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我人生的长河中,有一段记忆如同一束明亮的星光,耀眼而深刻,那是我的乡下老家。在那里,有我的至亲,寂静的老宅,宁静的小山梁。这些印记,是儿时和祖父、母生活的那些年留下。他们去世,尤其三叔去世,那里就定格在我的印象中。</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乡下老家的过去,时常萦绕在我睡梦中。儿时住的土窑洞,清澈山泉里的小蝌蚪,老宅院里的红枣树,满山野疯跑的小伙伴,小山梁上日本鬼子的碉堡……难忘的回忆,促使我十分想念过去,又迫切想看看她今天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决定2024年清明回乡祭祖,顺便给祖父树碑立传,以表达我对他们的怀念。</p><p class="ql-block"> 说起立碑,自打曾祖父另立山头后,老宅旁边的土地就成了我们家族的墓地。那里依次埋葬着曾祖父,祖父,三叔等人。曾祖父上世纪1968年夏天去世,去世时87岁,那年我11岁。祖父活了84岁,1984年阴历9月27日去世,那年我27岁,在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工作。我是祖父的长孙,理应戴重孝行事,遗憾的是我没有回来给老人家送行,至今让我心痛。三叔去世于2003年冬天。不晓得什么原因,他们去世至今没有后代给他们立碑。我最初的想法是给祖父立碑,因为我对祖父感情最深,尤其是他不怕吃苦,积极进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忍辱负重的品德深深的影响着我的言行。遥想当年,每次和爷爷见面,分别时,他都伤感落泪,可我还经常故意气他,搞一些恶作剧,他却从来不责备我,一如既往的宠我,就连我的乳名九龙都是他给起的。起这个乳名可不仅仅因为我是九月出生,其中还蕴含着许多寓意,由于年少没有理解,现在想知道了,可爷爷也早已驾鹤西去。我的用意是给爷爷立碑,但传统文化应该先给曾祖父立碑。这是我不情愿可又无可无奈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立碑之事,全权交给的堂弟的舅舅。堂弟舅舅的父亲是我父亲的发小和战友。堂弟舅舅的姐姐是我三婶。这种门第加血源给我立碑之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所以,立碑从选碑,碑文,运输,实施等一系列事宜,我只负责资金提供,其它都不需要我操心,更不需要我亲力而为。</p><p class="ql-block"> 堂弟舅舅早先在外地当兵,我俩就认识,如今告老还乡住在城里。我俩见面并不陌生,推杯换盏,往事悠悠,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p><p class="ql-block"> 立碑当天,堂弟舅舅亲自开车,我俩从城里出发,沿着宽敞的山村公路,个把钟头就能回到即熟悉又陌生的乡下老家。</p><p class="ql-block"> 遥想当年,爷爷用毛驴驮着我们走一天山路才能回来。如今,乡村的变化之快真是令人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 途中又拉上在公路边等候多时我的二姑。二姑是我父辈五兄妹唯一健在的长辈,长的像极了父亲。她将早已准备好的祭祀供品等装上轿车,我们共同回到了乡下老家。</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清晨我来到祖坟时,堂弟和部分亲友已将立碑的一切事宜准备完毕。随后,亲友们一起帮忙,很快给曾祖父立碑的工作就做完毕。家族的长辈,七叔又指导大家做起了立碑需要举行的仪式,给曾祖父立碑之事就算大功告成,我多年的心愿也算是了结。随后,我们到提前预定的饭店,包了三桌酒席,三十多位家族成员围坐一堂,推杯换盏,拍照合影,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祭祖扫墓的第三天,我离开了乡下老家。回想这次活动,虽然时间短暂,但意义重大,感触很深。</p><p class="ql-block"> 第一是理清了乡下老家的家族关系。过去我了解的乡下老家家族成员,只是爷爷奶奶及叔叔和接触多一些的亲戚。这次30多位同姓氏且从门第关系看,又是同一个老祖宗传承的家族成员,真是即新鲜,又亲切。通过亲人们的介绍和祭拜老祖坟才知道,我们这次聚集的30多人,共同祭拜的老祖宗叫郭如昌。老人家在此立碑之前,他的前辈都埋葬在一个叫贾家梁的地方。现在的地方是大清光绪29年(1901年),他的孙子们在此给他立的碑,也就是说,郭如昌老祖宗在此另立了山头。