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记忆~五十五年后的团聚(二)

于坤

<p class="ql-block">文章及照片提供:玉 敏</p> <p class="ql-block">2017年回到曾经战斗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来到梁家河!</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今年是北京知青到延安插队55周年,当年的北京娃,现如今已步入古稀之年,虽然属于知青的时代将会逐渐远去,但是"知识青年”却是一个时代的重要标识,载入史册。今天我们相聚的目的是回忆青春,共叙友情,传承精神。[加油][加油][玫瑰][玫瑰]</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延安生活时的感人故事,也是我们的经历。</p><p class="ql-block"> 主席一声令下,来到陕西延安的同学们,在条件艰苦,无人管理生活的条件下,也做出了平凡而伟大的事情,下面举几个我深知的小例:</p><p class="ql-block">①抢救重伤的小生命!</p><p class="ql-block">王屯大队王新生感人事迹。我当时在王屯儿小学校。学校上面就是刘炳贵家的院子。他家仨女儿在院子中看顾最小的弟弟。突然,小弟弟从院子摔倒地面上,高度大约近20米左右。当时摔得头破血流,前额头已露出白骨。王新生赶过来二话没说,抱起孩子,一口气跑到蟠龙医院。王屯距蟠龙医院也有10多里山路。由于及时包扎孩子终于得救了。2017年王新生。郭刚,我和刘玉敏又返回延安。去被救的小弟弟家。现他以为人父了。王新生的事迹。感人至深,永远值得我们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②王屯大队知青刘玉敏,在一次下过暴雨发山洪水后,冒着危险背起一位不敢过河的小脚村妇,趟过溵流而下的滚滚洪水,把那位村妇安全送到对岸,(因这位村妇住在河对岸)她的这一善举,得到乡亲们的称赞,并受到公社领导的表扬。</p><p class="ql-block">因受成份论的影响,虽说她在插队期间表现良好积极肯干,但没有得到一次分配工作的机会,七五年病退回京后,才被安排了工作。因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受的职工和领导的好评,并被评为西城区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争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③当民办教师的往事:</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孙淑俊 刘玉敏</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们俩一个叫孙淑俊,一个叫刘玉敏,在北京是同班同学,一起到延安插队,又一起当过民办教师,转眼五十五年过去,现如今已步入古稀之年,在夕阳红的日子里我们依然是贴心的好姐妹。 我们在一起时常回顾起在延安下坪公社王屯大队插队期间,一起担任村民办小学教师的往事。</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想当年王屯小学学习条件极差,只有两孔旧寒窑,共计50多名学生,设一至五年级,刘玉敏负责教一年级和五年级,孙淑俊教二、三、四年级,当时还有一本珠算书,为了让娃娃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孙淑俊还加开了珠算课。由于村民们生活贫困,每个学生娃每学期只交2毛钱学杂费都收不上来。“知识改变命运”,为了让更多的娃娃能到学校读书,仅靠我们资助,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为保证正常教学,我们俩绞尽脑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记得1970年开春,我们俩到下坪公社办事,碰上公社热心的高会计,我们到他办公室拉话时,他水缸盖上的蚕卵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我们姐俩眼前一亮,一拍大腿,有了,何不通过教学之余加班加点搞些力所能及的副业来解决燃眉之急,补贴学校资金来源。我们说干就干,从公社取回2板蚕卵,每天放学后就带着几个大点的学生,开始了勤工俭学之路。</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课余时间,我们带着学生上山采集桑叶,碰到下雨天,还要把每片桑叶的雨水擦干净。蚕宝宝繁殖的快,随着渐渐长大喂桑叶的的量也增多了,白天还好,夜里也需要照料,我们住的知青宿舍在二队,要越过一道沟才能到学校,为了维护蚕宝宝的生长,我们二人决定住到养蚕窑洞。由于窑洞的四壁和炕上摆满了扫帚,扫帚上也爬满了蚕宝宝,我们二人连睡觉的地方也没有,只好找来2个长板凳和一块床板搭起了一个床,床板上养蚕宝宝,我们二人只能挤在一起在床板下睡觉,半夜二人还要轮流值班给蚕宝宝加夜餐喂桑叶。经过40~50多天的精心培育,从产卵、到卵期、再到幼虫期、最终到蛹期,终于做成了蚕茧。我们挑着担子,带着辛勤劳动的胜利成果,走10多里山路,到蟠龙集市出售,既解决了学校的经费,又减轻了村民们的经济负担,关键是提供了一条因地制宜,勤工俭学,保障让更多娃娃上的起学的新思路,至今我们回忆起那段日子,深感再苦再累也值得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们在延安下坪王屯大队当民办老师近3年的时光,与学生娃及村民们建立了深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南塔大队(后并入下坪大队)冯秀英,同样受成份论影响,插队期间没有分配机会,75年病退回京参加工作后,工作努力踏实肯干,也被单位发展为党员,成为后知青时代的佼佼者。</p><p class="ql-block">(凡是受到成份论影响而经历过更多磨练并渡过难关的知青,都是生活的强者)</p><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往事回味甜,人生弹指间,情谊最珍贵,感恩今生缘。让我们相约在健康的路上,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