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的烂漫,在于徐徐江风轻掠过华丽的洋楼。而海关大楼整点敲响的钟声,为此情此景增添了不少情调与色彩。 海关大楼位于外滩13号,原有西文名称:Custom House,始建于1845年。海关大楼自建成以来,因一直是代表象征上海的标志性建筑而闻名于世。 1843年11月27日 上海正式开埠,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上海道台宫慕久(1788~1848)在外滩的沿江设立了盘验所,向外国商船征收税银。据记载,当年就实征外轮货税银17.2万两,第二年到了48.02万辆,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款项。 实际上这盘验所只是江海关临时派出的验关机构,位置在黄浦江东岸的浦东。 1845年,宫慕久在英国领事巴富尔的威胁引诱下,在原盘验所对面,英租界内的外滩13号地块,拨款征地建立“专司各国商船税务”的新关,这就是外滩的第一代海关。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三代海关大楼(2019)</i></h5> 清康熙年间,为了沿海对外开放的需要,清廷分别在广东、福建、浙江和上海置粤海关、闵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被称为四大海关。上海的海关江海关设在洋泾浜(今延安东路)。由于新建的外滩海关大楼在在原江海关的北面,因此被叫作“江海北关”,也被简称为“新关”、“北关”或“北新关”。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三代海关大楼(2019)</i></h5> <p class="ql-block"> 第一代海关大楼是一座典型的中国传统官衙式建筑。中式房屋三大进,底层五开间,还有头门、辕门、旗杆等。下图中13号为海关大楼,12号为上海运动事业基金会,后改造成为第二代汇丰银行大楼,14号为颠地洋行,后拆除建成德华银行,后又重建为交通银行大楼。</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一代海关大楼(风景画,1849)</i></h5> <p class="ql-block"> 1853年,太平军攻克了南京,正式建立“太平天国”。同年9月7日,上海的小刀会借上海县在举行“丁祭”之际,攻占了县衙门,控制了上海全城。当时,江海关的200万两关银被掠,第一代海关大楼也被烧毁。</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一代海关大楼</i></h5> <p class="ql-block"> 1857年,上海道台吴健彰(1791~1866)用银6800两,在原关署旧址上,基本按原样恢复了海关大楼,即第二代海关大楼。</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二代海关大楼</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二代海关大楼</i></h5> 第二代海关大楼建筑平面布置呈凹字形,三进楼房,中间有天井厅堂,两边是厢房。主楼为二层木结构,屋面设有小阁楼,歇山顶结构,飞檐翘角。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二代海关大楼</i></h5> 牌楼式大门上书“江海北关”四个大字。据说,该字出于当时两江总督怡良(1791~1867)之手。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二代海关大楼</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二代海关大楼</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二代海关大楼</i></h5> 19世纪80年代,外滩的原有建筑大多被翻新和重建,江海北关与四周的建筑相比,显得有点寒酸。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上海外滩(1882)</i></h5> 1891年上海道台聂缉椝(1855~1911)请得上级拨款,对旧海关建筑进行重建,重建的海关于1893年上海开埠50周年时落成,这就是第三代海关大楼。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三代海关大楼</i></h5> <p class="ql-block"> 第三代海关大楼改变了官衙式建筑风格,原来中色大屋顶,变成了英国都铎式风格的青瓦红砖墙,透着浓浓的英伦风情。</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三代海关大楼</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三代海关大楼</i></h5> <p class="ql-block"> 第三代海关大楼由英国人设计,上海浦东人杨斯盛的营造厂施工。新江海北关沿用了旧址的基础,平面与旧关基本相近,为凹字形,砖木结构。</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三代海关大楼</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三代海关大楼</i></h5> <p class="ql-block"> 建筑临外滩一面宽135英尺,临汉口路一侧宽155英尺。凹形平面中间布置5层高的方形钟楼,高达110英尺。</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三代海关大楼</i></h5> 钟楼南北两边各有假4层尖顶厢房相对,大门两旁围墙上加铁栏栅。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三代海关大楼</i></h5> 从19世纪开始,中国海关学习西方国家海关以天数计算船舶吨税的办法,超过夜里12点钟就另加1天,由于进出口船舶来自世界各地,船舶自备时钟误差很大,经常引起争议,为了统一报时,皆以海关钟楼敲点为准。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三代海关大楼</i></h5> 因此,第三代海关大楼的主楼的顶层安装了大钟。此后建成的粤海关、潮海关、江汉关等大楼也都安装了大钟。江海北关大楼的大钟是由英格兰北部城市利兹提供的四面钟。这是上海在公共场所第一次设立钟楼。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三代海关大楼</i></h5> 到1923年,原江海北关已不敷使用,相邻的汇丰银行大楼重建完工,外滩的其它大楼也多次重建。于是,海关决定以白银200万两的预算,拆除原大楼再次重建。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四代海关大楼设计图</i></h5> 新海关大楼由设计汇丰银行大楼的公和洋行设计,建筑师都是威尔逊。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施工中的第四代海关大楼</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施工中的第四代海关大楼</i></h5> 第四代海关大楼于1927年12月19日落成,花费白银450万两,较预算增加了一倍多。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第四代海关大楼</i></h5> 第四代海关大楼总高度约80米,成为当时外滩最高的建筑。 由吴淞口驶入黄浦江的外国轮船,在很远处就能看到海关大楼并听到钟声,大楼对外国轮船进港靠泊、办理船舶入境海关手续和装卸进出口货物等,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高耸的海关大楼和婉转的钟声给城市带来生活立体感节奏和旅游景致的点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