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2日上午,我们一行五人从福州市区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参观一座规模庞大的古民居,被称誉为民间故宫的宏琳厝(俗称新壶里)。</p> <p class="ql-block"> 宏琳厝距闽清县县城25公里的坂东镇,位于坂东平原南部的演溪之畔。梅溪上游的演溪在这里打了个深湾,民间地理上视为“玉带”,宏琳厝就建在河湾内的玉带环抱里,形似玉带环腰。隔河而望,从近到远是由低到高的五重平行山脊,被称为“五重案”,“门迎五重案,前有玉带环”,背靠柯洋仙峰,古时被认为是一处风水宝地。</p> <p class="ql-block"> 宏琳厝虎头门前的街称虎头门横街,一边是庭院门墙,一边是榴齿石砌就的矮墙。门墙矮墙之间用平栏相连,支撑平栏的是石制九根竹节。九,数之最大;竹节,竹解心虚的寓意。矮墙外竖两根华表。华表,诽谤之木的孑遗。平栏和华表两个建筑小品的组合谱就了一曲凝动的乐章,体现出闽清宏琳厝雍容华贵的气度和虚怀若谷的胸襟。</p> <p class="ql-block"> 第一进依次为虎头门、屏门、天井、环廊、正屋,环廊外侧为私塾院落;第二进屏门后为天井,天井前为廊道,左右是书院,天井后侧为正屋,一进二进院落之间,有一条横街相隔,横街中间有甬道,横街两端为下马间;第三进与第二进模式一致,但第三进的建筑要比一进、二进高大雄伟,厅堂宽敞明亮,装饰更考究。宏琳厝三进主座建筑面阔,均为五开间,房舍错落有致,厝内廊回衢转,楼上楼下四通八达。厝内分布大小厅堂三十五间,花圃二十五个,天井三十个,风火墙三十六堵,水井四口,大门十三个,住房六百六十六间。</p> <p class="ql-block"> 宏琳厝由始祖药材商人黄作宾于清乾隆乙卯六十年(公元1795)始建,至其子宏琳1823年方全部落成,前后历时28年。宏琳厝占地面积17832.28平方米,共有大小厅堂35间、住房666间、花圃25个、天井30个、水井4口,厝内廊回路转,纵横有序,建筑为土木结构,对称翼券仰,雕梁画栋,是一座一次性设计、一气呵成、整体结构精巧的民居建筑。老宅已沐风雨二百年,厝内子孙繁衍十一代,人口两千多人,遍布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 功能科学。首先防火设施齐全,封火墙可阻挡火势蔓延;纵横交错水沟的水和窨井里泥浆是很好的灭火材料;厝南边开引一条水圳,把水导入厝内沟网,保证有充足水源灭火。其次防蛀防腐措施到位。厝内排水通畅,地气干爽;每根柱子都用础石垫起,防止潮湿上行和虫蚁侵蚀。再次抗震性能强大。宏梁大柱,榫枘相接,可与钢筋水泥框架结构相媲美。最后防匪体系严密。房屋东南角和西北角各建一座“兔耳”(铳楼),可以窥视整座大厝四个方向高墙以外的动静;外横厝外墙顶与屋檐之间留有“城槛”,用于射箭、打枪、投石;万一大门被攻破,内部还有道道防线,墙根布满备用绊脚绳和突袭的洞孔,横街里还安置了“郎机炮”,炮眼正对街口。</p> <p class="ql-block"> 房屋文化内涵丰富,融合“天人合一”、“人宅一体”的理念,而且富含吉数意象。“六”在《周易》里代表阴与“九”代表的阳相对,阴柔阳刚。八卦里坤卦,呈六六之象。六数的运用,寄托了厝主人对家族生生不息、人丁兴旺的祈盼。黄氏族人遵循着中华民族“长幼有序”的伦理规范,居住得井井有条。“正厝”,第一进由家中的小字辈居住,第二进由家中的中坚一辈居住,第三进由家中的老字辈居住。正屋两翼的“横厝”则是女仆生活的场所,横厝再向外扩展的“外横厝”是男家丁居住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宏琳厝见证的主要历史人物及其革命事件有:项南、黄岳申、黄开绳、黄开修等等。宏琳厝见证了闽清人民为民族解放事业不屈奋斗的革命历史,成为闽清县弘扬传统革命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0一二年,宏琳厝被福建省委列入“党史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宏琳厝始祖黄祖嘉崇文重教,十分重视子女教育,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建崇文学堂,后更名为文泉书院。文泉书院坐西南朝东北,土木结构,门墙正中券顶石框大门,门楣上镶嵌“文泉书院”的青石横额,为宣统太傅陈宝琛题,该建筑是闽清古代教育的场所见证。后来学校改名为文泉中学,也就是如今闽清二中的前身,这所学校培养出侨领黄乃裳等许多知名人士。</p> <p class="ql-block"> 宏琳厝第三进大厅当中正上方所悬挂的一块匾额,是清朝咸丰皇帝(一八五九年)赏赐的三道圣旨组合而成。</p> <p class="ql-block">小姐阁楼</p> <p class="ql-block"> 1994年11月,“宏琳厝”屋主黄德展从中国建设报上看到一篇《我国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甘熙故居》,称甘熙故居为中国最大古民居,他曾专门撰文表示质疑。他说,作为古民居整体建筑,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的古建筑“宏琳厝”,就比甘熙故居建筑群范围大得多,建筑技艺也高超得多。他的质疑文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先后有北京、天津、武汉、广州等建筑研究院的专家学者来到“宏琳厝”进行研究、考察,最后得出结论,“宏琳厝”是研究中国古民居建筑艺术特色的瑰宝,“最大”之说当之无愧。</p><p class="ql-block"> 黄德展说,纵观全国著名的古民居,如被誉为“江南第一屋场”的湖南省岳阳县的“张谷英”大屋,其占地面积只有9000多平方米,山西“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等均是院落群体,并非单个建筑,福建永定土楼也仅11000多平方米,著名的江南民居建筑群——位于南京市建邺区的“甘熙故居”其占地面积也仅14000多平方米。宁波镇海区“十七房”,只是17栋房相连的建筑群,外有围墙。由此可见,中国最大的单幢古民居当属福建闽清“宏琳厝”古民居。</p> <p class="ql-block"> 宏琳厝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仍然屹立,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单体建筑。以独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凸显在人们的面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