就离不开天象的观察,夏商周三代以上,人人都懂天文,河洛图书就是没有文字时代的华夏先民观象授时的真实记录,天圆地方盖天说在这时就已经建立起来了,河图是天道,洛书是地道,河洛图书所反映的就是日月地的运行规律,五千年前的安徽含山玉片的出土,就是河洛时代的真实天文观察实物,如果没有立杆测影技术,就不会有伏羲画卦,卦就是立杆测影的代名词,卦画的出现也标志着朔望月历制的太阴历和四时八节的太阳历的诞生,含山玉片四周的23个圆孔所反映和表示的就是太阳数,而数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境界,为什么表示太阳要用23个圆孔而不是24或25个呢?</p><p class="ql-block">这还得在明白河洛图书的真实含义时才能看得懂,因为我们的上古先民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就早已知道冬天和夏天其日出时间和方位在变化,而在古医算盘中就能够清楚的知道夏天的太阳数3/8是11,冬天的太阳数8/4是12,冬夏太阳数相合就是23数,他们在周天的分布位置是截然不同的,而3/8和8/4正是河洛数的高度缩影之一,以数可以定象,因数可以明象的这种独特思维方式,在上古时代就已在人们的思维意识中根深蒂固了,而朔望月历制的运用早在没有文字时代就已经产生了,我们的先民在长期的天象观察中早已发现每月的朔望演变规律,在每月里初一必定是朔,而十五必定是望,大月从望到朔是17天,而小月从望到朔是16天,因为当时还没有文字,只能用数字来表达,朔用9数,望用8数,9+8正好是17,17数所表示的大月从十五这天数起到初一的朔日正好要经过17天,如果从古医算盘中,就能够看到朔日就是太阴2/7,而望日就是阳明6/2,它们两个数加起来不正是17数吗?</p><p class="ql-block">“天地圆圆一个圈,乾旋坤转任自然,识得其中阴阳理,万病都在一掌中”,这是古医算盘的高度概括,汤液经的阳旦就是日出前的太阳,而阴旦就是日入前的少阳,所以“阳旦者升阳之方以黄芪为主,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就是古天文知识,在经方配伍中的具体应用,同理,青龙的日出和白虎的日入,以及勾陈和腾蛇,朱雀和玄武,它们在天象中是两两相对,升降有序。</p><p class="ql-block">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日月的运行,影响着人类和万物的生存,病乃先天医学思想,在上古时期就已经产生,先后天卦必须合二为一,并与河洛数结合为一个整体,才能反映天地人的三才一体万物同构思想,有人天真的试图以十二消息卦,来什么所谓的易解古医论或道解古医论,殊不知易还有三易之分,而易是“有夏也,明商也”,真正把易引入中医的运用,那是在商周象形文字时代,就已经实现了,周天有八卦,每卦有八变,八八六十四卦是一个完整的变化过程,它真实反映了地道的演变发展规律,在古医算盘中,病的有序性和动态性,表现的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对于太阳病而言,首先传的是太阴,有人不知古医论的基础理论架构,更不知六病的传变顺序,讲什么“虚则太阴,实则阳明”,殊不知,太阴也有实的时候,而阳明也有虚的时候,太阴有用承气汤的时候,而阳明也有用四逆汤的时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根源就是三阳三阴的定位和所涉及的五脏六腑,太阴之中有胃,而阳明之中也有胃,人体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五月之时,阳气在外,胃中寒冷”,这当然是太阴病了,而“十一月之时,阳气在内,胃中烦热”这当然是阳明病了。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一谚语,远在史前文明阶段,就人人都知道,而高度发达的今天,有人还不明白它的道理,这真是莫大的讽刺,难道是今不如古吗?</p><p class="ql-block">在某些方面确实是今不如昔,中医发展了数千上万年,为什么现在医生水平远没有古人技高一筹,因为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建构在史前文明阶段,而商周文化的断档和大量绝术绝技的失传,导致今不如昔。如果按现时的中医药之策和中医的教育和传承模式,再过三十年,那可就是后继乏人了,令人堪忧。有人满以为读几本医书,背上几百首汤头,就可以行医看病了,这是非常危险的,中医药大学读上五年,毕业后不会看病,进不了临床,为什么?因为只学到一些杂乱无章的知识,而没有学到独立操作的技术,人是怎么回事?人为什么生病?病是怎么回事?不懂天地之道,就永远也不会弄明白。</p><p class="ql-block">人就是人,为什么总要和日月的运行挂起钩来考虑呢?因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古人在造字时就知道,月亮影响人的生理和病理,于是对五脏六腑,总爱带个偏旁月字,女人的经期为什么是28天这一节律?你知道它的天文背景吗?恐怕很多人都答不上来,人的气数为什么是96数而不是100数?这是古人的数思维认识论决定的,天一地二人三,天数一的加一倍法至第六步就是三十二数,地数二的加一倍法至第六部就是六十四数,而人禀的是天地之气而生的,天数三十二加地数六十四,不正是九十六数吗?</p><p class="ql-block">在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中,每个时辰又分为八刻,十二乘八,不正是九十六刻吗?邵子数和铁板数就是以九十六刻来考时定刻精准推算人的命运,这也是天文历法知识在古代的应用,人既然是三数所生,三阳三阴在古医算盘中,就是讲人病的分类了,病有万千也不会脱离三阳三阴的范畴,有什么样的认识论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正确的认识论是产生方法论的基础,以天道而论人事,以天道而论疾病,病乃先天也就不奇怪了。