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发展”真是个怪东西,填满了熙熙攘攘的大城市,空出了寂寂寥寥的新秘境。前些时,看了个网红发的视频,说的是清水河县北堡乡下的一个小村落,当地居民是如何如何地越来越少,野生动物是如何如何地越来越多……引发了我去一探究竟的念头。酒酣耳熟之际,泄露了自己的想法,不意同桌竟有个“当地”人,小时候在那一带生活过,之后就没怎么回去过,于是一拍即合,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野游。</p> <p class="ql-block"> “五一”早晨,一行五人(就这么巧合,绝非刻意安排),驱车从青城出发,目标是清水河县北堡乡口子上村,当然地点是他(为叙事方便,我们暂称其为“张兄”)选的,线路也是他安排的。据张兄说,那里可以凭吊四姑娘碑,登临明代长城,看旱井以体会当地人生活之不易,走山路以体会青龙山之险峻,可以听松涛阵阵,可以摸花鸟鱼虫(据说有这样的石头)……总之”月是故乡明”。</p> <p class="ql-block"> 车出清水河,转道向东南,就进了山区。地势或高或低,道路或弯或直,车速自然是或快或慢,对我这个走惯了平原的人,那真是陪了十二分的小心。看着曲曲折折的导航图,仰望前面的上山路,倒也没觉得“手抖”,踩着吱吱呀呀的刹车器,俯视旁边的大峡谷,确实感觉有点儿“腿肚子发麻”哩!张兄一再提醒,别压中线别压中线,说多了我就烦:这是山路,你以为是青城的大马路呢!他连忙陪不是:你对,你对!</p> <p class="ql-block"> 终于龟速蛇行到了目的地,却是“两眼一抹黑”。遇到当地一村民,问四姑娘碑在哪里,他抬手一指“这不是吗!”哦,这个亭子里的就是。走进一看,还真是:清代的东西,字迹模糊,但尚可看出个一二来。旁边立着“简介”,叙述了它那风雨沧桑的故事。那位村民见我们对此感兴趣,也热情地凑上来给我们介绍:生产队那会儿搬倒作了饮牲口的水槽子,后来为了发展旅游业,就重新立起来了,还盖了这么个亭子。</p> <p class="ql-block"> 借着村民与我们搭讪的机会,我问:“你们村现在在这儿住的人多吗?”他说:“没几个了,都是些上了岁数的。年轻人都跑了,县城的,呼市的,甚至北京、上海的。留在当地的都是像我们这些住不惯城市,不愿离开的。”</p> <p class="ql-block"> 他随手指了指:“那就是我的房。”一排石头砌就、水泥勾缝的大正房,很气派。不知是为了自我炫耀还是自我标榜,他说:“两孩子都在呼市,住了楼房,让我去。我去了几天,不习惯,跑回来盖了这一溜房,可比他们那楼房强。”借此,我问:”你们这儿据说不是住窑洞,喝旱井水吗?怎么……”他指了指那一排排的“窑洞”:“这会儿的窑洞和过去的可不一样了。过去是掏得土窑,早没人住了。现在的都是用石头券起来,水泥勾了缝,再用土盖上顶,就图个冬暖夏凉。”</p> <p class="ql-block"> 我们“得寸进尺”:“能不能找个旱井让我们看看。”他想了想说“村里好像还有几个,你们上山路过的那家外面就是。这会儿都用上自来水了,用那个的少了。”接着,他说:“你们叫旱井,我们这儿叫水窖子。过去水窖子是积雨水的,现在水窖子是存自来水,用电一抽,就进家了。你们还是看我的吧!”他一边掀水窖盖儿,一边介绍说:“我们这儿的自来水都是通过管道从北堡那儿送过来,进了前面那个大水窖子,再进我家小水窖子。”井盖儿开处,一汪清水映入眼帘,让我不禁感叹于“人定胜天”了。</p> <p class="ql-block"> 沿着弯弯曲曲的登山步道,向着高耸在山顶的烽火台进发,呼吸着带青草味儿的空气,抚摸着吐出新绿的苍松翠柏,我想:如不是那崎岖险峻的攀山路,我也想作个深山居士了。突然间,仿佛有人在提醒:曲径通幽处,洞府别有天啊。</p> <p class="ql-block"> 北堡的长城属于明长城的中段,与北京的八达岭、慕田峪的大有不同。这里的长城是用石片砌就外墙,中间用黄土填满夯实的,属于“就地取材”型。由此我想,当地人为什么都用石头砌石窑石墙而不用砖呢,看来他们在几百上千年前就练就砌石的高超技术了。</p> <p class="ql-block"> 站在长城之上,烽火台旁,我想到的不是蒙恬筑长城守藩篱却匈奴七百里,也不是康熙帝拒表修长城而使其走向颓废。倒是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那首歌让我感慨不已: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长城是历史的天空,土窑、旱井也是历史的天空,而那些现在生活在、或者曾经生活在长城脚下、口子上村人们的英雄气,永远在驰骋纵横……</p> <p class="ql-block"> 回程途中,张兄给我们讲述了他们曾经是如何去了清水河,后来又如何返回大城市的。他说:“我不恨历史,我更珍惜当下。”他提出来:吃一顿清水河的饭,品尝一下家乡的味道;看一眼当年工作过的地方,回顾一下青葱岁月;走一回插队时分的自留地,追忆一下自给自足的生活;掬一捧圣泉水,寻找一下初恋时的纯洁与甘醇……我们都是外乡人,自然愿意走进张兄曾经的生活里。献给他如《渴望》的主题曲一般: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过去未来共斟酌!</p> <p class="ql-block"> 拜别清水河,结束了这“说走就走的旅行”,心却有了所衷:不忘来时的路,所有的出发都是归程。路止于长城,心却如清水河的春波在荡漾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