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德山山有德

山德水漢

<p class="ql-block">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这是湖南有名的民谣。毛泽东主席曾经以这两句民谣为他《水调歌头.游泳》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诗句作自注。</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对德山的向往,缘自小時候懵懵懂懂地听父亲讲过的关于德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父亲1909年生于湖南常德市鼎城区丁家岗乡,由于家庭贫穷,十三四岁便到常德城里他姑父家裁缝店里当学徒。几年后讨生活辗转到了湖北郧阳,父亲读书不多,但他很爱学习,十分敬重读书人。小时候在我眼里,父亲好有学问。我记得他打过的字谜,“一字十二点,到你书上选,你要选不着,算你学问浅。”我翻遍了一本四角号码字典也找不出来一个有十二点的字。后来他告诉我谜底是“斗”字。接着他又打一字谜,“十五个人抬了一个字,去到山东見孔子,孔子見了哈哈笑,哪有这么大个字。”这回我有经验了,一下猜出是个繁写的“傘”字。父亲高兴地哈哈大笑。记得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宪法的“宪”(当时是繁体“憲”)字,笔划太多,我怎么也不会写。父亲说告诉我个字谜就会写了。他说的字谜是“帘字巾八且丢开,玉美人一点火灾。骂将军马在何处,陈进思水田出卖。”果然,我一下子就会写“憲”字了。为此我得意了好长时间。当然,影响最深的,还是父亲给我讲的他家乡常德德山的故事。他说,很久很久以前,德山上住着一位大善人,他自己耕田种地,生活本来就很艰苦,却还搭起几间茅屋自办了一个学校,免费教贫苦人家的孩子们读书识字辨理。几十年如一日,头发都白了。这一善举惊动了四方八野,皇帝带着文武大臣到德山来拜访,听他讲学,拜他为师,还要请他出山当大官,老先生婉言谢绝,继续耕他的田种他的地办他的学。后来功德园满,在德山羽化成仙。父亲还说,我们平头老百姓,没有大的能力,积善积德就是宁肯自己吃点亏也不要害人。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长大了,查资料,才知道父亲讲的德山的故事还确有真真切切的来历。远古时期,尧帝南巡,見湘黔一带还是荒蛮之地,民风彪悍。尧帝深感忧患。返途临近枉渚(今常德),却见当地百姓谦和有礼,淳朴善良。口中传唱谣曲,均是善德之道。尧帝探问究竟,方知这都是枉山(后改为德山)上善卷先生的教化。于是,尧帝迫不及待地去见善卷,行弟子礼,问道:“治国安天下,何者为要?”善卷答曰:“万物之间,德是主宰。德为立身之本,亦是立国之本。”尧帝问:“何以立德?”善卷.曰:“行善事则谓有德,行恶事则为无德。行善行恶,常是一念之差,行为的一步进退,故而须修身自省,培植德性,有了德性,便能动天,一旦动天,天下尽归,”《吕氏春秋.下贤》记载,“尧不以帝见善卷,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卷,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卷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及尧受终之后,舜又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昔唐氏之有天下,不教民而尾从之,不赏民而民劝之,天下均平,百姓安静,不知怨,不知喜。今子盛为衣裳之服以胘民目,繁调五音之声以乱民耳,丕作皇韶之乐以愚民心,天下之乱从此始矣。吾虽为之,其何益乎?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不知余也?”遂不受。善卷从此隐居深山。</p><p class="ql-block"> 《老子》曰:“天下为溪,常德不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德先生是善德文化的“帝者师”。一座海抜只有几百米的德山却耸立起中华道德文明的高峰。</p><p class="ql-block"> 四月,心驰神往地来到常德德山。想到明代公安派诗人袁宏道《游德山记》笔下的德山,“江上望山如卷石,微見箐林。已薄岸行,得委巷,崖绿翳日,有丘焉,如䨱铛,树蔽之,根狞狞若瘦臂。拿石而上,两峦之凹为涧,前则茉莉夫人鬼宫道也,塔院踞涧后,负高峰而面层壁,葱箐多古树……”而眼前的德山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也没有袁宏道笔下那么攀援之维艰。这里已是一座漂亮大方、交通便利、游人如织的公园,游览了古德寺,拾级而上,我仿佛听見当年屈原在这里长吟“朝发枉渚(今常德)兮,夕宿辰阳”,“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遗余佩兮澧浦”。穿林而过,我仿佛看見当年被贬为郎州(今常德)司马的刘禹锡,一缕清风,扫净心中阴霾;两壶香茶,谈笑鸿儒满座。甘居陋室,写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陋室铭》;三柱高香,敬拜善卷先贤,“先生见尧心,相与去九有。斯民既已治,我得安林薮。道是自然贵,名是无穷寿。瑶坛在此山,识者常回道。”</p><p class="ql-block"> 登上德山的山顶,来到孤峰塔下,仰望八面七级、高高耸立的宝塔,我在想,真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平平常常的一座德山,却秉承着、传播着炎黄子孙常持善德,常怀善德,以德修身,以德立人,以德齐家,以德治国平天下的“善德”文化传统,我中华儿女世世代代无愧吾心昂首挺胸立于世界之林。</p><p class="ql-block"> 放眼四顾,德山傲峙沅江之畔,山顶孤峰塔揽云望月,山腰古德寺晨钟暮鼓。满山香樟木郁郁葱葱、暗香浮动,间以红枫吐艳,草坪含翠,山道逶迤,林深景幽,天高地阔。望山下沅江浩浩荡荡,一桥如彩虹飞架,百舸正破浪争流。江两岸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此时此地,赏风光美景,思圣贤古训,心旷神怡,其乐融融。登临德山,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  善卷画像</p> <p class="ql-block"> 刘禹锡</p> <p class="ql-block">  摄影 : 山德水汉 森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