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还有黄金屋”。最近,我在阅读《刘华清回忆录》时,被书中“《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诞生”的故事所吸引,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刘华清作为历史故事里的当事人,时任红25军宣传科科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刘华清在书中回忆到: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编成歌的想法,最初是由军政治部秘书长程坦提出来的。程坦对鄂豫皖苏区和中央苏区发布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条文作了一些补充和完善以后,便提出要宣传科将它编成歌,以方便宣传和官兵们熟记、遵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刘华清和科里的同志都不会识谱,更不会创作歌曲,他们便利用行军打仗、扩红宣传的间隙,找来了《红军纪律歌》、《土地革命歌》等一些歌曲,根据歌曲的曲调进行哼唱,哼哼唱唱,便形成了歌曲。用刘华清的话说,不识谱的他只是当了一回"媒婆"。这首歌先是在红25军扩红的新兵中唱,后来在红15军团唱,最后在整个红军部队传唱开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这首歌,人民军队从红军时期唱到抗战时期,又从抗战时期唱到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唱到了新中国成立。人民军队唱着这首歌,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一个胜利走向了另一个胜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首歌,不光要求子弟兵们会唱,歌词内容更是要求大家必须熟记,必须遵守。军歌嘹亮,内涵深刻,意义重大,教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部队官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九七二年八月,我从一个青涩的少年,穿上了绿军装,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从此,青春的火焰在军营中燃烧,稚嫩的身躯在军营里锻造。对每一位投身军营的军人来说,唱军歌,铸军魂,便有了不同于其它群体的特殊意义和斑斓的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时,《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是一个兵》、《说打就打》、《打靶归来》,这几首军歌,我们在军营里唱的最多,记得最牢,影响也最大。唱军歌,那是我们军营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踏入解放军这所大学校时,战士们大多还不怎么会识谱,更没有掌握太多的乐理知识。说是唱歌,不如说是“喊”歌。是那种鼓足干劲的喊声和吼声,把音乐的节奏和韵味从胸腔中喷发出来,形成了军营男子汉特有的唱歌味道,别有一番情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战士们不会唱那不要紧,部队里人才济济,各个连队总有会教歌、拉歌的连干部和战士骨干。老兵带新兵,什么东西一教就懂,一学就会,一代传承一代。就连指挥唱歌的人,都好像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谈不上正规,但有力,实在,管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逢集会、操练、连队点名、看电影,都要组织唱歌、拉歌,指挥员编的拉歌词那是一套一套的。通过这个形式,各部队的士气被鼓动得满满地,精神面貌展露无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为精彩的是部队集会、放映电影前,各个连队便会组织拉歌比赛,“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一个连队歌声刚起,另一个连队立即跟上,“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说打就打,说干就干,练一练手中枪刺刀手榴弹,……”。指挥有方,各连队都希望从气势和阵容上压倒对方。现场拉歌的喊声、歌声此起彼伏,直冲云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趣的是,连队吃饭前要唱歌。通常,值班员都会起首短促有力的歌让大家唱,唱完吃饭。但如果哪天你遇到个“缺心眼”的值班员,起首又长又难唱的歌,那就“惨”了。训练、施工战士们体力消耗本就很大,肌肠辘辘,歌唱的自然有些吐词不清,敷衍了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值班员不满意了,“问题”很严重。要求再唱一遍,甚至留下一个班继续唱。遇到这种情况,大家虽心生不满,但耐何不了县官不如现管,还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唱,哪怕歌喊得调不成调,腔不成腔,但嗷嗷叫的士气尽显那就是杠杠滴。战士们的肚子被整饿了,值班员也“笑了”……</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光荏苒,岁月不居。在军营里唱歌的往事已随风而去,当时的情景已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在平凡的日子里,一首一首激昂、强烈、动感的军歌,每每哼唱起来,在我们老兵的心里,依然是那么地深情,那么地嘹亮!</span></p> <p class="ql-block">注:有朋友说,这个曲调出自于《大帅练兵歌》。由于本人不是历史学家,又缺乏考证手段和资料,小文仅是在阅读《刘华清回忆录》后,撰写的自已曾经军营生活的回忆片段,特作说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