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div> 函谷关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素有“车不方轨,马不并辔”之称。 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div> 历史上有三座函谷关,秦关,即本关;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魏关,遗址距秦关北5公里处,但在建设三门峡拦洪大坝时已被淹没,不复存在。 望气台,又叫瞻紫楼。传说是函谷关关令尹喜登高望远,观察天象之地。“紫气东来”的成语源出于此。唐代诗人杜甫《秋兴》诗中有“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之句。 周慎靓王三年(前318年)楚、赵、魏、韩、燕五国伐秦,秦据函谷关天险大败六国军队。秦始皇六年(前241年),楚、赵、魏、韩、卫五国伐秦,“至函关,皆败走”。 <br> 战国时魏占函谷关而锁秦,秦占函谷关而出山东。六国合纵攻秦也全是以函谷关为战场。 古城墙遗址<br> 秦末楚汉战争中,刘邦曾守关阻挡项羽进攻。唐“安史之乱”中,官兵与叛军在关前进行了著名的桃林之战。 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函谷关历经了七雄争霸、楚汉相争,唐黄巢、明李自成农民起义,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狼烟烽火,无论是逐鹿中原,抑或进取关中,都是入关中的重要通道,可见函谷关的重要性。函谷关历来都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长达五十公里的峡谷,东头是函谷关,西头就是潼关。历史上发生在函谷关的重要战争达13次,而潼关则多达45次。常驻重兵,少则数万,多则几十万,这段峡谷在军事上的作用被历代铭记。 东门关楼。<br> 原关楼已不存在,目前看到的是1992年修建的复古建筑。<br>东门关楼南北长71.2米,高21.5米,呈凹型,坐西向东,控制入关的要道。关楼为双门双楼歇山顶式三层建筑,楼顶各饰丹凤一只,所以又叫“丹凤楼”<br> 函谷古道。东起弘农涧西岸的函谷关东门,横穿关城向西,由王垛村的果沟、黄河峪、狼皮沟至古桑田(今稠桑),全长15公里,是这一带唯一的东西通道。谷深50—70米,底宽10米左右,窄处仅2—3米,谷岸坡度40—80度,谷底通道蜿蜒崎岖,人行其中,如入函中,关道两侧,绝壁陡起,峰岩林立,地势险恶森然。<br> 2000年,村内一农民在田间劳动时,曾挖掘出一具古人遗骨,发现其身上中箭十多处。经文物部门鉴定,死者身上的箭簇为战国时期制品,可见当年战争惨烈之一斑。 函谷关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同为我国古代的重要关口。而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曾于此著述五千言《道德经》。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这里朝圣祭祖。 关下一里许,一座老子骑牛的雕像赫然引人注目。 函谷关是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 老子(约前571~?),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后人称其为“老子”(古时“老”字读音和“李”字相同),陈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是我国春秋末年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老子不仅是道家学派理论的奠基人,被后来的道教奉为教祖,而且是先秦诸子百家的启蒙者。他的著作《道德经》,即《老子》一书,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自《道德经》问世以来,上至皇帝高官,下至黎民百姓,都对这部经典著作有着极大的研究热情。据不完全统计,有史料记载的版本达1800多种。 《道德经》不仅在国内影响广泛深远,而且在公元七世纪便以梵文传到国外,16世纪传至欧美各国,以后逐渐风靡世界。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指出:“中国哲学中另一个特异的派别……是以思辨作为它的特征。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这派哲学与哲学密切联系的生活方式的发挥者是老子。”<div>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div><div>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其1987年的国情咨文中,曾引用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言来阐述他的治国方略。</div> 老子思想博大精深,蕴含丰富,涉及天、地、人各个方面,在政治、经济、军事、艺术、伦理、养生等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智慧的光芒。 太初宫。位于函谷关东城门右侧。 传说,函谷关令尹喜迎候老子到函谷关,行以师礼,求老子为其著书,老子便在此写下了《道德经》五千言。 这部蕴涵丰富的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也有人认为是后人托名之作)。为了纪念这件事,后人便在老子著经的地方修筑了太初宫。这里曾是一座道观。 <div> 太初宫门联——</div><div>太初明道德万丈显光芒遍绕兴社稷 </div><div>圣宫沐天尊大同崇朗耀巍峨乐修真</div> 太初宫为殿宇式古典建筑。殿脊和山墙檐边上塑有麒麟、狮、虎、鸡、狗等珍禽异兽,神形兼备。殿顶飞梁纵横,椽檩参差,虽然屋架复杂,但却自成规矩,殿宇宽阔,中无撑柱。史载,太初宫始建于西周。现存太初宫主殿建于唐以前,元、明、清均有修葺。 太初宫的一侧砖墙上,阴刻描黄画着四则连贯的故事。<div> ——玄宗改元:唐玄宗认为“灵符”是老子对他的恩赐,这是天意,天意不可违。于是就把“开元”年号改为“天宝”,一个月后,又将桃杯县改为灵宝县。 </div> ——君臣解符:唐玄宗得到“灵符”,与群臣同解寓意,即广种桑田,造福于民;有拆释此字,读为“四十八”,意指老子可护佑唐玄宗稳坐江山四十八年。 这就是唐玄宗得到的“灵符”。<div> 据《资治通鉴》载:开元二十九(公元741)年,陈王府参军田同秀上言,老君托梦“藏灵符在尹喜故宅”。玄宗遣人于函谷关果得一桃符,上刻“桑”。群臣奏言,天藏瑞符与人事相应。暗喻广植桑,江山固,天佑大唐,违之不可......</div> ——掘地得符 ——老子托梦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还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点。 鸡鸣台<div> 围绕着这座名关,还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临关吟诗作赋,流传至今的有百余篇。</div> 这处特设的鸡鸣台与成语“鸡鸣狗盗”相关。<div> 《史记 孟尝君列传》载,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被秦国扣留,他的一个门客装狗夜潜秦宫,偷出早已献给秦王的狐裘,转献给秦王的一个爱妃,使孟尝君得以释放,随后又靠一个门客装鸡叫,骗开函谷关的城门,使他们得以逃回齐国。</div><div> 后来就用这个成语比喻不足称道的卑劣技能,含贬义。</div> 成语虽含贬义,但典故中也包含着技不在高,只要派得上用场和紧要关头有多大劲使多大劲的积极意义。 函谷关大道院, 这是目前河南省最大的一座仿秦汉建筑的道院。 殿中供奉神像36尊,中间主体部分共有主像13尊。正中一排是佛、道、儒三家文化的创始人,即中间为道家创始人老子,右侧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左侧是佛教创始人释加牟尼。 佛道儒三家思想都有各自的精华,在发展过程中互相斗争,互相渗透,又互相融合,使我国传统文化最终形成了以道家思想为根基,儒家思想为主干,佛家思想为枝叶的三教合一格局。<div> 函谷关<br><div> 自古征战处,殒命填幽谷</div><div> 道德五千言,玉经萌太初</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