</p><p class="ql-block">古代的悬丝诊脉是假象,医者会用医算那才是真的,悬丝诊脉只是给人看的,因为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特别是宫廷的皇妃们,那可是娇贵之体,岂能让外人接触,但她也是吃五谷杂粮的,能不生病吗?况且皇家诊费那可是不薄啊,不用望闻问切,也要看病,医算也就应用而生了。古医经方可以医算,时方也可以医算,它们的唯一依据那就是生辰了,殊途可以同归,每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总该知道吧,中医医算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演变,最后就掌握在了少数人手中,因为它太神奇,简直是不可思议,所以操此术者,就秘而不宣,深藏不漏,唯恐别人知道其中的奥妙。</p><p class="ql-block">古代流传的许多术数文化,都需要借助式盘来操作,奇门有奇门盘,六壬有六壬盘,太乙有太乙盘,风水还有罗盘,古医医算也当然的用式和盘了,但精通以后,就可以达到无盘的化镜,用掌盘就可以屈指一算,闭住双眼也能给人看病,只要心中有数就可以了,盲人能够游走江湖,替人算命,排忧解难,因为他们有绝技在身,那可是轻易不传明眼人的吃饭工具,我的一个至交,给人看风水以达无盘的化境,他曾对我讲,罗盘只不过是个要钱的工具,一等地师看星星,下等地师满山行。</p><p class="ql-block">世间的奇人有很多,我曾见过一个高人,只要你咳嗽一声,就能知道你是什么时辰出生的,百发百中,那可是用的五音断时辰。还曾遇到一个民间高人,往坟地一站,抓起坟上左右两边的沙土,放在手心一撮,就能知道坟里埋得是男是女,是单还是双,我问其中的道理,他说是男女阴阳之气的不同而造成的。古人在观察事物时,已经达到了细致入微的境地,这样的文化传承,不知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努力才得以完成。</p><p class="ql-block">民间的真正绝技一般是不会轻易失传的,只要有缘就能得到。无德之人只会擦肩而过,对面不相逢。人心浮躁,急功近利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热闹人永远也是俗气的,只有甘受寂寞,甘受清贫,面壁9年才能一朝顿悟,哪一个有成就的医学大家,不是这样做的呢?二十年才能磨一剑,如果没有师承,你想学会医,那比登天还难。因为师傅的绝技,那可是多少代人的传承结果,有缘教你,那是天造的福分,不知让你少走多少年的弯路,所以才有“师者授业传道解惑”之论。</p><p class="ql-block">被埋在沙中,它也不失其辉,天生我材必有用,天道酬勤这话一点也不假,搞中医的不懂天文,不懂地理,又不通人事,你只能是个下工的水平,若要成为上工,那就得回头几千年去学习古人的智慧。而有的智慧它可不在书本之上,有书不如无书,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人禀天地之气而生”这一句真传的话,就够你享用终生:</p><p class="ql-block">言道非象而无著</p><p class="ql-block">言象非理而不明</p><p class="ql-block">言理非数而莫致</p><p class="ql-block">言数非式而莫工</p><p class="ql-block">言式非法而不及</p><p class="ql-block">言法非技而不博</p><p class="ql-block">这就是古圣先贤对学医者的谆谆教诲,可谓是学医者的座右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例如,阴阳之气要顺接,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冷也。何谓之?足太阳膀胱经从头至足,手太阳小肠经从手到头,此经之营气是始于申而终于未,要顺接。同理,手太阴肺经从胸到手,足厥阴经从足到腹,此二经始于寅而终于丑,要顺接,即足太阳手太阴经要与足厥阴手太阳经顺接才行,若阴阳之气不顺接,则营卫之气血不通,故尔手足冷。人身十二经脉互通,有一处不通就病生,人身就有大药,乃真气尔,脐通命门,人之真气就在心肾之间的中丹田脐,此生身之本,先天原气也。所谓太极元气真气是也,太极生二仪,二仪脾胃也,二仪生四象,四象,肝心肺肾也,四象生八卦,乃乾心,兑胆,离肝,震小肠,巽膀胱,坎肺,艮大肠,坤肾,此卦乃扁鹊之归藏易也,惜此归藏之理已失传三千年之久,所以后人读不懂古医,河洛三易之理不明,则医道就不精,离上医远矣,上医可治邦,中医才及人。</p><p class="ql-block">医者,不知月节盛衰和人气之迭移,则不可以为工。</p><p class="ql-block">冬至小寒大寒立春则人气在肾</p><p class="ql-block">雨水惊蛰春风清明则人气在肝</p><p class="ql-block">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则人气在脾</p><p class="ql-block">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则人气在心</p><p class="ql-block">处暑白露秋分寒露则人气在肺</p><p class="ql-block">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则人气在胃</p><p class="ql-block">此乃古医大数不传之秘,为医者不可不知晓也。</p><p class="ql-block">记得我的《玄医秘境》文章刚发表不久,有天突然收到一条求治短信,这位男子是东北人,1973年出生,自称有厌世情绪,想自杀,看了我的文章后,又有了生活的勇气,想让我给他看看得的是什么病,该如何治疗。