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小共话家乡文化 各学段携手铸魂育人---姚献丽肖舜尧孙凤文大中小一体化教学在襄阳二十三中举行

姚献丽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贯彻落实“<b style="color: rgb(255, 0, 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b>”进课堂,4月30日 ,一场以“弘扬家乡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为主题的大中小一体化教学课程展示培训活动在襄阳市二十三中学成功举办,师生共同演绎了一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育人盛宴。此次活动由襄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办,襄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协办,襄阳市隆中名师姚献丽、肖舜尧、孙凤文工作室共同承办,高新、襄州、谷城、枣阳、南漳、宜城、襄城、市直等县市区270名大中小学段思政和小学段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开 幕 式</b></p> <p class="ql-block">  襄阳市隆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特级教师肖舜尧主持会议。肖舜尧首先对老师们冒雨参会表示感谢。他说为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总目标,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创新协同育人新模式,提高新时代思政教师育人能力,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我市各中小学大力推进“大思政”课程建设,坚持五育并举,积极探索课程思政育人新模式,今天的多学科多学段工作室主持人联合开展活动就是举措之一。</p> <p class="ql-block">  襄城区教育局副局长、襄城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戚薇同志亲临会场为会议加油鼓劲。她说襄城区正着力打造“乐学襄城 ”教育品牌,致力于让孩子们体味学习的快乐,从而快乐地去学习。今天的课程从襄阳人喜爱的美食牛肉面,到我们倍感自豪的诸葛亮、庞德公谈起,把本地的丰富资源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兴趣有话说就是很好的探索。她祝大家在襄城听好课、品美食、赏美景,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襄阳市中小学继续教育中心主任陈兴明也亲临会场督导检查。他仔细查看了参会签到表,认真聆听了课程内容。在和几位工作室主持人交流时说,名师工作室开展的活动是市级培训,一方面工作室主持人要认真遴选培训主题,接地气,有针对性,让大家乐意参加,同时也要加强参会秩序管理,保证培训实效。</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部分 理论引领 明方向</b></p> <p class="ql-block">  隆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襄阳市高中优秀教研员孙凤文老师,紧紧围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为何化”、“化什么”、“如何化”三个基本问题做了题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的讲座。她在阐述了“如何化”的问题时,为襄阳思政课老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思政课教师要以“让阅读成常态、让反思成为习惯、让研训来做陪伴”的策略进行自我提升,在增强育人意识、增长育人才干中更好地担当起立德树人的重任。</p><p class="ql-block"> 孙老师的整场讲座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维度,更有人文的温度;既有顶层逻辑,又有底线思维;从宏观到微观,从观念到行动。孙老师极富感染力的授课方式,极大的调动了老师们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老师们备受鼓舞,努力做新时代的大先生。</p> <p class="ql-block">  湖北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坛新秀分田荣老师以“荆楚文化融入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为题,从探本溯源、弘道立范、守正创新三个方面展开分享。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荆楚文化的悠久历史、丰富内涵和创新特质,厘清了荆楚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鲜明特色。田老师认为将荆楚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既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题中应有之义。</p><p class="ql-block"> 田老师从讲好荆楚文化故事、深化内容衔接、创新教学方法三个角度重点阐述了荆楚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路径。田老师引经据典,凸显了荆楚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让听会教师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部分 课堂观摩 共成长</b></p> <p class="ql-block">  隆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本次课程的设计者姚献丽老师和与会老师分享了“弘扬家乡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大中小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法。从2019年习总书记“3.18”讲话到现在5年来,国家对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完成了顶层设计,课标教材已经很好的呈现了螺旋上升性,各学段老师只要愿意关注其他学段特别是相邻学段对相同主题的内容描述,就能够吃透本学段的教学内容任务,“守好自己的一亩田”。只关注本学段,哪怕课标和教材的衔接和上升很好,也仍然会有理解偏差,造成重复教学。 </p><p class="ql-block"> 本次课程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以“立足挖掘本土资源教学,致力对本土文化的创新性应用,培养学生建设家乡意识”为目标,按照团队的研究成果“三比三定”思政课一体化备课策略介绍了本次课程的设计理念,详细说明了设计过程,很好地给大家以启发。</p> <p class="ql-block">  襄阳四中教坛新秀、高效课堂比赛一等奖王璐老师,以“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诸葛亮文化为例”为题进行高中段的文化自信教育。她从和诸葛亮有关的诗词阐发开去,按照“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内容→对治国理政的启示和借鉴→在当下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应用”这一逻辑进路,在对诸葛亮文化进行挖掘的基础上谈创新应用方法。</p> <p class="ql-block">品襄阳牛肉面 鉴文化百味珍。襄阳市试验中学、湖北省优质课教师冯诚诚老师用议题教学的方式,利用咱们的美味襄阳牛肉面,带孩子学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对生活的影响以及精神的力量,增强了咱们的文化自信。大美襄阳欢迎您!</p> <p class="ql-block"> 全国优质课教师,襄阳庞公学校襄阳“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薇老师,带领庞公学校的孩子们向我们展示了一节《弘扬庞公文化 建设特色校园》的活动课。孩子们讲庞公故事、演庞公故事、诵庞公诗词、访庞公隐居地,热情洋溢,极具感染力。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参与活动项目,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  小学段以具体的人、事、物感知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认知文化的载体,认同祖国文化。</p><p class="ql-block"> 初中段以具体的人、事、物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以具体实例说明文化对生活及价值观念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高中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及来源上理解其特点形成的原因。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治国理政的作用和价值。掌握文化创新的原则。 </p><p class="ql-block"> 三个学段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共同以襄阳特色文化为例,共同落脚于本土文化的创新和应用。为其他一体化课程教学提供了借鉴。</p> <p class="ql-block"><b>  第三部分 评价衔接 促提升</b></p> <p class="ql-block">  襄阳四中高三备课组长、市优秀教研成果获得者任守生老师;全国思政优质课教师,小五中办公室主任 任江涛老师进行了初高中评价衔接分享。</p><p class="ql-block"> 任守生老师擅长对比分析。对比了初高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部分的教材内容和试题特点。内容上,两学段都强调文化自信,近来国家主流的关键语句,初高中教材都有。高中内容更系统更成体糸,初中是理论的“文化对生活的影响”,在高中是学生对文化进行创新应用的生活基础。</p><p class="ql-block"> 从中高考试题看,他以武汉、恩施、汉江油等地的中考试题和全国高考试题为例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两个学段所考查的核心观点基本一致,初中试题正向高考试题的开放性、活动实践性靠近。</p> <p class="ql-block">  任江涛老师则把重点放在初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题复习分析上。他从课标规定谈起,列举了这部分内容的课程内容规定和学业质量要求。再从必备知识掌握和热点事件链接等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结合文化主题试题特点,给我们九年级老师在复习备考方面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最后,隆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襄阳市优秀教研员姚献丽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精彩总结。本次活动,打破了常规思政课教学的壁垒,为党建引领下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搭建了平台,也为大中小学思政老师拓展了研学空间。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堂,与会教师们纷纷表示将积极探索大思政课的运行逻辑、建设规律和实践方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式发展,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制作:王洪波</p><p class="ql-block">供稿:田荣 孙凤文 姚献丽 </p><p class="ql-block">审核:姚献丽 肖舜尧 孙凤文</p>

文化

老师

襄阳

思政课

大中小学

育人

课程

工作室

一体化

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