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迷上医学</p><p class="ql-block"> 三年多的知青生活是我步入社会的第一次经历,然而却让我真真切切的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可这也是件好事,它丰富了我的生活阅历,锤炼了我的意志。</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我,思想单纯,年少气盛,性格十分的莽撞,爱自我表现。只要心中想做的事情,觉得是正确的,就一定会去尝试。正是由于那种冲动,既让我尝到了甜头,有时又使我陷入困境。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吧!不经几次磨难与挫折是不会成熟的。</p> <p class="ql-block">(以下图片来自网络,与文字无关)</p> <p class="ql-block"> 来到农村之后,除了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同农民们一起在地里干活,空闲之余,我还在生产队里帮助写写画画。不仅如此,我还坚持自学医学知识,希望有朝一日能派上用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说起对医学的兴趣,源于我高中时期一次学医经历。那时,正值文革后期,我们一学年中有近半学年时间在外面学工、学农、学军和学医。而至今让我记忆深刻的,也是让我终生受益的却是那次学医的经历。高二时,我和班上五六个同学被分配到市里一家厂卫生所,跟着厂医学医。主要是学习一些基本的医疗常识,包括测量血压,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如何看处方拿药,普通的药理知识,针灸常识以及一些常见病的临床诊断方法。当时我学的十分投入,甚至为之着迷。为了学会注射,我们先在萝卜上不断尝试,等学会了,再在人体上实操。学医结束时,卫生所还特意赠送给我们一套银针和针灸穴位图。</p> <p class="ql-block">下乡时,我也没有忘记带上它们。并购买一本《基础医学问答》和每期的《大众医学》杂志,闲来无事就翻开来自学一下。那时的我记忆力特好,可谓过目不忘。当时曾立志将来当一名医生,可惜高考时理科成绩不佳,最终好梦难圆。</p> <p class="ql-block"> 下乡之后,农闲之余,我一边自学医疗知识,一边在自己身上尝试针灸。并掌握了一些人体主要穴位及功能。</p> <p class="ql-block"> 记得我第一次尝试针灸的病人是一位肺结核晚期的患者,年龄三十开外。她常年卧病在床,全身黑紫。在那个缺医少药,生活贫困的年代,她家人自知治愈无望,于是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就请我这个涉世不深的“愣头青”去试试针灸。说来好笑,我当时竟全然不顾传染的风险,毅然前往,给她做了两次针灸。但终究她还是躲不过一死,半年后命丧黄泉。</p> <p class="ql-block"> 每个月我们知青都要定期到大队部集中开会学习。有一次乘会议间歇之际,我步入隔壁的大队卫生所,刚好看到赤脚医生在给一位三四岁小女孩做临床诊断。<span style="font-size:18px;">(所谓赤脚医生,有的仅仅就是经过短期的医疗培训,并非医学专业毕业的村民。)</span>其症状为发高烧,干咳嗽不止,肺部有湿啰音,呼吸急促。当时赤脚医生也一时拿不定主意她得的是什么病。我在一旁认真观察,并要求医生借我听诊器听一下肺部,就其症状,我顺便说了句可能是急性肺炎。情况十分危急。当时卫生所条件有限,设备极其简陋,根本就不能做进一步的检查。我建议立即将其送往县医院。时隔数日,有一天,我又意外碰到那位赤脚医生,他告诉我当时你的判断是正确的,幸亏小女孩送去及时,否则性命难保。</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农村里不光是缺医少药,而且人们也普遍缺少基本的医学常识。不重视防病治病。我所在的生产小队就有这样的一个例子,在我们知青屋斜对面有户农家,有个一岁多的小男孩。大大的眼睛,胖乎乎的小脸,见人就笑,十分活泼可爱。闲来无事我便去逗他玩。突然有一天,他家传来她母亲的哀嚎声,事后才得知小男孩因脑膜炎病逝。其实,小男孩已经发病多日,由于家人缺乏就医意识,一直未引起重视,结果一拖再拖,最终无可救药。真的令人唏嘘不已,甚为惋惜。至今我依然能回想起那个小男孩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我的这些经历在现在有些人眼中可能根本不值一提,但在我的人生中却留下了浓重的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