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姑苏人民应该铭记,时年四十左右的张继大哥,那次鬼使神差的枫桥系泊,留芳后世的秋夜失眠。</p><p class="ql-block">《行吟诗之四》</p><p class="ql-block">四古·枫桥望月</p><p class="ql-block">舟推浪叠,婵娟高洁。</p><p class="ql-block">银辉广洒,水天一色。</p><p class="ql-block">晨曦既露,云隐晓月。</p><p class="ql-block">薄雾升腾,落枫飘曳。</p><p class="ql-block">胸中块垒,老酒难咽。</p><p class="ql-block">宿乌啼早,前路如铁。</p><p class="ql-block">注:四言古风·入声韵。</p> <p class="ql-block">那些颠沛流离,不知所措的落魄旅途,不敢想象的前途迷失,悲情愁绪,水乡秋景,全都涌上心头,揉成七言四句,倾泻而出:</p> <p class="ql-block">也要感谢不知谁家的那壶江南老酒,催生出这首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篇,而让寒山寺,枫桥月与姑苏城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吟罢长叹,几滴清泪悄然滑落。枫桥边的张继雕塑,尽管开怀畅饮 ,但却眼空无物。满脸惆怅,无可奈何,不著一字,却胜过千言万语,给人以无限遐想。</p> <p class="ql-block">《行吟诗之五》</p><p class="ql-block">七绝·遥想张继</p><p class="ql-block">青衿避祸出皇都,</p><p class="ql-block">落魄枫桥背影孤。</p><p class="ql-block">家国之忧誰可解?</p><p class="ql-block">浇愁买醉酒多沽。</p> <p class="ql-block">【苏州云岩寺塔】</p> <p class="ql-block">远古时代,虎丘曾是海湾中的一座随着海潮时隐时现的小岛。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最终从海中涌出,成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人们便称它为海涌山。</p><p class="ql-block">何年海涌来?</p><p class="ql-block">霹雳破地脉。</p><p class="ql-block">裂透千仞深,</p><p class="ql-block">嵌空削苍壁。</p><p class="ql-block">宋人郑思肖的诗句形象地道出了虎丘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苏州虎丘风景区是典型的山野园林,已有25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苏东坡感叹: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p><p class="ql-block">剑池迎面石壁上,刻有北宋书法家米芾所书“风壑云泉”四字。在左石壁上,刻有元代书法家周伯琦所书篆文“剑池”两字。</p><p class="ql-block">建于宋代的虎丘斜塔,被称之为中国的比萨斜塔。据说,塔龄比意大利比萨斜塔还早200年。</p> <p class="ql-block">苏州云岩寺塔位于虎丘山上,俗称虎丘塔,素有“先见虎丘塔,后见苏州城”之说。苏州云岩寺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落成于北宋建隆二年(961年)。</p> <p class="ql-block">传说春秋末期(前6世纪),吴王阖闾死后葬在这里,下葬三天后,在山上出现了一只白虎,从此人们便称这座小山为虎丘。</p> <p class="ql-block">苏州云岩寺塔是一座八角形仿木结构阁楼式砖身木檐塔,共7层,高48.2米。塔身由外壁、退廊、塔心三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苏州云岩寺塔为唐末、五代时期,江南仿木楼阁式,多层砖石塔的典型代表。代表了早期仿木砖石塔的特征,为独特的江南仿木楼阁式塔系样式,是江南楼阁式塔,演变过程中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1961年3月4日,苏州云岩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因年久失修,木檐和塔顶铁刹已经毁坏,现存主要是砖砌部分。因地基不均衡沉降等原因,塔顶逐渐偏心,已达2.34米以上,堪称中国第一斜塔。</p> <p class="ql-block">【苏州园林撷珍】</p> <p class="ql-block">苏州园林,在建筑中独树一帜,是有重大成就的古典园林建筑。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 以私家园林为主。</p> <p class="ql-block">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并称苏州四大园林。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p> <p class="ql-block">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距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中峰禅师曾倡道天目山狮子岩,取佛书“狮子吼”之意,易名为狮子林。