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柱山是大别山的余脉,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等,安徽省简称“皖”正由此而来。其因主峰天柱峰如“擎天一柱”而得名,并有着“江淮第一山”的美誉,而且早在汉武帝时,天柱山就被封为“南岳”,比衡山被封为南岳早了700年,现在的地质专家称它为“东方最美的世界花岗岩景观”。</p> <p class="ql-block">5月3日早7点30分,沂蒙山户外一行5人从南门向上攀登。</p> <p class="ql-block">勤劳的天柱山挑夫。</p> <p class="ql-block">天柱山地貌独特,以花岗岩崩塌地貌而闻名,几乎包含所有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天柱山主峰天柱峰海拔1489.8米,是天柱山的最高峰,古人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天柱归来不看峰”,被誉为“一柱擎天”。</p> <p class="ql-block">象鼻石,花岗岩石受节理切割裂解后的残余部分,在流水、冰雪的侵蚀和雕凿下形成状若大象举鼻的景观。“象鼻”根部为两组节理交汇处。</p> <p class="ql-block">通天谷是指峰顶的花岗岩巨石崩塌下来之后,无序堆积而成的洞穴。洞里有天然石门、石厅,曲径幽深,上接神秘谷,直通天柱峰,故名通天谷。据历史地震资料记载,估计是地震引起的崩塌。</p> <p class="ql-block">潜龙窟,因峡谷两侧巨石壁立千仞,中开一缝如游龙入宫,故名潜龙窟。游道盘旋之下共102级台阶,若明若暗,别有洞天。唐代(618—907年)诗人曹松诗云:“月将河汉随崖转,僧与龙蛇共窟眠”。潜龙窟由花岗岩的垂直节理受风化侵蚀而成。</p> <p class="ql-block">风动石,因花岗岩沿水平节理风化坍塌之后留下的残余岩块,“悬立”于母岩之上,看似风生石动,实则平衡有术,故名“风动石”,是岩石经差异风化和剥蚀而成的。节理少、难风化岩石留存下来,而压于其下节理多、易风化的岩石被侵蚀搬运而去。</p> <p class="ql-block">花岗岩形成的各种奇峰怪石,天柱山拥有全国唯一、全球揭露面积最大、暴露最深的超高压变质带,尤其以崩塌堆垒地貌景观而被地质学家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花岗岩地貌,又被称作“地球的泄密者”,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天柱晴雪,亿万年来,二长花岗岩裸露于地表后,在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下,逐渐松散成砂粒,堆积成为砂岗。由于二长花岗岩的成分主要是石英、斜长石和钾长石等矿物,其风化形成的石英砂粒呈冰晶状小颗粒,斜长石砂粒为灰白色,钾长石砂粒为浅肉色。这些颗粒形成的砂岗,在日光月色的映照下晶莹似雪,故称天柱晴雪。花岗岩砂岗上顽强盛开的杜鹃花。</p> <p class="ql-block">神秘谷,天柱山奇境之一,由巅峰崩塌的巨石叠置于近东西向的故地,形成花岗岩崩积洞群奇观,被誉为“全国花岗岩洞第一秘府”。道家尊为司元洞府,视此为洞天福地。全长600余米,垂直高差150米。分为四宫(逍遥宫,迷宫,龙宫,天宫)。五十七小穴,结构奇特,巨石错落有致,洞上有洞,洞内有洞,洞洞相连,神秘莫测。根据历史地震资料推测,崩塌是由地震和重力等相关因素引起。</p> <p class="ql-block">天宫</p> <p class="ql-block">巨石阵,由大量花岗岩块从山体崩塌滚落后,堆积形成状如英国神秘的“巨石阵”的景观。受风化作用影响,这些“巨石”一般呈近球形或椭球形,俗称石蛋。直径大小不一,大多在1~2米之间,大的可达30米。</p> <p class="ql-block">天宫</p> <p class="ql-block">飞来峰是天柱山第三高峰,海拔1424米,由一整块巨石构成,顶有一石如盖压在顶峰,似从天外飞来。传说是太上老君借来的镇妖石。飞来峰四面不同,南如帽笠,北如棋磨,东如球拳,西如牛虎。西部石壁上有"龙鳞"斑块。南面的宝月峰有"二仙对弈"和"金鸡唱晚"等奇景。东边群峰起伏,清秀挺拔。故事传说26亿年前的天柱山是西海的一部分,西海中有许多恶龙妖怪搅动风云,祸害百姓。太上老君见此不忍,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借了一块神石,压在飞来峰顶,以制服妖魔。</p> <p class="ql-block">天柱峰海拔1489.8米,雄绝险峻,势如擎天一柱,天柱山因此而得名。其顶端有石刻“中天一柱”“孤立擎霄”八个大字,每字五米见方,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天柱峰是天柱山最高峰,由于峰体如擎天一柱而得名。形成峰体的岩石是距今1.28亿年的早白垩纪中粒二长花岗岩,其垂直节理和斜节理分布比较密集,且彼此交切,风化作用非常强烈,导致了岩体破碎、崩塌,形成了中间直立、四面嶙峋峭拔的柱状峰。</p> <p class="ql-block">帝坐石,因花岗岩块形似龙椅,背倚天柱,面迎万壑,高低峰峦如百官拜揖,故称“帝坐石”。这是花岗岩沿节理差异风化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青龙背一条形若脊背的陡峭石壁,这里地势极高,视野开阔,是浏览天柱胜景的理想位置,尤其是在这里观看日出,观云海,很是壮观。右看龙吟虎啸崖,左览百丈谷底,还有看东关云飞雾涌,向北仰望天柱山主峰直矗碧空。</p> <p class="ql-block">俯看炼丹湖,这是安徽海拔最高的湖泊,位于1000多米的海拔之上,就如同一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天柱山之上。炼丹湖的湖水,碧绿如玉,水质清澈,水面平静,偶有微风徐徐,泛起丝丝涟漪,有时烟云袅袅,恍如仙境,有时湖平如镜,蓝天群峰相映成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