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总面积近300亩。杜甫草堂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古树参天,翠竹成林,是一个集文化、历史、艺术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不仅是一个旅游景区,还是一个博物馆,展示了杜甫生平和创作成果。1955年杜甫纪念馆在此成立,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对到访的游客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文学之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景区正门。</p> <p class="ql-block">门前石狮。</p> <p class="ql-block"> 景杜堂,文献图片资料展览。展示国外政要及众多社会名流到访草堂的珍贵照片、题词等资料。</p> <p class="ql-block"> 大雅堂,因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大雅堂记》而名,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集的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字。大雅堂内陈列着迄今为止国内最大面积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和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文物修复展示。</p> <p class="ql-block"> 中国近代教育家、书法家、诗人于右任书法作品。于右任早年曾加入“同盟会”,在辛亥革命、护法运动、国共合作等事件中钧发挥了重要作用。于右任被称为“近代书圣”、“当代草圣”,与王羲之、颜真卿并称为中国书法史上三个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 草堂盆景园,园内有1999年建成的“杜诗书法木刻廊” ,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 。</p> <p class="ql-block"> 草堂“诗圣千秋”影壁,是由朱德同志在1957年参观杜甫草堂时撰写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是“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p> <p class="ql-block"> 花径,是连接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和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花径尽头是“草堂”影壁,为清朝末年,四川劝业道道尹周善培用青花瓷镶嵌所成,数度毁损又几经修复。1958年,毛主席视察草堂时,曾对着“草堂”二字久久凝视。作为草堂标志之一,来往游人多在这里摄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少陵碑亭是杜甫草堂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内有镌刻“少陵草堂”石碑。清雍正十二年果亲王送达赖进藏,经过成都,特拜谒草堂,留下此手迹。</p><p class="ql-block"> “少陵”本为地名,杜甫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在诗中曾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因此后人将他称为“杜少陵”。</p> <p class="ql-block">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 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甘肃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在友人帮助下,在西郊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他在诗作《狂夫》中“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杜甫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杜甫离开成都,草堂便倾毁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遗址,重结茅屋,以此纪念。此后草堂屡兴屡废,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两次最大的重修,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p> <p class="ql-block">草堂内景</p> <p class="ql-block"> 茅屋景区,1997年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借鉴川西居民特点恢复重建,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p> <p class="ql-block">袅香亭</p> <p class="ql-block">梅园,站在月洞门外,可见一座四层砖塔耸立湖畔,塔名“一览亭”,取杜甫《望岳》诗“一览众山小”的句意。</p> <p class="ql-block"> 诗史堂是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主体建筑。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真实而生动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生活画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杜甫被后世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诗史堂”大厅中陈列的由中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以写实的手法来刻画的杜甫塑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