</p> <p class="ql-block">沧浪亭,世界文化遗产,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 沧浪亭始为五代时期,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p> <p class="ql-block">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p><p class="ql-block">“沧浪之水清兮,</p><p class="ql-block">可以濯吾缨;</p><p class="ql-block">沧浪之水浊兮,</p><p class="ql-block">可以濯吾足…”</p><p class="ql-block">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p><p class="ql-block">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沧浪亭隐藏在山顶上,它高踞丘岭,飞檐凌空。亭的结构古雅,与整个园林的气氛相协调。亭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p><p class="ql-block">亭上石额“沧浪亭”为俞樾所书。石柱上石刻对联: </p><p class="ql-block">清风明月本无价;</p><p class="ql-block">近水远山皆有情。</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位于苏州城东北隅,截至2014年,仍是苏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园南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另有住宅部分,现为园林博物馆展厅。</p><p class="ql-block">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p><p class="ql-block">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p><p class="ql-block">西部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p> <p class="ql-block">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拙政园,肇始于曾任明朝御史,官场失意的王献臣。不惑之年,在官场跌宕起伏、心灰意冷的他回到故乡,为身心寻找一处归隐之地。最终得到大弘寺遗址,并在其上营造园林,时年为明正德四年(1509年)。</p> <p class="ql-block">历经16年,拙政园落成,王献臣喜爱至极,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取名为“拙政园”。</p><p class="ql-block">既暗喻自己是拙者,把浇园种菜作为“政”事,表明归隐之意。另一方面,也对从政者有着“笨蛋从政”的嘲讽。王献臣死后,其子一夜赌博将园输给徐氏。徐氏子孙后亦衰落,园渐荒废。</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帝玄烨南巡曾来此园。同年编成的《长洲县志》中写道:“廿年来数易主,虽增葺壮丽,无复昔时山林雅致矣”。</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500年来,换过32位主人。其中有籍籍无名之辈,也有陈之遴、叶士宽、张履谦这样的富商名仕。拙政园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p><p class="ql-block">拙政园的整个环境虽由人做,自然生态的野趣却十分突出,尚保留着明代建园之初的风范,被认为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和中国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p> <p class="ql-block">香洲,“洲”与“舟”同音,香洲是园子里一艘三面环水的石舫。南唐后主李煜曾表达对“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李白写过:</p><p class="ql-block">人生在世不称意,</p><p class="ql-block">明朝散发弄扁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轼则叹:</p><p class="ql-block">小舟从此逝,</p><p class="ql-block">江海寄余生。</p><p class="ql-block">泛舟江河湖海,古往今来,都是文人雅士们功成身退之后的追求。又应了《李白·侠客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之潇洒。</p> <p class="ql-block">1961年,拙政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1997年12月,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拙政园与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共同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2007年,苏州园林(拙政园-留园-虎丘)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留园历史上有三代主人:</p><p class="ql-block">第一代主人徐泰时,明代万历年间,在主持工部期间修复了慈宁宫,并负责建造寿陵。因事被贬,回到苏州。他在原有的“花埠”别业上营建园林,名为“东园”。</p> <p class="ql-block">第二代主人刘恕,字蓉峰,苏州东山人。曾任柳州、庆远知府,1793年购得此园。用5年时间修葺,移入多处名峰,改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刘恕喜好书法名画,园中廊中,均嵌砌进自己的文章和古人法帖。</p> <p class="ql-block">第三代主人盛康,字旭人,
