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26日至10月8日,上海奉贤区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名为《丹甲青文》的中国汉字文物精华展,展品来自我国各地方博物馆。我去参观了这个展览。</p> <p class="ql-block">展览由结绳记事的汉字起源开始,着重介绍了汉字早期的两个发展阶段:甲骨文与金文。</p> <p class="ql-block">必须说明的是:甲骨文与金文是用文字发展到这个阶段时,文字的主要载体来命名的,这与汉字的产生还不是一回事。东汉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 》中,对产生古文字的构成规则归纳为六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称为“六书”。后人一般认为,六书中前四属于造字之法,后二属于用字之法。“六书理论”是我国文字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创见。</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是在清朝光绪年间才发现的。当时,担任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祭酒(即校长)的王懿荣,偶然发现在一味称为“龙骨”的中药材上面有刻划的符号,他就买来许多“龙骨”进行研究,初步研究后,王懿荣确信这是一种殷商时期的文字。然而,王懿荣在庚子事变中遇难,他的研究中断了。以后,王懿荣的好友刘鹗、罗振玉继续努力;后继学者如王国维、郭沫若、李济、董作宾等都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门学科——甲骨学。</p> <p class="ql-block">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罗振玉和王国维这两个人。罗振玉发现了刻有商王朝先公、先王的名字,证实了这些甲骨的出土地安阳小屯就是《史记》中所说的“洹水南,殷墟上”的殷墟所在地。而王国维对甲骨卜辞中所见的商代诸先王、先公,对照《史记》记载作了详细的考证,证实了《史记》中《殷本纪》的可信性。这些研究成果,把中国有据可查的历史提早了一千年,把中国的可信历史始于西周的认识提前到了殷商时期。</p> <p class="ql-block">《丹甲青文》展览中的甲骨展厅一角。</p> <p class="ql-block">目前,已出土15万余片甲骨。其中,我国收藏最多甲骨的中国国家图书馆有35651片。另外,流失海外各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的大约有26700片。根据现在的研究,甲骨文中共有不重复的单字4500个左右,已辨识单字在1700个左右。</p> <p class="ql-block">这次展览中,甲骨的来源主要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和天津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根据发现,殷墟有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还在承担着殷墟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殷墟遗址还有新的发现。</p> <p class="ql-block">天津博物馆也是我国收藏甲骨的“大户”,共1800多件,其中有800多件是天津文史馆首任馆长王襄捐献。 王襄先生世居天津, 长期从事金石学、甲骨学研究。有一说,王襄才是中国最早发现甲骨的学者。</p> <p class="ql-block">这次展览中,天津博物馆提供的展品都附有“释文”和“说明”,可以对照着看。</p> <p class="ql-block">好多甲骨的“释文”中都有一个“贞”字。在这里,“贞”是占卜、卜问的意思。所以在甲骨文中把占卜的人称为贞人。在古人看来,这些占卜的人都是品行端正的人,“贞”最早与“鼎”同字,由“卜”和“鼎”(或“贝”)两部分组成,表示在重器如鼎上祭拜占卜,观察神迹,卜问神灵,所得结果必然诚信、可靠。</p> <p class="ql-block">金文,指的是殷商与周朝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为周朝把铜也叫“金”或者“吉金”,所以青铜器上的铭文就叫做“金文”。 又因为青铜器中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又称为“钟鼎文”。</p> <p class="ql-block">《丹甲青文》展览中的金文展厅一角。</p> <p class="ql-block">金文之始,是在商晚期。初时只有寥寥数字,所述十分简略,多为铸者或其先祖之名讳。</p> <p class="ql-block">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夫人,有文武之才,辅助武丁治国理政。去世后武丁破例把她葬在宫殿区,1976年发现了她的墓,墓中出土大量文物。图中这个青铜鼎是其中之一,上面有“妇好”二字铭文。</p> <p class="ql-block">到了周朝,青铜器上金文字数大增,内容则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p> <p class="ql-block">金文的书体,一般称为大篆(zhuan)或籀(zhou)书。春秋战国(东周)时期,无论是“五霸”还是“七雄”,虽然都使用大篆,但细微之处,还是各有不同。</p> <p class="ql-block">这个出土于随州的曾国方壶,铭文字体称为鸟虫书。</p> <p class="ql-block">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县的王子午鼎,铭文字体也像是鸟虫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史书上有王子午这个人,他是那个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的儿子,楚共王的弟弟,在楚共王时任司马(相当于国防部长)之职。</p> <p class="ql-block">这个河北省考古研究院收藏的方壶,铭文字体称为悬针篆。</p> <p class="ql-block">东周之后,秦迁都于雍,承袭了西周的土地,也承袭了西周的文化(包括字体)。后来,秦灭六国,“书同文”也废了六国的文字,然而周的文化却传承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秦一统后,李斯在大篆字体的基础上,创立了小篆字体。</p> <p class="ql-block">以后各朝各代又创造出了隶书、魏碑、楷书等字体。时至今日,更是出现了许多变形美术字体。然而,汉字字体发展到今日,都脱离不了前期的基础。我们了解历史,会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传承和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05-0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