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国宝》——上海博物馆(青铜馆)

<p class="ql-block">  又来魔都!</p><p class="ql-block"> 见过上海无数拔地而起的林立高楼,赏过外滩两岸各具特色的洋房与现代化建筑群的霓虹灯彩,品过迷你精致价格不菲的甜品和咖啡,坐过数趟长距地铁来回穿梭在地下迷宫。这次,就想安静地到期盼已久的上海博物馆看看。</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东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占地面积巨大,建筑</span>外观洁净稳重,秀雅白色为主的墙面有波浪弧纹,寓意上海的城市气质之“海纳百川”,彰显着上海这座超级大都市的大气和洋气。它新投入运行没多久,内里最意外的是台阶的大量运用和中庭的开阔带给人的新奇感受。不一样的设计,不一样的理念,不一样的陈设,但都有共同的追求,那就是展示中国文物之丰,之美,之奇,之意……</p><p class="ql-block"> 已开放青铜馆和“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文明特展以及雕塑馆,其他正在规划中。</p> <p class="ql-block">  走进有中国青铜器半壁江山之称的上海博物馆青铜馆,藏品丰富,类型多样,但与洛阳博物馆大不同的是,文物下面介绍仅有器物名称,基本没有出土位置。看青铜的色泽也有发蓝、绿、黑色各不一样,有的锈迹斑斑,有的明显看来光亮清洁,像盘出来的包浆。原来,上海博物馆的文物不是直接出土后存放的,大多都是爱国人士无偿捐赠或者国宝流失后买回来的。</p><p class="ql-block"> 来看几件上过央视《国家宝藏》节目或闻名遐迩的国宝吧!</p> <p class="ql-block">  大克鼎:镇馆之宝大克鼎,想找到它可不容易,逛了一圈的我问了保安师傅才发现它落身于一个凹进去的独立展厅内,虽然知道它很大,但玻璃罩中的巨大体量还是让我吃了一惊。</p><p class="ql-block"> 大克鼎这么闻名,是因为它与大盂鼎和毛公鼎并称为“海内三宝”。它看来美观端庄,雄浑大气,威严庄重,极具美感与气势。鼎身饰大波浪曲纹,下承三粗壮蹄足,足上部饰有兽面纹,简单不失变化,霸气不失秀美,它是善夫克颂扬周天子并感谢大王对自己的重用和赏赐而作的重型礼器。</p><p class="ql-block"> 这个鼎让我记住了一个人——潘祖荫,他是晚清重臣,拥有大克鼎的同时还拥有大盂鼎。在当时及后来动荡的年代,潘家人在苏州老家历经磨难,庇佑国宝安然无虞。新中国成立后,潘家后人代表潘达于将其捐献给国家。记得去年去苏州时,路过潘祖荫故居,如今是状元博物馆,想起潘家守卫国宝护其周全的感人故事,不仅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如今,“海内三宝”分居三地,大盂鼎安身中国国家博物馆,毛公鼎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希望以后有机会都能一睹风采。</p> <p class="ql-block">  (春秋)子仲姜盘:这个童趣十足的盘子是镇馆之宝也是文物界的明星。动物造型在它身上多样而可爱,那健壮的虎承托着盘底,顽皮的龙攀缘着外壁,12只圆雕鱼蛙水禽静静地立在盘底显得多而不乱。盥洗时,倒水器匜口流出的水缓缓落在盘中后,水中动物们便“活”了起来,它们虽然固定在盘底,但都能原地作平面360度旋转。想象洗手时那一派鱼游蛙鸣的动态热闹景象,真是令人心动愉悦,童心大发。2700年前每天的水间快乐“游戏”,洋溢着满满的爱意,守护着主人的“小确幸”。</p><p class="ql-block"> 因为这是大师为其夫人子仲姜作盥洗用之盘,用来祈求长寿,子子孙孙要永远实用。没想到,这个见证幸福美满生活的小物件让我们知道了古代也有“宠妻狂魔”,这个好男人也因此物传世而历史留名啦!