如今,我们这一支郭姓家族发展到我本人是第六代。根据碑文记载,大清光绪29年(1901年)在此立碑。至于郭如昌老祖宗生于某年,卒于某年,碑文没有记载。根据碑文姓氏推测,他有三个儿子,分别是郭芝贞,郭芝享,郭芝利。七个孙子,分别是郭德茂,郭德永,郭德言,郭德智,郭德仁,郭德信,郭德礼,人名中的郭德仁是我曾祖父。</p><p class="ql-block"> 曾祖父育有一儿一女,女儿早年出嫁外乡,其它情况不详。祖父叫郭金金育有三男两女五个孩子,根据我所知道的,祖父大概出生于1900年,卒于1984年。碑文上没有祖父的名字,可能是立碑时,祖父刚出生,不足以将名字刻在碑上。但碑文中记载的郭季和郭仲应该是祖父的同辈人。此时,曾祖父的年龄大概是20岁左右,并也分家另立了山头。所以,我家的祖坟是从曾祖父开始。作为曾孙的我,今年给曾祖父树碑立传,也是为后世子孙永记祖宗恩德,不要忘记自己根在何方。</p><p class="ql-block"> 第二是家族的凝聚力。我曾见过七叔郭向东珍藏的一张祖父这一辈人做生意的合影照。照片中将近20几位爷爷的同辈兄弟们,个个着装整齐干净,仪表堂堂,自信满满,意气风发。这充分可以反映出,当年他们团结协作,生意兴隆的景象。可惜1937年日本鬼子的一把大火烧,将他们合伙做的生意烧个精光。爷爷曾说,他冒着生命危险抢出两布袋银元(袁大头)。1973年,奶奶给妹妹买零食时说,她的钱就是卖银元得来的。当年奶奶兑换银元时,一块银元才可以兑换二元人民币。</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们30几位家族成员祭祖扫墓,许多亲戚都是从外地赶来,有些已经是70多岁的老人,有一些可能从未谋过面,但大家都能不约而同的回到老家祭奠扫墓,这其实就是家族先辈们早先凝聚精神的传承,也是我们后辈人向心力的具体体现。</p><p class="ql-block"> 第三是崇尚军人,朴素执着。儿时,就知道家族一位先辈是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老兵,建国后这位先辈在一个部队任旅长,他是我们家族的荣耀。到父亲这辈,每个家族单元都会有一至二人参军入伍,献身国防建设。他们的朴素执着,吃苦耐劳,成绩优异,赢得了家族人们的称赞,也得到了家族人们的敬重。因此,这次祭祀即是久违亲戚们的会面,又是一次老兵们的战友聚会,非常感人。</p><p class="ql-block"> 家族成员崇尚军人,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方面老家在国家的抗日战争时期是解放区,受当年青年人踊跃报名参加抗战,报效国家气氛的影响,有志的家族先辈纷纷报名参军,加入了抵抗日寇的侵略。第二方面是1937年日本鬼子将家族正在兴旺发达的生意铺子烧毁有关。那是日本鬼子进攻原平县城,一把大火将家族赖以生存的点心铺子烧了一个精光。这次强盗罪恶的行径,使他们恨透日本鬼子。报名参军的动机就是打鬼子报仇。爷爷在世时,给的灌输这些思想对我影响很大。第三个方面是老家的贫穷,让老辈人都鼓励支持自己的后代走出大山,到更广阔的天地去闯荡。因此,家族青年人走出大山,到外面闯的风气蔚然成风……</p><p class="ql-block"> 这次祭奠扫墓,既难忘惊喜又留有遗憾。</p><p class="ql-block"> 遗憾一是时间短暂,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家庭,各自又有一摊需要处理的事情。因此,大家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交流感情,更不可能将自己儿时的记忆和大家分享。所以,许多关于祖上事情可能永远失去了想知道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遗憾二是立的墓碑没有刻上爷爷和父辈们的名字,感觉墓碑立的不甚圆满。其原因是我对墓碑功课做的不好,导致二姑姑提前质疑事情的时候,我们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止损。当然,这些遗憾也留下了弥补的余地。</p><p class="ql-block"> 遗憾三是为什么我们的祖上没有给他们晚辈的各同辈人员名字里面刺个字。这样,我们家族人员的名字里缺乏一个相同的字,导致亲戚见面自报名字时,不知所措。无法判断亲戚们是哪辈人。</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梦,2024年清明祭奠已渐渐远去。然而,那份难忘的记忆却如同一幅永恒的画卷,深深地镶嵌在我的心中。每当我回想起她,我都会感受到那份亲情和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