常州人。盛康在清末买下刘氏旧园,沿用谐音,寓意“长留天地”,改名为留园。其子盛宣怀,是著名的近代实业家,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留园。</p><p class="ql-block">当地流传甚广的一种说法,园名与园运息息相关。一拙一留,差异何其大也。传说拙园主人屡遭天灾人祸,死于非命。差不多的历史岁月,走马灯似的,频繁换主人,比留园主人多十倍。看来,这个“拙”字确实值得商榷。</p><p class="ql-block">而这个“留”字改得好。风水,运气,人旺財盛……真个是“长留天地间”哦!</p> <p class="ql-block">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p> <p class="ql-block">留园三绝:</p><p class="ql-block">1.冠云峰</p><p class="ql-block">冠云峰位于园子东北,峰高6.5米,为宋代花石纲遗物,因石巅高耸,四展如冠而得名。为我国现存最高的湖石名峰。峰呈灰白色,微呈拱形,高大伟岸,堪称石中上品。为了凸显冠云峰,在峰前前凿有小池,形成深浅、明暗、高低明显对比。</p> <p class="ql-block">冠云峰极尽空、透、瘦、挺之妙。为满足观赏冠云峰的愿望,园子的主人特地在邻近冠云峰的地方筑一幢小楼,使自己可以在楼上与冠云峰朝夕相对,并将此楼取名冠云楼。</p> <p class="ql-block">2.楠木殿</p><p class="ql-block">是园中五峰仙馆的俗称。由于梁柱及家具均以楠木制作,故得名楠木殿。作为园中主要建筑,它位于园子东部,有全园最大的厅堂。楠木殿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九架,硬山顶,建筑面积265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殿内装修非常精美,陈设十分典雅,是一个特别有诗情画意的地方,是江南厅堂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江南第一厅堂”。</p><p class="ql-block">是一处既可以闹中取静,又可以开窗观赏四时美景的佳所。</p> <p class="ql-block">3.鱼化石</p><p class="ql-block">在冠云楼楼下正中,题咏"仙苑停云"的下面镶嵌着一块外面罩着长方形玻璃镜框的鱼化石。鱼化石石面长4.6米,宽1.25米,里面有20几条长十余厘米的中鲚鱼类化石,距今已有一亿四千多万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这块鱼化石可能采自浙江建德地区,是晚清时期园主扩建留园时得来,并镶嵌于冠云楼下的墙面,是非常稀有的观赏珍品。</p> <p class="ql-block">留园,不仅是江南园林一处典型代表,更以冠云峰、楠木殿、鱼化石三绝而称奇。它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方山水园林,一个休闲游玩之地,更是古人温文尔雅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它也作为一种文化,一代代传承下来。</p> <p class="ql-block">【吴侬风韵 芳流古今】</p> <p class="ql-block">吴语已有三千年历史,吴语区有长达千年的经济文化中心史。吴语保留众多正统汉语因素,而苏州话是吴语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苏州话以优雅著称,所谓吴侬软语便是。苏州话语调平和而不失抑扬,语速适中而不失顿挫,苏州话的发音有些低吟浅唱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结伴西蜀,悠游东吴。</p><p class="ql-block">岁月留痕,风韵不输。</p> <p class="ql-block">苏州的绘画历史源远流长,从五六千年良渚文化的玉、物上刻画和描绘的装饰图案开始,到明代以吴门命名的“吴门画派”,无不散发着艺术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黄公望《富春山居图》</p> <p class="ql-block">唐寅《落霞孤鹜图》</p> <p class="ql-block">仇英《桃源仙境图》</p> <p class="ql-block">文征明《古木寒泉图》</p> <p class="ql-block">【七千年历史 四明州风华】</p> <p class="ql-block">宁波市,简称“甬”,别称甬上、甬城、四明、明州,浙江省辖地级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是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p> <p class="ql-block">地处浙江省东北部、大陆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南临三门湾,与台州市相连。总面积981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970万人。</p> <p class="ql-block">宁波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称“鄞”,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发源地。</p><p class="ql-block">距今4200年的夏朝堇子国,被认为是宁波作为“邑城”的最早起源。春秋战国时期,曾属吴、越、楚。</p> <p class="ql-block">唐代,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与扬州、广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时列为对外贸易三大港口重镇。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取“海定则波宁”之义,改称宁波。