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一个人的本质,——读《论语》之感悟

星淇

<p class="ql-block">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释义:</p><p class="ql-block">孔子说:“说话庄重的人确实应该赞许,但要明辨这种人是真正的君子,还是仅仅在容貌上庄重。”</p><p class="ql-block">评价一个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单纯地凭借外在表现就说一个人是否是君子,而是要看他是真正具有君子的高尚品行,还是装出来的道貌岸然。认清一个人的本质,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因为这个认识,直接决定了我们如何与人交往。识人用人,对普通人来说关系到个人利益,但对领导者来说,却决定着一个国家、政府组织或企业的生死存亡。</p> <p class="ql-block">西汉末年,汉成帝驾崩之后,皇太后王政君掌握着国家的实际权力。由于后来的哀帝、平帝在即位时年龄尚小,而且是以皇室旁支入继大统,所以并没有实权。当然,太皇太后王政君被王莽谦恭仁孝的假象所迷惑,几乎把所有的大权交给了他。王莽在羽翼丰满之后,毒杀小皇帝,篡汉自立,西汉就此灭亡。西汉灭亡,王政君有很大的责任。如果她对王莽的言行有清醒认识,能看透王莽仁厚外表下的狼子野心,也不会有如此乱局。隋朝末年,隋文帝也是被次子杨广伪装的假象迷惑,废黜了太子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结果,不但自己的爱妃被儿子糟蹋,而且最终断送了隋朝的大好河山。唐朝的“安史之乱”也是雷同的案例,历史上此类识人不实的典故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作为个人,我们也会经常看错人,并因此给事业带来损害。因此,我们也需要密切注意这个问题。我们之所以经常看错人,原因在于总是凭借一些外在的东西判断他人。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行为得体、相貌堂堂的人更容易赢得我们的好感与信任,尽管他有可能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家伙,但这是深入交往之后才能判断出来的。这就说明,很多时候我们有可能被一些善于伪装的人给欺骗了。这就要求我们擦亮眼睛,剥掉这些处心积虑伪装自己的人的面纱,还原他的真面目,透过现象看到他的本质。</p> <p class="ql-block">大千世界,人是最复杂的动物,难以认清、难以把握。要想看清一个人的真面目,判断此人能否结交,能否深交,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靠一时一事,是不可能做出正确判断的。要想准确评价一个人,要耐着性子,冷静观察、冷静思考,反复思考。识人,眼光要放长远,不能只盯着眼前;要善于挖掘本质,不能只注重表面现象,这是看清一个人本质的关键。人是善于伪装、善于表演的,很难一时半刻就看出个子丑寅卯来,也不可能凭借一两件事就断定一个人的好坏。</p> <p class="ql-block">要想准确了解一个人的本质品行,千万不要光看一个人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说一套做一套,有时候说得漂亮的不一定能做得漂亮,有时候做得漂亮的不一定会说。因此,识人不要只听他说,而要看他做。而且,不仅要看他在人前做什么,而要看他在人后做什么。有些人在人前表现的彬彬有礼、有品位,可是到了没人的地方,就暴露了本来的面目,全无修养可言。现在许多贪官就是如此……</p> <p class="ql-block">此外,判断一个人,还要注意看他的表现是不是具有一致性。有的人长了两副面孔,对上级阿谀奉承,极尽谄媚;对下级声色俱厉、挑剔刻薄,这是小人。我接触过的古都铁西区就有几个这样的人,当然,这些人是不会有好的结果的。我们还要注意“伪君子”,他们在大多数时候表现的和真君子没有什么两样,有时候甚至比真君子还有谦谦之风,但是这一切都是伪装的,一旦触及他的利益,他会马上变一副面孔。这类人最善于伪装,能说会道,无论是谁一时都难以分辨。这也恰恰说明一个问题:要想认清一个人的本质,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28日夜读《论语》之笔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