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红海,回到开罗。我们来到开罗老城区的汗哈利利集市,这是埃及最古老最繁华的露天贸易中心,14世纪起就开始营业,随着日月交替更迭,规模日渐庞大。目前集市由分布在几十条小街巷里的几千家小店组成,繁而不乱杂中有序,而且依然保持着五百年前的伊斯兰市场风貌,随随便便一家不起眼的店面,都有过百年的历史。 我们到这里来,并不是去买什么东西,只是来体验一下被当地人称为《义乌市场》的地方。 汗哈利利集市里真的是是人声鼎沸,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有金字塔、神像、圣甲虫造型的手工艺品,有拿起来就舍不得放下的莎草纸画、香精、沙画瓶,还有各种衣服围巾首饰。店主常常身着雪白长袍,有的在门口热情招徕,有的则坐在门里抽着柔和的水烟,静待着客人上门。 有行色匆匆的行人,也有蹲在路边的小贩。 经济不好的地方,总会有这样让人揪心的镜头。 路边常见很多没有最后完工,不粉刷外墙的建筑,却交付使用的,住满了人家。据说与税收有关,差别很大。 这个残疾孩子,收到一份酒店为我们打包的食品,不停地感谢“china,china......”,他以前一定接受过好心中国人的帮助。 场里还比较多的就是出售各种埃及特色铜盘和纸草画的小店,质量比较好的黄铜盘子都是用手工敲出来,上面的图案基本都是描绘古埃及法老英勇形象和贵族生活的。 汗哈利利集市是中东地区最大的集市。这里的东西非常富有埃及特色,价格不贵,什么都有,在埃及景点的所有商贩卖的纪念品,全是从这里进的货。 据说不少商品从国内义乌的手工作坊里出来的,是用机器轧制的。 工艺品生活用品琳琅满目。难怪导游与我们说,当地人就有人将这里叫“义乌市场”。 漫步开罗最热闹的露天集市,一窥这里延续千年的市井百态。 据说,这座中东闻名的露天集市所在地早在马穆鲁克时期(公元1250~1517年)就是汇集南北商客的重要贸易中心。14~15世纪,随着商品贸易不断发展,当地主要街区的商业空间逐渐饱和,新兴商铺只得向爱资哈尔清真寺附近的可用空间延伸扩展。 随着商品贸易不断向此汇聚,商铺愈发密集,空间再次变得拥挤,于是商人们开始建造多层建筑,当时称之为khan(音译为“汗”)。这种建筑以内部柱廊庭院为中心,商人们可以在底层储存货物,上层则为家人的生活区,毗邻街道的外墙一侧建成商铺,方便商品买卖,彼时的商业区便在多个“汗”周围或之间延伸拓展。<br> <br>14世纪末,贾哈卡斯·哈里里在该地中心区域建立了一座巨大宏伟的“汗”,并用自己的名字“哈里里”命名了附近整个地区,汗·哈里里由此得名。 世井百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逛了汗·哈里里市场,埃及人心中永远的“老开罗”,感受“烟火气”最好的地方。<div>再见了开罗 ! 再见了埃及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