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的美篇

木子

<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4年“五一"國际劳动节,放长期的第一天,翻阅自已所创作的美篇,突然发现,有一篇早巳写好的,漏了发表。</p><p class="ql-block">写美篇除了记录着做过的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更是一次总结。让每次的排练和演出,沉淀着知识和收获。 5月1日补序</p> <p class="ql-block">回顾排演《客家母亲》的前前后后</p><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17日周六</p><p class="ql-block"> 今天,天气特别阴冷,外面下着连绵不断的毛毛雨。坐在客厅沙发上的我,思绪翩翩,回顾排演《客家母親》节目的过程,充满欢乐与收获满满的爱。</p><p class="ql-block"> 首先要感谢老领导,原广东省文化厅社文处处长陈小明教授。他把十几年前创作的作品《客家母親》再度请國家一级演员,山歌剧表演艺术家潘倩翻录,发给我欣赏。</p><p class="ql-block"> 我听了一遍又一遍,被歌词及旋律打动了。在客家人心中,客家母亲最伟大。在客家历史长河中,男人们背井离乡外出打拼,留下女人们撑起一片天,孝敬公婆,养儿育女,辛勤劳作。田头地尾,家头窖尾,灶头锅尾,针头线尾,从早到晚不停歇。在客家地区流传着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客家妇女的感人故事。特别是等郎妹,十八娇娇三岁郎,送郎过番,送夫从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用四十多句的山歌词,写出了客家母亲史,而客家母亲又是客家精神的具体体现,很让人振憾。</p><p class="ql-block"> 我是听着山歌长大,演着山歌剧成长的文艺工作者。六十多年的山歌路,对作者创作的《客家母亲》感到特别熟悉,特别亲切。一股热血沸腾,要把它演绎成情景小戏,再度发挥余热,帶着我周围热爱山歌的歌友们,以及梦寐以求想演山歌剧的优秀歌手巫妃梅,一起再圆演山歌剧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拿到曲谱,马上组织以横岗歌队为主力的伴唱队伍。</p> <p class="ql-block">到鳯岗大地厨房去练歌。</p> <p class="ql-block">组织队伍排练。</p> <p class="ql-block">伴唱队伍很重要。</p> <p class="ql-block">到录音伴录音。从3点录到晚上11点半。</p> <p class="ql-block">录音师分男,女声部,认真细致地录音。</p> <p class="ql-block">梅子的茶叶店成了排练点。</p><p class="ql-block">用第一版吴丽霞的原唱版带唱排台位。</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演出,深受国内外客家乡亲们的称赞。</p><p class="ql-block">等郎妹换了越剧传承人陈秋灵。送郎过番换了张思芳。</p> <p class="ql-block">演出得到好评,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由龙岗区客家山歌队杨家将制作的有文字的天幕视视,犹如一部小电影,让人看了震憾!客家母亲背着孩子的形象,感人至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