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西临县招贤镇小塌则村,吕梁山区的沟沟岇、山山梁梁,都记录着岁月的沧桑,招贤则是临县东南部大黄土沟里的一个小镇。</p><p class="ql-block">隋朝初年,因这里发现大量磁铁矿,朝廷惜无人冶炼,遂张榜天下,招能纳贤开发,招贤镇便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这让人想起传遍临县的那首民谣;李家山的女子、白家山的汉、招贤镇的瓷器、南沟的炭。</p><p class="ql-block">招贤是一个筑窖村的完整展现,从生产、原料、运输、出口都包括在内。它是一个标准的手工业村,采用是非常原始的生产方式,制胚还是新时器时代的方法,一直维持到几年前。</p><p class="ql-block">招贤的自然景观原始,壮观而独特。每一窖烧出来的黑釉都有残次品,村民就用来造房子或院墙,用几十口黑釉大缸围成院墙,立在黄土悬崖上,在阳光下亮铮铮,在全世界上恐怕找不到苐二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其实招贤不仅有丰富的铁矿,还有丰富的煤炭和古老的瓷器。隋、唐时期,瓷、铁、煤已闻名秦晋,招贤生产的瓷器历史已有1000多年。招贤镇内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沟,集中分布着采煤、冶炼、制瓷等产业为主的村落,小塌则村就是这条山沟里的一个制瓷村落。它原有的住窖院和老瓷院大多分布在山坡上,从靠近山沟的位置到三、四十米高山腰都有。后来建成的新瓷窖,则大多分布在靠近沟底之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瓷窖为何弃山坡择沟底而居那?原来起因于运输和交通工具的改变,改革开放以前,黄土高原的小塌则村交通落后,瓷器主要靠骆驼运输,加工原料则用人力或骡子,人畜走山路都不成问题。把瓷窖建在山腰上,一方面距离原料产地(渠家坡)和燃料产地(天兴窖)以及出村道路较近,利于节省运输成本,同时北坡朝阳,可以获得更长时间的日照,这对于大缸坯体的凉晒十分重要;此外,高处还冇利于防洪。伴隨着改革开放,春风吹拂,小塌则村也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交通工具闯进了这个古老的村落,拖拉机和卡车逐渐取代了人畜,轮子效率自然是大大提高,但它对道路的依赖性也随之增强,所以如今的石板泥、烟煤、水和所有产品都必须从李家畔沟底公路走,新建的瓷窖也就不得纷纷下山,在路边落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塌则村生产的瓷器主要就是黑釉瓷器,黑釉瓷器中又以大缸为主,同时包括瓷坛、盔子、碗、碟、拔火罐以及一些小的“灯瓜瓜”和“撤野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根据对原小塌则村部分窖主的采访,现存大老瓷窖大都有四到五代人以上的历史。上世纪30年代,村民们“不是瓷窖的掌柜,就是瓷窖的师傅和伙计,没有一个种田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小塌则村现有51个瓷窖,除了一个近年修的“倒烟窖”外,其余都是“馒头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在,这些瓷窖基本上都己经废弃了,由于经济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瓷器用品已经为塑料制品所代替,村民曾经纷纷转做耐火砖,到近几年,耐火砖的销路也不好,所以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谋生,只剩下这些废弃的瓷窖和黝黑油亮的大缸院,默默展示着曾经有过的岁月痕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