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骑游来到“剑阁县”,游览剑门关景区。</p> <p class="ql-block">剑门关是我国最著名的天然关隘之一。关隘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大、小剑山中断处。关隘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享有“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蜀之门户”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据《剑州志》卷二记载,三国时“诸葛亮相蜀,凿岩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于山中断处立剑门关”,并在关口“依崖砌石为门”。剑阁这个名称就是依据诸葛亮架设的阁道和奇峰如剑的大小剑山而取。</p> <p class="ql-block">剑门关是入蜀咽喉、军事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建关1700多年来,剑门关楼屡建屡毁,又屡毁屡建。</p><p class="ql-block">据记载剑门关原城楼是三层翘角式箭楼,阁楼正中悬一横匾,书“天下雄关”,顶楼正中的匾额题有“雄关天堑”。可惜,这座历经千余年的雄伟古关楼,在1935年国民政府修筑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仅存一块长方形 “剑门关”石碑。1992年重建的关楼,在汶川地震中关楼损毁严重。现在的关楼是2010年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以通行旅。</p> <p class="ql-block">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这样描述剑门关。“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 <p class="ql-block">李白在《蜀道难》中这样描述当年的蜀道。</p><p class="ql-block">“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p><p class="ql-block">“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p><p class="ql-block">剑门关景区内有两条徒步线路,猿道和鸟道。景区温馨提示游客量力而行。看着眼前修复的蜀道,能感受到李白当年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剑门关前的古道也称“金牛道”。秦惠王九年(公元前316年),秦军由此道入川灭蜀。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入川,便谎称赠金牛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金牛,这才打通了这条古道,所以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司隶校尉杨厥重修剑门蜀道。</p><p class="ql-block">这是剑门关前“五丁开路”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这是剑门关前“姜维”的雕塑。据《三国志》记载:姜维籍贯是天水翼郡的羌族人。就是今天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姜家庄人。姜维二十七岁归附蜀汉,随诸葛亮领军北伐,屡建战功,被封为“平襄侯”。诸葛亮去世前,将复兴汉室的重任交付与他。姜维志继宏轨,继续北伐中原。</p> <p class="ql-block">这是剑门关内山上的“平襄侯”祠。蜀汉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姜维凭借剑阁天险,以3万人马挡住钟会13万人马,使其不得入川。最后,因邓艾偷渡阴平、取江油、破绵竹,兵临成都,后主刘禅投降。姜维假意投降钟会,暗中实施“日月幽而复明”之计未能成功。于次年(公元264年)正月十八遇害。</p><p class="ql-block">姜维不是剑阁人,生死均未在剑阁。但是在蜀汉后期,于此地列营守险、以寡敌众,保卫剑阁的事迹却受到历代的赞颂 。明代在剑门关建立起这座前祠后墓的平襄侯祠。</p> <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姜维死后化做山峰,继续守卫着剑门关。这座山峰远观真有几分人脸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骑游来到昭化古城。昭化古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县治地之一,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昭化古城自唐虞开始,4000多年的历史文明有史可鉴。