</p> <p class="ql-block">鸦片战争后,被辟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宁波舟山,位列2023年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第9名。宁波舟山港,是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年货物吞吐量位居世界首位。</p> <p class="ql-block">宁波是东亚文化之都,历史上文人荟萃。曾涌现四明学派、阳明学派、浙东学派。以及虞世南、王应麟、王守仁、朱舜水、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张煌言、吴文英等文化名人。</p><p class="ql-block">宁波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已有400多年历史,藏书30余万册卷。</p> <p class="ql-block">【甬城遗址 唐代鼓楼】</p> <p class="ql-block">宁波鼓楼始建于唐长庆元年(821年),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它是宁波历史上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标志。宁波鼓楼,是宁波市仅存的古城楼遗址,文物保护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鼓楼,初名谯楼。谯楼,在《辞海》中的意思是,古时城门上的瞭望楼。“谯楼鼓角晓连营”,元代诗人陈孚诗中说的就是宁波鼓楼。“门上为楼,以望曰谯”。宁波城的历史,就是从鼓楼的第一块砖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鄞县县令王安石上任伊始,即写一篇“新刻漏铭文”公之于众:</p><p class="ql-block">戊子王公,始治于明。丁亥孟冬,刻漏具成。追谓属人,嗟汝予铭。自古在昔,挈壶有职。匪器则弊,人亡政息。其政谓何,勿棘勿迟。</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这位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是借刻漏为隐喻,表示自己处理政事的决心也要像刻漏一样“勿棘勿迟”,要以刻漏勤于报时的精神来管理政治。</p> <p class="ql-block">【三江聚会 四明流光】</p> <p class="ql-block">宁波老外滩,坐落于宁波市江北区三江口(甬江、奉化江和余姚江的三江汇流之地)的北岸江北区,是进入宁波古城的门户。 在唐朝为中国四大港口之一,也是鉴真东渡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在南宋为中国三大港口之一,并设立市舶司专门负责管理对外贸易。《南京条约》签订后,宁波便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并于1844年正式开埠。</p> <p class="ql-block">宁波老外滩于1992年,作为商业旅游项目开发,已经成为宁波的一个著名景观。</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月湖景区】</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月湖景区是宁波市海曙区AAAAA级景区,位于海曙区长春路92号。景区由天一阁博物院与月湖两大核心景区组成,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已有4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明兵部右侍郎范钦,开始于宅东建造藏书楼,并命名为“天一阁”,时藏书七万余卷。</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设有《天一阁发展史陈列》、《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明清法帖陈列》等陈列厅。</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以地方志、登科录等史料性书籍居多,珍椠善本8万余卷。范钦的一部分藏书为官署的内部资料。</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现存的古籍善本,大都为明代的刻本或抄本,有的已成为海内孤本。藏品中最稀珍的是明代的地方志和科举录,分别有271种和370种。</p> <p class="ql-block">科举录分进士、会试和乡试三种,藏量占该类文献存世量的八成以上。</p><p class="ql-block">它保存了明洪武四年(1371年)首科至万历十一年(1583年)第五十二科,完整无缺的进士登科录,堪称镇楼之宝。</p> <p class="ql-block">天一阁博物馆的藏品,包括古籍、字画、碑贴、各种出土和传世的陶瓷器、铜器、玉器等,以及地方工艺精品。</p> <p class="ql-block">《行吟诗之六》</p><p class="ql-block">七绝·天一阁中</p><p class="ql-block">大隐于斯天一阁,</p><p class="ql-block">收藏典籍创先河。</p><p class="ql-block">涓涓文脉流千古,</p><p class="ql-block">孤本存书卅万多。</p> <p class="ql-block">《行吟撰联之二》</p><p class="ql-block">江南锦绣,傍水而居,古塔倾斜,园林精致,遥想懿孙,寒山寺吟姑苏月;</p><p class="ql-block">吴越流芳,赋诗以画,新城矗立,商贸繁荣,寄怀太白,黄鹤楼送广陵州。</p> <p class="ql-block">鸣谢:部分资料及图片摘编自网络,公益引用,致谢作者。</p><p class="ql-block"> 2024.4.</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