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异国他乡,总会有不一样的地方。我前后四次去过英国伦敦,去探望公派至那里工作的儿子。由此,我有了在泰晤士河畔生活半年多的经历,同时我也观光过英国的其他一些城镇,算是对英国有了点见识,见识到一些英国不同于中国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曾经写过一篇英国伦敦之所见,今天再写我之所见,罗列出我目睹到的一些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中的中英之间不一样的地方,而对于国人已经熟知的不再提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中国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不过住在城里的国人每家每户却都装有防盗门。而英国未见有装防盗门的,不仅住楼房的没有防盗门,就是住在街边的也不装防盗门,包括防盗窗。难道他们都不担心被偷盗吗?无防盗门窗在盗贼眼里那叫不设防。其实我国过去曾经也家家户户没有防盗门。不知安装防盗门是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住楼房的中国人喜欢把阳台用玻璃封上,不封阳台的是少数。国人封阳台的目的最主要还是增加房间的使用面积,提高利用价值,同时也增加安全性。英国这边住宅楼房也有阳台,但奇怪的是没见到有封阳台的。阳台内的基本摆设简单,一般是一张小桌子和两三把椅子,很难见到用阳台堆放其它杂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生活中的国人往往会把洗的衣物晾晒在阳台上,或晾晒到窗外,晾晒到楼顶等处。英国那边却看不到有人把衣物晾晒在屋外,包括自家阳台,及自家的庭院。或许是因为那里风大多雨,不便让衣物晾晒在见天处,久而久之成为了习惯。如今英国人把衣物晾晒出去视作不够文明的表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国内,自来水是不能直接饮用的,已是固化在国人脑子里的认知,喝凉水也是将开水放凉了再喝。英国那边则不是,英国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他们没有喝生水会闹肚子的担忧。且,那里人也不习惯喝热水,喜欢喝常温水或冰水,进入餐馆要的饮用水,自然也是自来水,而不是烧开过的水。英国没有大的桶装水供应,也没有纯净水进小区售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伦敦家庭中的厨房灶台普遍是用电的,也适应西方饭菜制作。好处是:电炉无明火,没有燃气中毒、燃气爆炸的风险,安全性显然要比烧天然气和煤气好。不足是:小火慢炖行,中餐的大火爆炒不行。洗碗机也已是英国家庭厨房内的标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垃圾是人居每天都会有的产物。在英国,住宅楼下一般有专门的垃圾房,垃圾房内放置垃圾桶(或箱)。英国配置的垃圾桶,相比国内物管提供的要大得多。各住户将垃圾分类——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类分别投放至垃圾房的垃圾桶内。未见有垃圾散漏在楼道、电梯里的情况。对于独门独户的,住家户门外也都放置有加盖的大垃圾桶。大型垃圾清运车会定时将各类垃圾拉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英国人的饮食中缺少汤汤水水的东西。所以生活垃圾也少有带汤带水的厨余垃圾,也许是这个原因垃圾桶周围看不到飞绕的蝇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英国城市街区上没有捡拾瓶瓶罐罐、纸箱、旧书报等废品的人,也未见有废品回收站。很可能是由于没有废品回收站,才没有捡拾废品的人。这样也不好,如果有废品回收站,或许会消失掉城里那些好手好脚没有工作而整日向路人乞讨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国内购物如今已普遍用手机微信或支付宝支付,而英国不是。英国直接用现金的人也不多了,普遍用银行卡刷卡支付,在一定金额内不用输密码。据说在那里不怕银行卡丢失,丢失后如果出现被人盗刷的情况银行会给予赔付,损失由银行承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自从有了电子邮件、微信后,纸质书信在国内迅速消失,随之分布在各街区路边的绿色的邮筒也消失了,住宅楼下面的各家各户的邮箱也弃用了。而英国不是这样。英国的邮筒是红色的,随处可见,不是摆设,其传统的邮政业务仍然存在着。电话亭还有,好像已经是个摆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英国伦敦是一个风多的城市,几乎没有无风的日子,少则都有三、四级风。英国有风却不扬尘,即使起大风的日子,可见到树叶、树枝飞和吹散落的垃圾,但看不到尘土飞扬的场景。或许是风早已把尘土吹入了大海吧。那里的空气通透,站在高处可以清楚地眼望天际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国内城市很重视盲道建设,市区内的多数人行道上都铺设了盲道,盲道已成为城市标配。我叹息自己从没见到过盲人独自行走在盲道上。而作为国际大都会的伦敦,其街道边是看不到盲道的。是他们不重视盲人出行呢?还是认为盲道并不能解决盲人出行的问题呢?不得而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伦敦,残疾车与婴儿车通道比较完善。进出各场所,或有坡道,或有升降电梯,较好地保障了残疾车和婴儿车出行。伦敦地铁站内的升降电梯老人儿童残疾人专用,除非是大件行李,否则是看不到有其他行人去乘坐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英国的自行车在城市道上享有优先权,有的路段上设有专用道,有的路段可共享公交专用道,也可见到有自行车上地铁。伦敦有共享单车,不过不能随处停放,需停在有固定桩的停车处。这也是与国内明显不同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国内的公交车逢站必停,而无论是否有人上下车都要开车门。