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历代王朝人和事》的题外话

毛志英

<p class="ql-block">毛志英</p> <p class="ql-block">  我和本书的作者杨玉良工作经历很相似,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近40年。市委组织部和市民政局都是我们俩共同工作的单位。近日在家中读了他撰写的共4册、15篇、55章、150万字的《中国历代王朝人和事》。这是作者用了十年时间完成的一部读史笔记,作为一部全新的中国王朝历史简读本,它应该是广大历史爱好者的案头工具书。</p><p class="ql-block"> 我的读后感想有哪些呢?结合我近40年的机关工作经验和反思,我想把心中的感慨万千化为这样一句话:在机关工作,特别是管理岗位上的领导干部,没有一项才华是多余的,没有一项本领是无用的。</p><p class="ql-block"> 作为每一名新时代的机关领导干部。你可以不具备著书立说的才华和本领,但你必须形成读书学习的习惯和自觉。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说就是要解决“本领恐慌”的问题。 </p><p class="ql-block"> 2000多年前,孔子在《论语》中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意思是说:你在政界谋取功名成就,不要忧患担心没有权位,而是应该忧患担心没有能够立得住的本领能力。如果你不是生而知之的话,要想提高能够在社会上站立住脚的真才实学本领,那就必须充分认知学习的必要性。</p><p class="ql-block"> 孔子还在《论语》中讲到人不学习所带来的问题和弊病。孔子跟大弟子子路说:“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的人。其问题和弊端是受人愚弄;爱好智慧而不爱好学习的人,其问题和弊端是行为放荡;爱好诚信而不爱好学习的人,其问题和弊端是危害亲人,爱好直率而不爱好学习的人,其问题和弊端是尖酸刻薄。爱好勇敢而不爱好学习的人,其危害和弊端是犯上作乱,爱好刚强而不爱好学习的人,其危害和弊端是狂妄自大”。</p><p class="ql-block"> 人与动物不同,动物是先有本质后有存在,而人是先有存在后有本质。也就是说,后天性地加强学习、获取知识是人类共同的存在担当。与东方孔子同时在人类文明“轴心时代”出现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这样一句名言:“知识即美德”。对此,他的论证推理如下:人性追求善好,而避善去恶是违背人的本性。只有知识才能帮助人们分辨什么是善好。拥有知识,就能明白是非善恶,也就能够拥有美德。</p><p class="ql-block"> 记得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期,当时我还是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热血青年。在市委后院的礼堂,一位市委领导在讲话中要求市委机关干部要“大兴学习之风,养成读书习惯”。快近40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年领导的这两句话,仍然在耳边回响,依然感觉那么准确,那么生动,那么深刻,那么有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加强学习就是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p><p class="ql-block"> 历史不重复事实。但历史重复规律。我个人认为,当前机关干部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余,还应该读多读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人类的教科书,不断指引我们向前进。历史是一面镜子,照亮了现实,也照亮了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更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领导干部读历史,有助于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有助于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我们要认真对待,狠抓落实。</p><p class="ql-block">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途上。党政机关干部是表率、是标杆。愿广大机关企事业领导干部都能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大局中,大兴学习之风,养成读书习惯。</p><p class="ql-block"> 无论何时何地,加强学习、增长知识,与自己、与国家、与人民,都是负责任的态度的行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