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去获嘉的理由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去获嘉,是因为一件事,一件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事,参加第十届小小说金麻雀颁奖典礼。 </p><p class="ql-block"> 小小说金麻雀奖,于2003年由《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小小说出版》联合设立。该奖项旨在倡导和规范小小说文体、推荐名家、遴选精品,每三年评选一次,每次十二名,其中小小说创作奖十名,理论奖两名。著名作家王蒙、冯骥才、林斤澜曾获首届“小小说金麻雀奖”。该奖项严格参照作家的整体创作实力进行评奖,弥补了文学作品在全国奖项中小小说品种的空白,具有全国性、权威性和公正性,是中国当代文学事业中的重要奖项之一。</p><p class="ql-block"> 第十届金麻雀奖共有一百八十一名作家、评论家参评,幸运的是,我在获奖者之列。这对搞了几十年文学创作的我来说,既是对我过去作品的肯定,也是对我下一步创作的激励,荣幸之至。</p><p class="ql-block"> 颁奖典礼定在获嘉举行,领奖,不得不去,即便路途遥远。一是去领取主办方授予的荣誉。二是见多年熟悉的老朋友,很多老朋友都要参会。三是结识新的才华横溢的文友,向他们学习。另外,人间最美四月天,花红草绿,正是出行的好时候。一举多得,不去?不去是傻子!</p><p class="ql-block"> 去获嘉,也因为一个人——杨晓敏先生。</p><p class="ql-block"> 晓敏先生曾是河南省作协副主席,《百花园》《小小说选刊》主编,既是著名的作家,又是小小说的倡导者,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小小说文体研究和推广、以及小小说作家的培养,举办活动,编辑出书,为繁荣小小说创作和推动小小说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也是金麻雀奖设置的发起者,很多很多小小说作家都得到过他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当然也包括我。我1984年学习写作,先习诗。1987年开始学写小说,第一篇小说《遗憾》就发表在1988年的《百花园》文学月刊上,之后又陆陆续续在一些报刊发表过散文和小说。1999年从县政府办下派到乡镇做党委书记后,忙于事务,便放弃了写作。2006年9月,我被安排到县文体局主持工作,不得不和本地的文化人接触,在他们的怂恿下,又死灰复燃,并经常给刊物投稿。由于长时间没写,作品并不是很好,十有八九石沉大海。受此挫折,便又有了放弃的念头。就在接骨眼上,有两篇文章有幸被晓敏先生看中,由此有了继续创作的信心,即便是后来到了林业局、交通局,工作更加繁忙,也一直坚持业余写作,并顺利加入了中国作协。</p><p class="ql-block"> 晓敏先生给了我创作的勇气,是我的老师,同时也是我尊敬的兄长。前几年,去中牟采风,他在家款待了我和几个文友。这年月,在家里待客已很稀罕,除非是重要的客人或很亲近的人。在家里弄一桌饭菜,耗时耗力,嫂子忙碌了半天。如此高规格的接待,让我感激万分。</p><p class="ql-block"> 获嘉是晓敏先生的老家,他也将出席本次典礼,和他又有几年不见了,机会难得,获嘉,能不去吗?不去就是忘恩负义!有背我为人处世的原则。</p><p class="ql-block"> 去获嘉,还因为一种好奇。好奇心害死猫,但好奇心却能让人有新的发现。</p><p class="ql-block"> 说来惭愧,年过半百了,还对获嘉一无所知。也正因如此,获嘉之行便有了一种新鲜感。获嘉在哪里?获嘉风光如何?有什么值得一看人文景观?这些问题,自得到参会通知时,就在脑子的盘旋了。 </p><p class="ql-block"> 获嘉确实不简单,她带给我很多惊喜。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获嘉之行,让我感到,行万里路,有时,比读万卷书作用更大。</p><p class="ql-block"> 初中学历史,知道武王伐纣,但抽象空洞。到了获嘉的同盟山、武王庙,才真正感受到了那段生动的历史。商朝末期,纣王昏庸残暴,导致诸侯不安和百姓的反抗。周武王顺应民心,联合了多个小国,共同起兵伐纣。在牧野之战前,为了鼓舞士气、统一思想和严明纪律,武王与诸侯们在获嘉县的一个高地上举行了战前誓师大会。这个高地原本是一个黄土堆,由于地处平原,显得地势高耸。在会上,八百诸侯各自带领将士,每人捧一捧土撒在山上,堆积成了方圆几百亩、高五六丈的大土丘。这个行为象征着他们共同伐纣的决心。后来,这个高地被命名为“同盟山”,意在纪念这次历史性的会盟和誓师大会。同盟山不高,在从小生活在四川,见惯了高山峡谷的我的眼中,不能叫作山。但同盟山的确是座很高的山,高在她阐释了什么叫得民心者得天下,高在她开启了分封建制的历史序幕。</p><p class="ql-block"> 伫立同盟山顶,放眼望去,风吹动着旌旗,仿佛四万八千将士就在眼前,牧野的呐喊声,厮杀声麦浪般潮涌而来。</p><p class="ql-block"> 获嘉是个是有丰富文化遗产和文化底蕴的地方,诞生了子夏、韩愈、李商隐等历史文化名人。子夏乃孔子学生,才思敏捷,深得孔子赏识,是儒家经学的传授者,其名言“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广为流传。韩愈乃唐宋八大家之首,是中国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其《师说》千古流传。李商隐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其诗构思缜密,多用含蓄象征的手法,精工富丽的辞采,婉转和谐的韵调,其“相见时难别亦难,冬风无力百花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等诗句曲折细微地表现出深厚的情感。子夏生于获嘉,葬于获嘉,获嘉为子夏塑像,说明了获嘉的文化传承源远流长。 </p><p class="ql-block">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一个地方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正是因为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获嘉在新的时代,才铺开了新的画卷。杨晓敏文学馆,文旅融合的美丽乡村,无处不展现出文化在获嘉“五位一体”发展中的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彰显了当地党委政府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p><p class="ql-block"> 中原大地,充满了传奇。离开获嘉已数日,同盟山庄的幽雅,武王庙的厚重,杨晓敏文学馆的书香,美丽乡村花朵的艳丽,以及田野上轻轻吹来的春风,已铆在心中,终将定格成永恒的画卷。 </p><p class="ql-block"> 获嘉获嘉,宾至如家。获嘉获嘉,收获颇佳!短时间的获嘉之行,仅窥获嘉一斑,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获嘉,在未来,还会创是更多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祝福获嘉,也希望有机会再去获嘉。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