尽管历史悠久,但古城受现代文明的冲击较小,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较好的一座古代县城城邑,和保存最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p><p class="ql-block">昭化古城三国文化源远流长,先主刘备曾在此厚树恩德,广收民心,操练兵马,屯积粮草,创建了蜀汉政权的根据地。张飞曾在城外挑灯夜战马超,传为千古佳话。</p><p class="ql-block">古城内还存有武侯祠、关帝庙等遗址。蜀汉遗迹、遗风、民间传说源远流长,三国文化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昭化古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至明清达至顶盛。古城“旧系土城”,现存的古城是明代修建的。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包筑以石,设四门:东名瞻凰,西名临清,南名临江,北名拱极。南门取其直面嘉陵江而名"临江",于清代被毁,因此目前古城仅存东、西、北三道古城门。这是东门“瞻鳯”门。</p> <p class="ql-block">据记载古城四道城门各有特定的功用:古时城内迎亲皆从东门入,取紫气东来之意;官员出入城都必走东、西两门,象征如日中天、顺应天意;嫁女出城须走南门,寄寓富贵、祥和之意;出殡发丧必走北门。这是古城的北门“拱极”门。</p> <p class="ql-block">在昭化古城建城以前,这里曾设有一个关隘,叫“葭萌关”。城池建成以后,“葭萌关”依然存在,它就设在“临清门”这里,而且名字并未改变。所以临清门即是古城的西门,同时也是“葭萌关”的关口,全国仅此一处。葭萌关地扼嘉陵江与白龙江汇合处,背靠牛头山险峻山峰,史称葭萌关为“全蜀咽喉,川北锁钥”,“虽弹丸之地,但有金汤之固”。</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这条幽静的巷子,明、清时期是富商居住区,是当时的“富人区”。如今这些当年的豪宅大多改建成客栈。本人游览古城期间就居住在这条街上,找找当年富豪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这是清代古城首富的豪宅,辜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的古街。</p> <p class="ql-block">古时凡有城池者,必建城隍庙。城隍爷是城市的保护者。昭化古城隍庙始建于唐代,曾于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多次重建。后毁于"文革",现在的城隍庙是2008年在原址复建的。城隍庙门有一副极具昭化地域特色的对联:天地奇观两江太极彰显葭萌故地,香高神灵城隍古庙佑福昭化千秋。</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大殿上左边是观音,右边是财神,中间是城隍爷,可见城隍爷地位之高。</p><p class="ql-block">传说这位城隍爷原来是昭化县令,姓高名继安。他任县令期间爱民如子,惩恶扬善,深得百姓拥戴。建城隍庙时被众人推举为城隍爷。</p> <p class="ql-block">古城中的孔庙大殿,古朴庄重。</p> <p class="ql-block">孔庙中的考棚,明、清时期的科举考场。</p> <p class="ql-block">古城在唐代还出过一位清官“何易于”。何易于是唐文宗太和年间(公元826-836年)益昌(今昭化古城)县令,为官清正廉洁、勤政爱民。更难能可贵的是,为了维护百姓的利益,他甘冒革职、坐牢、砍头的风险,抵制上司的派遣,违抗朝廷的诏令。</p><p class="ql-block">这是唐代“孙樵”记述的一段何易于挽舟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舟。易于即自腰笏,引舟上下。刺史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易于为属令,当其无事,可以充役。”刺史与宾客跳出舟,偕骑还去。”</p><p class="ql-block">故事说:何易于任益昌(今昭化)县令,他的顶头上司乘船沿嘉陵江春游,来到何易于的地盘,要何易于派几名纤夫拉纤。何易于把笏板插在腰间,自己为上司拉纤。上司大惊问为什么,何易于说百姓春耕太忙了,我没什么事给你拉纤吧。他的上司与宾客跳出船,骑马回去了。</p> <p class="ql-block">一段汉代古城墙遗迹。</p> <p class="ql-block">古街上的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古城的县衙。</p> <p class="ql-block">古城夜景。</p> <p class="ql-block">从昭化古城骑车去广元市。这些年国家经济发展,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逢山隧道,“蜀道难”已经成为历史。</p> <p class="ql-block">遇水架桥,一辆小自行车就可以在蜀道上自由驰骋。</p> <p class="ql-block">一路追赶春天,走着走着花就开了。</p> <p class="ql-block">骑游来到“广元市”,广元是女皇“武则天”的家乡,游览广元“皇泽寺”。