</p> <p class="ql-block">  (西周)晋侯苏钟:编钟一般按大小音律成组出现,而成组编钟上均有铭文的更是极为罕见,何况其首尾相连的铭文组合起来是篇文章。</p><p class="ql-block"> 这套编钟共2组,一组8个,特别宝贵的是我记得上海博物馆当时冒着极大的风险高价从香港买回来14只,估计是盗墓者偷运出境的,买回后一直被质疑难以断定真伪,直到山西曲沃出土两只编钟与此套编钟形制完全吻合,且铭文能连在一起,文章得以全面呈现才确定真品无疑。这套编钟有长篇铭文,完整记录了西周厉王时期,晋侯苏率军参加周厉王亲自指挥讨伐东夷的战争。晋侯苏因战功多而屡屡受赏,故做此套编钟。</p><p class="ql-block"> 如今,这套晋侯苏钟分居两地,上海博物馆的14只与在山西博物院的2只暂时只能遥遥相望,期待文物有朝一日得以合体。</p> <p class="ql-block">  (战国)商鞅方升:历史记载的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我们都知道,之前秦国一直就在做准备,而商鞅方升就是统一的标准“量”器,它里面的容量是一升。这件文物的珍贵之处就是它是历史的见证,从底部的铭文得知这是唯一一件证明商鞅变法的遗存。它很小,看起来也不起眼,不认识的话在馆内观览很容易忽略过去,长度算来带把也不过20厘米,看似长方形的量体其实一头宽一头略窄,深度不足3厘米。</p><p class="ql-block"> 这个小物件可是上博的镇馆之宝,主要是它的独有性,存在的意义无可替代,价值自然是无法估量。</p> <p class="ql-block">  父乙觥:这个萌萌哒的文物上过邮票呢!它最引人注目的是器身上有凤鸟图案,盖上也有,不过要小一些。它的样子很特别,头上长着两只长长的耳朵,还有两只带圆蘑菇头的角,正中一条蛇趴在额中及背中间。正面看就像只兔子,<span style="font-size: 18px;">侧面看,器型线条极为圆滑流畅,可爱极了!</span>盖后部有牛头图案,两只大大的圆眼睛凸起,向后伸出的舌头则成为按压装置,握着提把按压“牛舌”,盖前部打开就可以倒酒,真是很巧妙的设计。</p><p class="ql-block"> 有成语“觥筹交错”,这觥就是盛酒、倒酒器,筹是行酒令的游戏材料,在宴会上,喝酒与游戏同步进行,与现在的推杯换盏猜枚有异曲同工之妙,<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原来这就是表现古人宴饮玩乐热闹景象的精简语言,一直沿用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  其他的青铜文物有各种造型和纹饰的酒器,如爵、觚、觯、尊、斝,水器盘、匜、壶、鬲,乐器鼓、编钟、编磬、铙,食器簋、鼎、彝、豆等等……</p><p class="ql-block"> 虽然看时很多器物名字认不全,但眼花缭乱中感慨先人的智慧和卓越的制造工艺,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失蜡法和范铸法成就的</span>件件国宝都透露着中华民族的传承与进步,创新与超越。</p> <p class="ql-block">  青铜馆匆匆浏览时,我还能看到其他著名文物的影子,如运用莲鹤方壶的莲瓣造型,博山炉形制的模仿与复刻,铜灯造型的不变与改变等,证明着我们文化的沿袭与流传。这里青铜国宝的亮眼让我感慨数量之众多,惊讶品类之丰富 ,赞叹技艺之精湛,欣喜生活之多彩,敬仰礼仪之隆重……</p><p class="ql-block"> 每一件国宝都了不起,有属于自身的独特魅力;能留存至今也了不起,它留下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留下无数文物背后的历史,更留下每一个为文物奔走付出心血和代价的了不起的中国人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又一个心愿实现,满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