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之滨 千年古镇”游记

华山松

<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中旬,好友一行游览了陕南汉江边的千年古城——石泉老街。</p><p class="ql-block"> 石泉老街位于石泉县城南部,紧邻汉江北岸,长约1公里,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历史上曾经商贾云集、富庶一方。 走入石泉老街,青石板路两旁商铺林立,红漆大门、红灯笼,古香古色。马头墙、四合院,飞檐翘角、青砖黛瓦,这些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风格,是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移民留下的历史痕迹。老街保留着古老的传统,散发出浓郁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 我们由东城门入城,沿着老街向西游览,此时天空下起了细雨,象是以独特方式欢迎远道而来的宾客,雨中散步在古朴幽静街上别有一番惬意。</p><p class="ql-block"> 东城门洞进深8米,南北宽16米,&nbsp;城门的匾额上书“远瞩金州”四字(古时这一带称安康为金州),它实际上比西门要大一些,由于周围的民居较多,较为拥挤,倒感觉它体量小些。</p> <p class="ql-block">  石泉古城有着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群,街道两旁古迹、民房、商店林立,如今古城也成为了外来游客来石泉的第一个打卡地。到了晚上,烤鱼、石锅鱼等美食又会带来热烈火辣的气氛。无论是古代还是如今,汉江石泉古城都是石泉县最繁华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街道北侧有一个大院子,院门门额上书“惠泽桑梓”四个大字,颇有些气势。江西会馆、关帝庙、禹王宫、古戏楼等遗址位于院内。</p> <p class="ql-block">  江西会馆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堂前门楣上挂着一幅匾额,上书“江西会馆”四个烫金大字,房屋四角翘起、筒瓦盖顶,门窗、斜撑、柁峰板上都刻有不同的花纹图案,足见当年的精致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  江西会馆右侧的关帝庙则大门紧闭,不知道什么讲究,关帝庙比江西会馆后退近一间房。</p> <p class="ql-block">  禹王宫始建于唐代,后在明代弘治年间和清代道光年间进行了扩建和重修。这座宫殿是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而建造的,内部供奉有禹王塑像。</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的对面是一座戏楼,戏楼修建得很考究,飞檐翘角,二楼檐眉下挂着“汉调二黄”的牌匾。据记载,汉调二黄即汉剧是陕西第二大地方剧种,它广泛流传于汉江流域,是汉水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京剧的声腔起源。</p> <p class="ql-block">  石泉老街县衙建于明洪武二年,其后多次重修,如今保留下来的,是清代衙门的布局。县衙的两页朱红大门呈梯形敞开,映入眼帘的是摆放在门口的鸣冤鼓和石狮子,透过“明镜高悬”匾额,明清遗韵触手可及,老石泉的历史脉络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  县衙大门外的衙役身后,竖立着两块石碑,上面分别刻着“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p> <p class="ql-block">  老街的西门是保存最完好,景观也最好的城门,城门南北宽10米,进深8米,城门的匾额上书“秀挹西江”四个字,是清乾隆年间的石泉知县李照远所题,描绘了城西汉江的俊秀之美。城门上建有二层重檐歇山顶、灰筒绿琉璃瓦楼阁。</p> <p class="ql-block">  “秀挹西江”是清代道光七年,进士出身当时知县慕维城的书法,古朴典雅、圆润苍劲。</p> <p class="ql-block">  智圣鬼谷子的塑像坐落在西门外广场上。</p> <p class="ql-block">  古城街道上即有记截着昔日居民生活点滴的雕塑,同时也有现代气息的广告形式,古与今同出现在老街也是一大亮点。</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石泉老街灯火辉煌,霓虹闪烁,沿街商铺灯火通明,红灯笼高悬,石泉的夜晚散发出浓浓的烟火气息。街道两旁熙熙攘攘的人群,享受着古街夜色的宁静与热闹,仿佛置身于一幅繁华和谐的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  石泉古城老街,作为陕西秦岭深处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了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散发出独特的古韵和现代魅力。历经风雨,流传至今的石泉古城,见证了商贾云集、码头兴盛的历史画卷,也让人感悟到岁月的沧桑与变迁。石泉老街以其独特的古街风貌、传统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样的美食文化,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参观游览,感受石泉古城的独特魅力与传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