皇泽寺位于广元市西郊嘉陵江畔,背依乌龙山,旧称乌奴寺,又名川主庙,是为了纪念李冰父子而建的。后因武则天生于广元,又当了皇帝,川主庙被改名为皇泽寺,现在的皇泽寺是清代修复的。是一座依山取势,古朴典雅,气势巍然的古建筑寺院。</p><p class="ql-block">皇泽寺是中国历史上一座独具特色的寺庙,它既是一座佛教寺庙,又是一座祭 祀武则天的祠宇。</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是“武则天”为她自己造的字,比喻自己既是皇帝又是皇后,如日月当空。真不知道这个字怎么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初唐贞观年间,利州(今广元)都督武士彟(武则天的父亲)曾在寺内开窟造像。据说其夫人扬氏在寺南之江潭乘舟游玩时感龙孕而生下武则天。这是“皇泽寺”内的二圣殿。</p> <p class="ql-block">大殿中央供奉着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真容铜像。</p><p class="ql-block">史书记载: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后,每次上朝议事,帝坐于东间,后坐于西间,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可见武则天登基前就参与朝政,而唐高宗软弱无能,只是一个傀儡。</p> <p class="ql-block">武则天称帝后,下诏赐寺名“皇泽”,取“皇恩浩荡,泽及故里”之义,并在她晚年刻其真容贡奉在寺中。其真容为一石刻金妆像。这就是皇泽寺内的武则天晚年石刻金妆像。</p> <p class="ql-block">皇泽寺的大佛楼。</p> <p class="ql-block">皇泽寺内保存着从北魏时期至清代的丰富摩崖石刻造像。这些珍贵文物现仅存6个窟群,50个龛窟,大小佛像1203躯,大部分为盛唐时期的作品,分布在寺中“则天殿石龛”、“迎辉楼石龛”、“大佛楼石窟”、“中心柱石窟”、“五佛亭石龛”内。</p> <p class="ql-block">记不清这是哪个石窟里的佛像了。只是觉得很精美。</p> <p class="ql-block">这是皇泽寺旁边的“女皇文化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陈列馆内详细介绍了武则天和她家族的历史,以及武则天的功绩。感觉家乡人还是有些偏爱这位女皇。</p><p class="ql-block">说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对她的评价史书和各类文章典籍中,也是有褒有贬。本人学识浅薄,不敢妄加评论。但武则天死后,在她墓前给世人留下一座“无字碑”。是非功过任后人评说!游览过中国多座帝王陵墓,陵墓碑文对逝者多为溢美之词。武则天“无字碑”之气魄、胸襟让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游览广元“千佛崖”。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老城北4千米处的嘉陵江东岸。始凿于北魏时期,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又不断开凿。其开凿历史之长,居四川首位,也是四川省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素有“历代石刻艺术的陈列馆”之称。</p><p class="ql-block">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全长388.8米,山崖顶高84米,窟龛最高处距地面45.5米,龛窟作多层次排列,最多达13层,现有54窟、819龛,大小造像7000多尊。占地面积7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据清咸丰四年(1854年)碑文记载,全崖造像达“一万七千有奇”。可惜在1935年国民政府修筑川陕公路时,一半以上造像被毁。现仅存龛窟400多个及大小造像7000余躯。</p><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最先看到的竟然是这个佛窖。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大半佛窟被毁,佛像残骸被分几个佛窟埋藏。那个年代人活着都不容易,谁还会去保护文物呢?</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的老照片。1935年修筑的川陕公路(国道108线),与金牛古道重合从千佛崖下经过。现在为了保护千佛崖,国家已经将108国道改线。</p> <p class="ql-block">千佛崖佛窟中的佛像姿态端庄。</p> <p class="ql-block">千佛崖幸存下来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这位持莲侍女身着薄纱裙,服饰的线条非常清晰流畅。</p> <p class="ql-block">感觉南方的摩崖佛像雕凿更加细腻。