在缺乏四诊资料情况下,我本来不愿答复和诊治,但考虑到医乃仁术,岂能见死不救,于是我按他提供的个人资料信息,用气数图进行了诊治:</p><p class="ql-block">9/5 8/4 7/3 6/2</p><p class="ql-block"> 5/1</p><p class="ql-block"> 4/9</p><p class="ql-block"> 3/8</p><p class="ql-block"> 2/7</p><p class="ql-block"> 1/6</p><p class="ql-block"> 9/5</p><p class="ql-block">气数图的诊断结果,令我大吃一惊,他是9/5少阴之人,其先天遗传缺陷在9/5、1/6、2/7,现在正处在阳明病6/2阶段,呈阳明病少阴热化证,属病态219生命演化期,2/7太阴胃弱,1/6阳明肾虚,胃弱肾虚而生痰,痰迷少阴9/5心,是“痰迷心窍”。当一个人处在这个病态219生命演化期时,极易出现失去理智的行为和精神失常,诸如自杀,车祸,犯罪杀人,离婚等现象。有鉴于此,我告其要先通腑泄热,以保其津,然后再治其余。当时他发来短信,称大便未有里实症状,于是我就采用第二部直治少阴9/5,用苦辛开降兼化痰的半夏泻心汤让其服用,取芩连苦寒直泻心热,取姜夏辛温散寒化痰,取参枣草补益脾胃建中州,以达心气降,脾气升之效,类似病例我遇过几个,用泻心汤治疗均可获效。</p><p class="ql-block">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p><p class="ql-block">春秋二分昼夜平</p><p class="ql-block">乾遇巽时观月窟</p><p class="ql-block">地逢雷处见天根</p><p class="ql-block">天根月窟闲来往</p><p class="ql-block">三十六宫都是春</p><p class="ql-block">以数定象,因数明象,象数思维是古人的智慧源泉。古人云“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从一到九是一个轮回。</p><p class="ql-block">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p><p class="ql-block">可见,古代中国将宇宙分为天、地、人三个层面。数字“三”的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中间一横代表人,天与地的关系由人来协调,人是核心。所以古人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地之中,阴阳之内,是以三才惟人最贵”:“人处三才之大,体天地之和,得人形,生中土,甚不易也。天运四时之气,地禀五行之秀,生五谷百果,以养于人。”</p><p class="ql-block">古医以三阳三阴六病,为天下中医立法,三阴三阳者,统天地人于一体也,因医统三才而立论,医道才能得其全故也。三才者,天地人也。易有三易,连山归藏周易是也,统称三易,易六画而成章,故医易同源,病命一家,古医的理法方药都与天地人有关,明乎此则入道玄门矣。</p><p class="ql-block">比如,伤寒论的阳明病篇条文很多,仲景首论阳明病的分类,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为何有此分类?</p><p class="ql-block">仲景云“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p><p class="ql-block">吾反复阅读此段条文,对照古医大数,发现此论有矛盾和不切实际之处,显系后人传抄之误,数千年来,诸家未有提出疑义者,吾在此纠正之。</p><p class="ql-block">正确的表述应该是“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太阴阳明,何谓也?太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太阴阳明者,脾约是也”。何有此言?</p><p class="ql-block">太阳病是伤寒六病之首,太阳病发汗本是正法,但若发汗和利小便不得法或太过,会伤胃中津液,而导致阳明“胃中燥烦实,大便难”的阳明胃实证,此是太阳病治不得法而转入阳明之阳明病,仲景称之为“太阳阳明”。</p><p class="ql-block">正阳阳明是阳明病本身该有的常态,阳明直接中病而不由它经传来,即“胃家实”。任何一病都有寒热虚实之分,阳明实证,仲景称此病是“正阳阳明病”。</p><p class="ql-block">至于“太阴阳明者,脾约是也”,是因为阳明胃与太阴脾是表里关系,“脾为胃行其津液”,此阳明病与太阴脾相关,也就是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导致阳明胃病,此种情况,仲景才称其为“脾约”,小建中汤才是“太阴阳明病”的对证之方,因阳明太阴居中都主土,仲景早有明文“阳明居中主土”之论,小建中汤中的君药是六两芍药,芍药直入太阴脾而为胃行津液,即“脾约是也”。</p><p class="ql-block">此阳明病的分类法,若离开古医象数之理,就不知仲景所论,所以,古医大数可以检验任何一个医家所论是否合理合法,它是古医的核心机密,失传千年而未有知者,一旦掌握此技则人人都可学会医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样一门教谁谁就会的学问才是真正的方术技艺,“家有良田万顷不如高艺随身”,一部伤寒行天下,渡尽天下有缘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