在英国,所有公交车经过站点时停不停取决于有没有乘客上下车。上车则需招手,下车则需按铃,否则车辆可以不停。成都近年有部分公交线路开始试行这种方式,由于人们没有养成习惯,似乎还没能真正实施好。</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伦敦城里,游行示威是家常便饭。进入主要街区时常能见到游行示威的队伍。游行队伍喊着口号,平和的方式走在道路上。有少量交警跟其前后为其“保驾护航”。英国是多元社会,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也多,因此会为各自利益,各自立场而上街发声,或表达诉求,或表达声援。也许游行示威在那里太常见了,所以一般围观的人并不多。另外那里罢工也常有,且多是吃“皇粮”的国有单位,如教师,医生,铁路和地铁工人喜欢罢工,不给政府面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国内所有的地铁站台上,在与轨道之间都安有隔离栏,如果没有是一个不敢想象的事。而伦敦那边则不是这样。伦敦是世界上最先建有地铁的城市,有地铁历史已长达150多年。其地铁站台过去没有护栏,现在除新建的地铁线路上的部分站台上有隔离墙外,基本上是没有防护隔离栏的,也看不到有专人在站台边上维护秩序的地铁工作人员。看到一辆辆风驰而过的地铁,不免为乘客可能被推挤下去而担心。不知是英国人已经习惯了这种风险境况而不惧呢?还是其国家的安全意识低?</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英国安全意识不强,从加油站也能看到。那边的加油站都是自助的,甚至还有无人值守的加油站。这样的状况安全隐患特大。假如有人想报复社会,提一桶汽油进入又没有安检的地铁上,那可是轻而易举的事。国内不可能这样。国内对加油站有着严格的管理。为了确保安全,防止散装汽油被不法分子利用,加油站不许随意销售散装汽油,如个人或单位因特殊情况需要,须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并登记备案。</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英国人爱狗,社会对狗有优待。大小犬只都可以免费乘坐公交与地铁,甚至火车与轮船。当然都是拴着绳的。对狗的优待其实是说明狗已被整个社会所接受。在英国火车站的进出口一般能看到摆放供狗饮水的水盆。而国内不是这样。国内除导盲犬之外任何宠物狗都被严禁带上公交与地铁,很多公共区域都不准进入,可见中国社会对养狗认可度不及英国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英国养狗的人多,却未见有城市流浪狗。在伦敦城区能看到与人和谐相处的野生动物。树丛中上跳下窜的松鼠,甚至可见到狐狸。大型禽鸟也多,天鹅、野鸭、海鸥等,鸽子更多。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于人的活动区域内,已经没有了对人类的畏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最后还想说说英国的厕所。英国的厕所一律是坐式马桶,厕所内不放置纸篓,卫生纸可以随手入厕冲走。这边马桶冲力大,不担心卫生纸堵塞下水管道,当然女性专用品除外。</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英国伦敦的公厕不及国内城市分布多,至少其地铁站上是没有公厕的,且有些还需要投币入厕。英国公厕内提供卫生纸,厕所一般抽纸盒可容纳两卷纸。这样使得每卷纸都能用完,又不会出现断供的尴尬。</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英国人等西方老外也许从小都是用坐式马桶的原因,造成他们缺乏蹲的功夫。所以能看见或弯腰,或跪在地上干活的人员,却不见有蹲着干活的人员。由此,可想到老外们到中国来游玩,其上中国厕所会是他们面临的一大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以上仅是我所见到的中英之间不一样地方的一部分。中国与英国相比确实还存在着很多不相同的地方。不相同的地方,有些是差距,有些是差异。对于差距是有先进与落后之说,而对于差异则仅仅是不同样而已,如同人种长相,说不上谁好坏,谁美丑。评价差距较难,容易受主观因素左右,价值观不同也影响评判,容易引起是非争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无论差距也好,差异也好大程度是由历史与文化所造成的,也深受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影响。相信差异会长期存在,而差距会逐渐缩小。如今中国与世界的差异或差距相对百年前、五十年前其实已经小了很多,少了很多。随着科学技术再不断发展进步,人类交流与融合增多,世界走向大同是必然趋势。大同后的世界会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各国之间的差别可能如村东头与村西头的差别一般。</span></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1vy6lkkl"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英国伦敦之所见</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1vygsckp"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伦敦地铁之所见</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1w32k5yg"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伦敦春节也热闹</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14.cn/28g9gdcr"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走进漂亮典雅的小城─巴斯</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