</p> <p class="ql-block">大云洞居于千佛崖中心位置,规模最大,共计造像234尊,左右两壁雕有148尊莲花观音像。窟正中一大佛立像为弥勒佛。据说这尊弥勒佛是武则天的化身。这尊弥勒佛立像后壁龛中,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坐像。按中国传统应男左女右,而该二圣的排列是女左男右,佛龛男高女低,这体现出设计者的巧妙构思。</p> <p class="ql-block">这尊佛像形态端庄,气宇轩昂。</p> <p class="ql-block">这尊佛像面带笑容非常慈祥。</p> <p class="ql-block">这座佛窟佛像众多,雕凿精美,色彩艳丽。可惜当年修筑川陕公路时,民工在佛窟中居住并生火做饭。使佛窟受到很大的破坏。看着真让人心疼。但当年国家积贫积弱,强敌入侵,民族危亡,也真的顾不上那么多了。现在国家繁荣昌盛,文化古迹得到了严格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传说女皇武则天出生时,有一只彩凤绕她家房屋翱翔了一圈,便向东山飞去了。时任都督的武父一时兴起,遂将利州(广元古称)西山改为乌龙山,东山唤名凤凰山。</p><p class="ql-block">凤凰楼位于东山公园最高处,是广元市的地标性建筑,站在楼顶最高处可以俯瞰广元市全景。远看凤凰楼既像一只高傲的金凤凰,又像穿着龙袍站立着的女皇。</p> <p class="ql-block">在鳯凰楼顶俯看广元市容。</p> <p class="ql-block">从广元骑车去“明月峡”景区。</p> <p class="ql-block">一路桥隧相连,天堑变通途。</p> <p class="ql-block">来到明月峡景区。</p> <p class="ql-block">明月峡位于四川广元嘉陵江西陵峡东段,面积 6.1 平方千米,距广元33千米左右。</p><p class="ql-block">明月峡原名朝天峡,因旁边的朝天镇而得名。朝天,即朝拜天子之 意。因唐朝玄宗皇帝避“安史之乱”,南迁成都路过此地时,当地官员在此接待并朝拜而得名。明清时期,文人墨客们取李白诗“清风 清,明月明”之意,将朝天峡改名为明月峡。但当地老百姓仍喜欢按旧俗称其为朝天峡。</p> <p class="ql-block">明月峡可称其为古蜀道咽喉中的咽喉,是当时连接南北的唯一通道,地势险峻。数千年来,人们为了打通蜀道,在这里留下了古今六条道路,所以人们又称此处为中国交通史博物馆,是研究中国古代和近代交通的重要场所。 这六条道路是:1、远古时候山民们走出的羊肠小道。2、先秦时官府倡导在峡壁上建立的栈道。3、峡中江边纤夫们走出来的纤道。4、嘉陵江上的航道。5、民国时期修建的川陕公路。6、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宝成电气化铁路。</p> <p class="ql-block">明月峡古栈道和它上方的原川陕公路。</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可以看到对岸的宝成铁路与古栈道隔嘉陵江相望。</p> <p class="ql-block">明月峡古栈道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当年川陕之间的交通要道“金牛道”的咽喉工程。是早于万里长城的“国家重点工程”。当年秦军入川,刘邦出蜀,诸葛亮北伐,这条栈道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古至今围绕这条栈道发生过数百次战斗。栈道多次被烧毁,屡毁屡建。本人游览过国内许多景区的栈道,大多数都是钢筋水泥的现代化栈道。而明月峡古栈道复建,完全仿照当年的建筑样式,还利用了部分当年在岩壁上开凿的桩柱孔。复建的栈道完全为木制。最大限度的还原了古栈道当年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明月峡古栈道遗址是迄今中国开凿时间最早,形制结构最科学,遗存桩孔眼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最具古栈道风貌的地段。明月峡雄奇险峻,李白过此处留下了《蜀道难》不朽诗篇。不走古栈道,不知蜀道难。</p> <p class="ql-block">春秋战国时期修筑的金牛古道从明月峡景区通过。这就是传说中能日粪千金的金牛。贪财的蜀王命五丁力士开路,迎金牛归蜀,修筑了这条长安(今西安)到成都的金牛古道。迎来的却是秦国的大军。</p> <p class="ql-block">明月峡的险峻可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民国政府修建川陕公路时的艰难,而见一斑,当时工程技术人员试图绕过明月峡另寻他途,但最终失败了。不得不沿明月峡古栈道,在上方崖壁用炸药炸开了一条凹槽式的道路,勉强通过了峡谷。这就是老川陕公路上有名的“老虎嘴”。现在“老虎嘴”已经成为明月峡景区的一景。</p> <p class="ql-block">现在为保护文化古迹,老川陕公路(108国道)已经改道。景区内的一段公路变成了景区游览路,供游客游览观光。</p> <p class="ql-block">从明月峡去汉中。退休前曾多次到四川出差,四川的公路交通变化太大了。</p> <p class="ql-block">走了一段县级公路,还是体验到了“蜀道难”。这段30多公里的路,大约推车10公路左右。因为坡度大弯道多,在条路夜间禁止客车通行。