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属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 而早一年的永平十年(公元67年),中天竺(古印度)僧人竺法兰与摄摩藤来到长安,被视为佛教传入中国的开始。翌年,第一座官办寺院白马寺在洛阳建立,标志着佛教在中国的正式传播。寺前牌坊上镌“中国第一古刹”当属名至实归。 在以后的历史风雨中,白马寺屡毁屡建,但寺址从未变过。 白马寺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称"山门"。 唐武则天时,寺主僧薛怀义得宠,白马寺香火盛极一时,僧众达千余人。安史之乱和会昌法难中,白马寺遭受了较大毁坏。 至宋太宗时,重修白马寺,"鼎新伟构","更类天宫"。今天的白马寺建制奠定于明嘉靖时和清康熙时重修的"白马禅林"。 <div> 一九六一年,白马寺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 游人踏着地上的莲花入寺参观,莲花已被磨得铮光发亮 白马寺占地约3.4万平方米,有大小建筑百余间,主要有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法宝阁、毗卢阁、普同塔以及泰国、缅甸、印度风格佛殿佛塔等。 天王殿,是寺内的第一大大殿,系元代建筑,明清两代均重修。内供明代夹纻弥勒佛像、泥塑四大天王像、护法天将韦驮像。<br>天王殿门联——<div>年年空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div><div>月月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怀<br></div> 瞧这份虔诚!<div> 不过,拜大肚弥勒的布袋和尚得什么好处,那联上不分明告诉“月月少米无钱”吗?</div> 这香炉谁都上去摸一把,沾点佛气,摸得着的部位光溜溜的。 大佛殿,在天王殿后,也是做法事的主要场所。殿中央供奉着三尊雕像,释迦牟尼端坐莲台,右手拈花,迦叶、阿难二弟子旁立,文殊、普贤二菩萨列坐。这场景即中国佛教禅宗常说的“拈花微笑”。 乖乖,游客多到“拥挤”级别,走过路过一不小心竟错挨了几拜。 大雄殿,始建于唐宋,在大佛殿之后。殿内摆放着白马寺的“镇寺之宝”-中国仅存的元代“夹贮干漆造像”。殿内的23尊元代“夹苎干漆”造像,形态各异,700多年来未经修缮,仍色彩如新。夹纻干漆造像历史悠久,盛于隋唐,宋后渐渐失传,存世造像极为罕见。 大雄殿的后面,一尊背对大佛面向北方的观音,叫倒坐观音。“慈航普渡”的匾额下,两联内容为:<div> 贝叶演真如万劫尘埃开觉路</div><div> 莲花生妙相九天云水焕慈光</div> 在大雄殿与后面的接引殿之间有一个小台子,上面置放一尊桃形文物,据说是药师佛留在中原的药葫芦。 于是...... 便是...... 也是......还是...... 不知是不是,只要是......就是。 当然,这里的香火也最为旺盛的。 玉佛殿位于大佛殿西侧,原为禅堂,殿内供奉玉佛一尊。<br> 卧玉佛殿位于大佛殿东侧,原为斋堂,1996年辟建。殿内供奉有身长5米,重八吨的缅甸卧玉佛一尊。<br> 接引殿,坐落大雄殿后。接引殿原为明代建筑,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毁于大火。光绪年间(1875-1908年)重建。内供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二菩萨像,为清朝泥塑制作。 清凉台,在白马寺的最后部,是一座砖砌的高台,这是白马寺最特别的地方。中国的第一个僧人朱士行在此剃度,中国的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在此译出,最早来华的印度僧人在此居住传教,这里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出发点。 在园区的一隅,静静地矗立着一座塑像,为日本佛教密宗开山祖师空海大师(774—835年),公元804年入唐学法,两年后归国。在日本大弘密宗,于国际传播佛教有大贡献。塑像建于中日友好廿五周年。 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 因此20世纪末以来,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 泰佛殿,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 1992年,时任泰国内务部部长瓦塔纳·阿萨瓦先生到白马寺参观朝拜后,为增进中泰两国佛教界的友谊,向白马寺赠送一尊高7.2米、重8吨的铜制贴金佛像,并修建了具有泰国建筑风格的佛殿,1995年工程竣工。 2009年,泰国代理僧王、曼谷金山寺方丈颂德帕普塔赞大长老及瓦塔纳·阿萨瓦先生参访白马寺后,为进一步丰富和彰显泰国佛教文化元素及建筑风格,拟对佛殿进行翻修,并进行扩建。 2010年5月,泰国风格佛殿扩建工程正式实施,扩建工程主要包括新建的舍利塔、藏经阁、四面佛、钟楼、鼓楼及相关附属设施。 缅甸佛塔苑,是缅甸联邦共和国向洛阳白马寺捐赠建设的佛殿。 2012年工程奠基,其四道主门及围墙完全按照曼德勒皇宫样式直接移植到白马寺,南北长108米,东西宽65米,总面积7020平方米。 主体建筑缅甸大金塔,按照缅甸国家象征仰光大金塔规制缩小而建,高32.92米。2014年6月竣工,举行了盛大的“缅甸风格佛塔苑落成庆典暨安奉开光法会”,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吴登盛一行72人,专程抵达白马寺出席落成仪式。 缅甸佛塔苑的落成是中缅友好交流上的又一件盛事,载入了中缅两国友好交流的史册。 龙王护佛像。据说,佛陀初成正觉后,七周时间里走访了七个不同的地方,在第六周时,佛陀来到目支邻陀龙池边坐树下冥思。此时,风雨大作,目支邻陀龙王出现,盘身七匝,以龙冠为盖,为佛陀遮风挡雨。风雨过后,陀龙又化作人形前来参拜佛陀。 印度佛殿苑。位于白马寺西侧,由印度政府出资设计、中国政府提供土地建造。 佛殿大门两边不是狮子或力士之类的塑像,而是这么萌萌的人偶形象,不知是印度佛教里的什么神。 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坐西面东,东西长100米,南北宽60米,建筑面积约为3450平方米,佛殿的主体建筑高约30米,里面供奉一尊高达4.5米的释迦牟尼坐像。 印度政府选择桑奇大塔作为印度佛教建筑的代表,在白马寺按1∶1的比例进行仿建,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45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大佛殿、回廊、牌楼等,成为中印两国世代友好的象征。 佛殿外柱子上的精美浮雕 又是这样的喜善表情包 2010年佛殿完工,成为印度政府在世界上捐建的第一座佛寺,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德维辛格·帕蒂尔出席佛殿落成仪式,为佛殿剪彩揭碑。 回廊上的壁画很像我国藏族地区的“唐卡”画 印度佛雕塑 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是汉传佛教的著名寺院,发展至今,已拓展为国际佛教界交流学习,增进友谊的载体,值得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