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故事】知青岁月伴成长

宋毓(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昵称 :宋毓(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美篇号 :85047155</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经历,而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不同的故事,而故事中都有自己难忘的记忆。有的是在部队 ,有的是在工厂,有的是在学校。而我的故事却是在知青岁月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回想1972年的2月份,刚刚随父亲走“五.七”道路下乡4年回城的我,又一次随着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来到了九台县三台公社西沟大队第六小队插队落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是1972年刚过完春节的2月29日,长春市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夹道欢送首批中学毕业生响应毛主席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我坐在敞篷汽车上和同学们很开心地望着下面路上夹道欢送的队伍,他们不时地向我们打招呼,挥手告别。我们在长春市的主要街道转了一个半小时,最后才离开长春市,各奔他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我下乡那天有的同学我连名字都叫不出来。因为我随父亲回城转学后,来到这个班级插班还不到半个月就下乡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来到乡下,当天已经是下午吃晚饭的时候了,生产队为我们准备了大米饭,豆腐炖白菜,大家在一起吃得好香哦!第二天早上生产队就告诉我们自己做饭了,说心里话我们这些城里来的17—18岁的中学生,哪有几个会做饭的,一下子还要做这么多人的饭,根本掌握不好火侯和用量,特别是烧这灶膛,在城里也没烧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想到这些,第二天早上我第一个从炕上爬起来。还好,我和父母下过乡,学会了烧灶膛,知道怎么用灶膛做饭。就这样集体户的第一顿饭,是我主动来完成了。记得我做的是农村常吃的捞小米干饭,做这个饭必须得看住烧火,小米刚要熟,就得捞出来控净水,再用锅来蒸。不能把小米煮得太烂,粘在一起就不好吃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家吃着我做的饭,都说挺好吃的,特别是有几个送孩子来的家长高兴地说:“我头一次吃到这样做的小米饭,真好吃!户里有会做饭的我们就放心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天,学校的老师临走时,给我们开了一个会,大家一致认为我挺能干,推荐我当集体户的女户长,另外又选举一名男户长。就这样,我这个户长一干就是4年,直到我调回城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3个月后,第二批知青同学也来了,第二年,户里又来了一批新生。也有调走离开的。总之集体户的同学基本上保持了20几个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集体户的生活和各家过日子是一样的,户长每天要考虑家里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否缺少,张罗怎么解决。平时要考虑前院的菜园子怎么种,后院的自留地都要种啥,平时还要解决户里的吃喝拉撒睡的问题,我经常去找村里的队长和队干部帮忙解决。下乡开始户里有位名叫李杰珊的女同学主动要求给大家做饭,可是干了两个月就不干了,她说不好干。后来大家就轮班做饭,有的同学确实不会做饭,有的时候把饭做夹生,有的时候把饭烧焦了,没办法。后来我找到队长,和他进行研究解决做饭问题,找来一位中年女社员给我们做饭,同学们给她拿工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4年多的农村锻炼,已经过去50多年了,一下子不知道从何时说起。就从来到农村第一天参加劳动出工开始说吧!那是二月份刚打春,冰还没有完全化开,生产队开始往地里倒粪了,那时候种地全是以农家肥为主,还没完全实行用化肥。这天由生产队的史队长带领大家起各家厕所,男社员先把厕所里的粪坑,用镐头刨开,形成一块块的粪,然后女社员用锹撮到土篮子里,运到地里去。记得我们3个女同学来到这一看,感觉味道太难闻了,怎么干呀?想到这就想往回走了,这时,史队长看出了我们的心思,来到我们的面前,语重心长地和我说:“小宋,我们农村种地需要肥料,农民们每年都是这样干的,你们刚来还不懂,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啊!”史队长的话,当时说得我脸都发热,我红着脸说:“我们不走了,好好干。”在我的带动下,记得小陈和小刘也留了下来,我也学着史队长的样子,碰到太大的粪块,用锹不好铲,就带着手套直接搬到筐里,这样工作效率快多了。史队长看到我们的变化,开心地笑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从那天起,我坚持每天出工,从春种到秋收,不轻易耽误一天工。春天犁地播种,我们踩格子,所谓踩格子就是前面的人负责播种、埋土,后面的人穿着大号的鞋,负责把土踩实,这样种子才能在地里发芽。一天跟在犁的后面,来回得走十几个小时。到了晚上腿都走不动了,我们就拄着棍子走;夏天要顶着烈日炎炎进行铲地除草。特别是在间高粱苗时,一蹲就是一天,到了晚上收工时腿都快站不起来了;秋天我们用镰刀进行收割,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累得汗流浃背;冬天要进行打场,倒班不睡觉,连夜赶时间,把粮食收藏管理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就这样我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一年坚持下来,学会了很多农活,同时自己也得到了锻炼和收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图片中间的就是我,我们坐在集体户的院墙上。左边是小陈,右边是小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4年里的知青生活里,我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在集体户生活中,我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因为我深深知道,你是户长,如果你不起带头去做,谁能服从你领导呢?因此集体户里干活时,我总是带头去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4年里我每年回家次数都很少,一年只有挂锄了才回家一趟。每年春节我都尽量让给其他同学回家,自己留下来和另外一个同学看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4年里我经常在田间地头上给社员们读报纸,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我多次获得为“先进知识青年”、“五好社员”等光荣称号,最后两年里,小队、大队还经常给我申报到公社进行先进典型代表人物表彰,我记得每一次发给我的纪念品,都是劳动工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4年的知青生活里,大队领导干部经常来我们小队检查工作,特别是大队党委赵书记还经常来集体户看看我们,有时和我们说说话,有时和我们聊聊天,有时帮我们干干活,关注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关怀和了解知识青年的成长,最使我感到很欣慰的是,在1976年的5月,赵书记主动找我为我做了入党介绍人,并填写了入党志愿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回顾知青生活,我努力过,我奋斗过,我无怨无悔把汗水洒在了广阔农村的大地上,4年的磨练,让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克服困难,学会了勇于担当和奉献,这就是我的知青岁月伴成长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这一段上山下乡 的峥嵘岁月,让我认识到了真实的农村与农民,认识了社会的真相、人生的真谛。但我们当年属于初中毕业,正值青春年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历史造就了知青,给这一代人谱写了一曲特别的青春之歌,铺筑了一条无法选择的人生轨道;知青也造就了历史,她以一个特殊时期的符号,载入了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文字:宋毓(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图片:1—6.8.9.来自网络致谢,7.来自宋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歌曲:《我们年轻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