</p> <p class="ql-block">早春的川北山村风景如画。</p> <p class="ql-block">骑游离开四川进入陕西,来到汉中市。汉中因汉水而得名。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发源于汉中市域的宁强县。公元前451年,楚国在汉江中游的安康设汉中郡(辖今安康、汉中);东汉初,郡治迁入本地后仍称汉中,延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据说汉中是刘邦的龙兴之地,刘邦出汉中入中原击败项羽。因此把自己建立的王朝定名为汉朝。此后才有“汉人”、“汉族”的名称。因此汉中自称为“汉人老家”。这是汉中“汉人老家”汉文化美食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游览“兴汉盛境”景区。</p> <p class="ql-block">兴汉胜境位于汉中市近郊,景区以弘扬汉文化为要旨,不惜巨资(据说超过200亿),极尽奢华。景区园林风光秀美,仿汉朝宫殿建筑形制精湛,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汉中“兴汉盛境”景区主体建筑是一座宏伟的汉代皇宫。虽然是现代仿建的,但非常逼真、豪华。走入宫殿真有一种时光穿越感。</p> <p class="ql-block">宫殿内部建筑大气而精美,主要采用红、黑、和金色三种主色调。这三种色彩在灯光的配合下,演绎着庄严与奢华。</p><p class="ql-block">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回到2000多年前那个比罗马帝国更强盛的大汉盛世。这是我游览过的最宏伟,最精美奢华的仿古建筑,感受到震撼和激动。</p> <p class="ql-block">宫殿内展出各种精美的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廊道内照明的宫灯,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宫殿内的“先祖堂”,很有几分西方教堂的建筑风格。主要讲述汉人的起源与汉人先祖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与我们汉人的先祖们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这座汉代皇宫大殿建筑风格的“先贤堂”。贡奉着我们汉族先秦历史上的八位圣贤。</p> <p class="ql-block">八位可以称呼为“子”的先秦圣贤。</p> <p class="ql-block">这座“创汉兴汉堂”,很有些大型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清新明快。</p> <p class="ql-block">“创汉兴汉堂”贡奉着六位,对创立汉朝和兴盛汉朝做出杰出贡献的六位圣贤。</p> <p class="ql-block">这是兴汉盛境中“汉乐府”的古装歌舞茶座,是仿汉代皇宫的宴会大殿。古时帝王大宴群臣,帝王坐台上群臣坐台下,舞女在中间表演。如果时间允许坐下来一边品茶,一边看汉代歌舞表演,来一次汉朝的穿越,是一件美好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游览汉中拜将坛。拜将坛位于汉中市南门外,在古汉台西南约200米处。相传是当年刘邦拜韩信为汉大将军,举行隆重的授印仪式时所筑。登坛拜将时还留下了著名的《登坛对》。南台下西面屹立一尊高大的石碑,正面上刻“汉大将韩信拜将坛”八个大字,背面刻诗一首:</p><p class="ql-block">辜负孤忠一片丹,</p><p class="ql-block">未央宫月剑光寒。</p><p class="ql-block">沛公帝业今何在,</p><p class="ql-block">不及淮阴有将坛。</p><p class="ql-block">说的是刘邦一统天下后,呂后与萧何设计,在未央宫杀害了韩信。这就是民间所说的“成也萧和,败也萧何。”虽然刘邦“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诛杀功臣。但韩信后来居功自傲,个人野心膨胀,也是他被杀的一个原因。</p> <p class="ql-block">游览古汉台(汉中博物馆)。当年刘邦在汉中当汉王时的王府,就建在这里的一座三级台地上。刘邦率军由汉中出发逐鹿中原,击败项羽而定天下,故将国号定为汉。他驻过的高台就被后人尊称为古汉台。宋代的张少愚有“留此一坯土,犹是汉家基”的诗句,其中的“一坯土”,就是指残存的高台。</p> <p class="ql-block">古汉台的最高处,是一座三层高楼--望江楼,它就是始建于南宋时期的天汉楼。望江楼高17.5米,融南北建筑之长,清末民初建筑风格,是汉中标志性的古建筑。</p><p class="ql-block">望江楼曾是汉中的最高层建筑,据说在过去,登临三楼向南眺望,一眼就可以看见汉江,是人们饱览汉中风光的最佳去处,正如望江楼二楼榴联上写的:"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现在,随着汉中城市规模的拓展,登楼已不能望江了。</p> <p class="ql-block">望江楼对面,是建于明代的桂荫堂,据说堂前那几株大树就是古汉桂,每逢中秋佳节,香飘四溢,是汉中城内寻香访桂之处。