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李和平</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391407</p><p class="ql-block"> 1968年,我出生在一个山村,那里是鸡、猫、狗、猪的乐园,也是我童年的游乐场。每当黄昏降临,一家人围坐在炕桌旁,柴油灯下的我们聊着家常,享受着那份宁静与温馨。然而,某个夜晚的咕嘟声打破了这份宁静。狼和熊的传说在山沟里流传,我们四人紧张地等待着。三哥和姐姐勇敢地走到外屋,手中的烧火棍和门边的绳子,成了我们唯一的防线。那一刻,我们团结一心,共同面对未知的恐惧。后来,爸爸从生产队开会回来,发现生产队的牛在家的门上蹭痒痒,于是赶走了牛。</p> <p class="ql-block"> 岁月流转,我开始了求学的旅程。小学的课堂设在主产队的队部,既是学习的殿堂,也是村民社员开会的场所。不定期的电影在门前的小操场放映,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我们三个年级的学生在三排桌子上课,一条长条桌和一条长板凳上坐两名同学,轮流聆听老师的教诲。尽管条件简陋,但我们对知识的渴望让我珍惜每一寸光阴。</p> <p class="ql-block"> 进入初中,我需要走上八里路到大生产队上学,风雨无阻。男女同桌的界限分明,粉笔线成了我们之间的楚河汉界。过界的警告,是青春的碰撞与成长。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的精神世界却因语文课本的滋养而充盈。它带我领略了文字的魅力,也为我铺设了通往未来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 军营的生活更是一次洗礼。在那里,我学会了坚韧与担当。作为录像报道员,我深感知识的不足,于是自学新闻专业,从大专到本科,不断提升自己。文字能力的突飞猛进,让我在各种报道中崭露头角,也为我赢得了荣誉与认可。</p> <p class="ql-block"> 人生如戏,岁月如歌。转业后我做过电视台记者,又当选为沙河口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此时的我没有被突然降临的幸运冲晕头脑,而是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不仅要带好这支文学队伍,还要以身作则,创作作品,用文学作品实力说话。为了这一个目标,我开始加倍的读书学习,时刻关注着沙河口区的发展变化,为热爱的沙河口区写出最新最美的文章而努力着。我的第一篇文学作品《我和山谷对歌》问世,发表在《海燕》杂志上,还入选了《大连市优秀作品集》。那之后,我陆续有文学作品发表在各种刊物上,也顺理成章地加入了大连市作家协会。从小的梦想在我46岁时实现了,我成了一名地道的作家。</p> <p class="ql-block"> 然而,生活并非一帆风顺。车祸让我肋骨骨折、头部撕裂、血气胸,这些伤痛让我几乎崩溃。但正是这些磨难,让我更加珍惜生命的每一刻。在病床上,我坚持读书学习,不断充实自己。</p> <p class="ql-block"> 如今,我站在大学讲台上,回望过去的道路,感慨万分。从山村到大学讲台,是蜕变与梦想的旅程。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今天的自己。我深知,未来的道路仍然漫长,但我会带着过去的经验和梦想,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 我利用法律武器坚决捍卫了自己的权益。最终,我不仅成功地打赢了官司,还顺利完成了法理学研究生的学业。如今,我作为一名客座大学教授,站在大学的讲台上,分享着自己的实践经验与深刻感悟。从山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学者,这一路的成长与蜕变,都离不开知识的力量。我深知,只有持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中立足。</p> <p class="ql-block"> 回首过去,我感慨万分;展望未来,我满怀信心。因为我知道,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崎岖,只要心中有梦想、手中有知识,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前进的步伐。这就是我的成长故事,一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