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修堂----时光在这里停留了一百五十多年

伏龙

<p class="ql-block">(慎修堂俯拍照片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  永安众多土堡,小陶慎修堂土堡却鲜有人知。它坐落于大陶口,紧挨205国道,门坪外不远处是悠悠流淌千万年的文川溪,整个古堡坐落于青山碧水之间,景色秀美。</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人间四月天,我走近一百五十多年的慎修堂。慎修堂大门口两侧墙面上面写了“全民皆兵力量强,活活吓死美国狼”那大幅字体极为耀眼,晨光穿过乌云将土堡勾勒得更显沧桑,这座曾经繁华热闹的宅落如今只留下了寂寞。</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慎修堂土堡是由清河郡29代张振吉所建,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慎修堂民居被胡匪烧毁、抢劫,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防御性的慎修堂土堡新建完工。慎修堂土堡占地面积3900平方米,堡墙高6米,墙厚1.1米,西北角和东南角有炮台,建筑中轴上由二进厅堂、天井、春亭两侧护厝组成,正门前院南北两侧各设两个门楼,堡内四周是二层楼,正堂面阔五间前有卷棚,悬山顶抬梁与穿斗式相结合。护墙外墙通过夯土形成厚厚的土墙,墙体下部垒起一道青砖墙使整座房屋更加牢固。城堡具有很强的防御功能,四周墙体设有枪眼,可观察屋外情况。</p><p class="ql-block"> 象征着历史传承的土堡,是乡土风情最美的写照。进入堡内一种威严、崇高又有些神秘的感觉。房屋建设大、规格高,彰显张氏家族荣耀。清末,张氏家族人才辈出,哺育出了1个七品官,5个秀才,2个武秀,18个监生,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p><p class="ql-block"> 岁月和风雨磨损了当年的风光,一地青苔诉说着过往。从土堡石拱门进入,映入眼帘的满是沧桑和斑驳。泥土的芬芳弥漫在空气中,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土堡的独特气息。山风,轻轻吹拂过土堡,带来淡淡的凉意。院子寂静无声,古堡建筑物,在默默述说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在这里隐藏。堡内的民居建筑,回廊蜿蜒曲折,窗棂雕刻精美。从每一个角落,每一件物品,仍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记忆。这些土堡式的民居,具有建筑的完整性、形制的多样性、防御的实用性以及特殊的风格,成为非常珍贵的建筑遗珠。</p> <p class="ql-block">  土堡中墙面的各种时期的标语,见证了历史的烙印。文革时期标语写满了整个正堂厅墙面,时代特征显著。抚摸着斑驳沧桑的老土墙,仰望嵌在土堡后外墙上东方军入闽时,曾经写下“打倒压迫士兵的白军官长”,落款为“红军”的标语,总有一种无以言说的情怀,去撩拨一些念想。在那段血与火淬炼的岁月里,中央红军纵横驰骋,用鲜血和生命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书写了红色经典。慎修堂有幸能够遗留下来年代久远的墙头标语,给我们留下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古堡门坪前过往的行人,也许忘记了这里,可南来北往之风霜,从来都记着它前世今生的模样。它不仅是古堡民居的居住地,还是当年红色革命、抗日战争航空兵驻扎、宁洋县行政单位办公所在地、社会主义建设初级时期办公、学校、村部等旧址,时代更替,岁月变迁,“热闹”堆叠繁华。风在这里不急不慢永远吹着,慎修堂终究扛不住风云岁月的飘摇与侵蚀,土墙黛瓦、建筑本体逐渐沧桑破损,没有了往日的熙熙攘攘,渐渐少了声响。人世风景,终究也只是相忘。那些老去的光阴,折成经卷,慢慢品读,自然就有一种弥新之味。</p> <p class="ql-block">  暮色苍苍,英雄迟暮。在历史烟尘中浮沉了百年的慎修堂古堡,如今已修葺一新,已成为吸引游人的胜地,一批批游客同我一样慕名而来,感受古今交汇的气韵,看时光雕刻下古堡的别样风景。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