堂内陈列有汉中汉代史迹。</p> <p class="ql-block">古汉台南院是汉台碑林,里面的碑林博物馆中最重要的一组陈列,这就是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褒斜道石门摩崖石刻"。</p><p class="ql-block">汉台碑林分为两个陈列室:东面是褒斜古栈道陈列室,西面是石门十三品陈列室。</p> <p class="ql-block">石门十三品陈列室,陈列了从褒斜谷石门隧洞内外凿迁下来的13方精品摩崖石刻,又称"汉魏十三品"。1967年修建石门水库时,为抢救文物经专家评审,从石门古栈道两侧近二百块摩崖石刻中,精选出具有很高历史研究和书法艺术价值的十三块石刻,将石刻四周凿空,整体凿下,移存到汉中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衮雪》是魏王曹操的手书,"衮雪"旁有"魏王"二小字。原刻在石门南约半里的褒河水中的一巨石上,右行横书,字径45厘米,据说这是曹操绝无仅有的手迹。褒水流经石门之下,因石多浪激,如飞雪翻滚。相传建安二十年(215)和建安二十四年 (219)曹操两次来汉中,在褒河边见褒水浪花飞溅如滚雪之状,遂大书"衮雪"二字以抒怀。"衮雪"本为"滚雪"之意,曹操曰:"衮在水边,何以缺水?"</p> <p class="ql-block">本人学识浅薄,基本看不懂这些珍贵的摩崖石刻。就是听讲解,也是似懂非懂。但这一幅宋代的栈道交通法规我看懂了。</p><p class="ql-block"> 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p><p class="ql-block">这不但是我国最早的交通法规,也是最早的交通礼仪,所以称之为“儀制令”。初一看觉得有浓厚的封建意识。现代提倡人人平等,不分贵贱。但细想在特殊的时间、地点,人还是要分贵贱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例如国家领导人迎接外国元首,长安街封路,我们就应该避让。</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骑游来到安康市,游览“香溪洞”景区。香溪洞景区位于安康市城南约5公里处。据碑文记载,创建于明代成化初年。相传是八仙吕洞宾的修行炼丹之地。昔称“古洞仙踪”,是陕南著名的道教圣地。</p><p class="ql-block">据说因山中小溪旁长有奇花“香团刺”(俗称七里香),每逢春季盛开之时,花随水转,水播花香,香味远扬,令人陶醉,故名“香溪洞”。 </p> <p class="ql-block">进入香溪洞风景区需要经过三座天门,这是景区的三天门。</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景区内的“香溪”。可惜来的早了点,溪边的“七里香”还没开。</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的“仙洞”,传说呂洞宾曾在洞中修仙。</p> <p class="ql-block">通往山顶“玉皇阁”的“天梯”。“天梯”又陡又长,本人沿天梯登上山顶,感觉确有几分难度。</p> <p class="ql-block">山顶的玉皇阁。</p> <p class="ql-block">山上始建于明成化初年的道观。</p> <p class="ql-block">隔汉江远眺“安澜公园”的安澜塔。江边的崖壁上是安康市的宣传口号“安宁康泰”。</p> <p class="ql-block">游览安康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游览安康市博物馆,一大收获是较详细的了解了有关“三线建设”。三线建设是指自1964年起,国家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p><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p><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的实施,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对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由于三线地区社会经济相对落后,各种配套设施不完善。造成有些企业单位在建成之后,经营发展都出现困难。这种不因地制宜强行推动经济发展的做法,导致后来一些企业破产和关停并转,造成很大损失。</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竟然把武当山的铜神像,拆下来运到汉中准备熔化了造炮弹。不知道是不是神仙显灵,熔炼过程中熔炉竟然裂膛伤人,这才停止熔炼。这批珍贵的文物才得以幸存。那个国破家亡的年代神仙都不能自保,百姓的命运可想而知了。</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安详的端坐在博物馆的玻璃展柜内,供游人欣赏。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才有好日子过,神仙也是如此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