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2024.5.1

善解人意

<p class="ql-block">上周末上午我们一家人去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参观。该馆坐落于明清皇家坛庙先农坛内,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技艺以及先农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所在的先农坛也非常有名,它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山川坛”,大体格局形成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时期经历较大规模重修,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先农神和举行亲耕典礼的地方。特别值得一说的是今年4月18日才对正式外开放的先农坛重要组成部分—神仓建筑群。神仓建筑群移建200多年来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其主要功能是用来储存皇帝亲耕耤田收获谷物。</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由拜殿、太岁殿、神厨院落、神仓及祭器库等一起,构成了祭祀先农神和举行耕籍礼的主要建筑群。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甬道两旁苍天大树,见证了国家几百年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最重要建筑拜殿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神及举行耕籍礼的主要建筑之一。拜殿是太岁殿的大门,其建筑风格和内部陈设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拜殿的建筑特点是砖石结构,一层,南向,方形。拜殿内部曾用于放置祭祀先农神的相关物品,如太岁神的祭品和祭器。拜殿前有宽大的月台,可用于举办祭祀礼仪活动。</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拜殿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拜殿殿顶的藻井是从隆福寺移来的“隆福寺藻井”。</p> <p class="ql-block">配殿内展出不同类型的门墩</p> <p class="ql-block">太岁殿和拜殿之间照明用的灯。</p> <p class="ql-block">太岁殿和拜殿之间照明用的灯。</p> <p class="ql-block">太岁殿及两侧的配殿</p><p class="ql-block">太岁殿是先农坛内巨大的单体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又叫太岁坛。明嘉靖以前,太岁、风云雷雨、山岳海渎等神灵都在此供奉,此后则专门用来祭祀太岁及十二月将等自然神祇。明清时期。每年冬至或翌年立春及遇到水旱灾害时,都要在此进行祭祀太岁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太岁殿祭奠物品</p> <p class="ql-block">太岁殿殿顶的藻井</p><p class="ql-block">到这里最不能错过的就是位于太岁殿顶,有着最美天宫藻井之称的镇馆之宝——“隆福寺藻井”。</p><p class="ql-block">隆福寺藻井之所以叫“隆福寺藻井",是因为这个藻井曾经位于隆福正觉殿的顶部,1976年地震中,隆福寺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1991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将这个藻井转移到了馆内。“隆福寺藻井”是国家一级文物,属于明代建筑。它共分为六层,每层圆形主框架上都雕刻了精美的云纹图案。藻井的最下面两层悬挂在佛像所占用的天花板下方,而在其他层上,有着宏伟的宫阙和彩绘的二十八星宿神像。这些神像以精雕细琢的方式呈现,栩栩如生,表情细腻逼真。藻井的顶部是一幅星象图,包含了1400颗星星,据说是根据唐代的一幅星象图绘制而成。在藻井的外围有一个正方形的井枋,上面雕刻着神像。而在藻井第三层的四角,则有四大天王的木雕支撑。在这里仰头就可以“穿越时空”看到唐代的最美星空。</p> <p class="ql-block">太岁殿殿顶不同角度拍摄的澡井。可以看到殿顶上的星星⭐️。</p> <p class="ql-block">可看到拍摄到殿顶的星星⭐️</p> <p class="ql-block">这个太岁殿南墙上所挂藻井也是从隆福寺移来的“隆福寺藻井”。</p> <p class="ql-block">右配殿内我和老伴合作压印福字。</p> <p class="ql-block">我手中拿着我们俩压印出的福字。</p> <p class="ql-block">具服殿是皇帝亲耕之前的更衣之所。</p> <p class="ql-block">观耕台</p><p class="ql-block"> 具服殿、观耕台和皇帝的一亩三分地位于太岁殿南侧。台北大殿为具服殿。</p><p class="ql-block">观耕台是皇帝观看大臣行耕耤礼的观礼台,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砖石结构,台高1.6米,台平面19米见方,须弥座以黄绿琉璃砖砌筑,装饰精美。</p><p class="ql-block">台南是皇帝亲耕耤田,即一亩三分地。</p> <p class="ql-block">站在在观耕台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皇帝的一亩三分地</p><p class="ql-block">明清耤田(一亩三分地),位于观耕台正南,是明清时期皇帝行亲 耕礼的田地,面积近799平方米(清制)。亲耕时, 皇帝右手扶犁,左手执鞭,两侧为户部尚书与顺天府尹,伴随着奏 乐皇帝往返扶犁三趟,由户部侍郎播种。耤田历史景观,是北京 先农坛农耕文化的核心展示区,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具服殿西边的草坪留张影。</p> <p class="ql-block">地址坛</p><p class="ql-block">地衹坛坐南朝北,北设棂星门三座,东西南三面各设棂星门一座,四周环以矮墙,墙,祭坛坛台高1.2米,长30米,宽18米。坛台南有山岳江海纹石龛五座,分别供奉五岳、五镇、五山、四海、四渎之神;坛台东西各有山岳江海纹石龛二座,分別供奉京畿名山、京畿大川及天下名山、天下大川之神。九座石龛于2002年移于现址保护。其中由冬青和红叶李组成的花坛模拟再现了昔日地衹坛坛台的旧貌。</p> <p class="ql-block">这是祭天下大川之神的碑石</p> <p class="ql-block">焚帛炉始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时期祭祀太岁诸神焚烧诸帛祭品的场所。是一座仿木结构砖砌无梁建筑。</p> <p class="ql-block">焚帛炉屋顶左侧屋脊兽</p> <p class="ql-block">神仓建筑群</p><p class="ql-block">神仓建筑群是北京先农坛重要的组成部分,始建于1531年,1753年清朝乾隆皇帝下旨将神仓建筑群移建于此。</p><p class="ql-block">特别值得一看的是4月18日,是第42个“国际古迹遗址日”,“北京先农坛神仓建筑群开放暨神仓历史文化展开幕式”活动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先农坛)神仓院落开幕,这也是神仓建筑群移建200多年来首次面向公众开放。神仓主要功能是用来储存皇帝亲耕耤田收获谷物,是为皇家祭祀活动提供谷物的场所。其中神仓圆廪被称之为“天下第一仓”,为先农坛独有。</p> <p class="ql-block">神仓</p><p class="ql-block">神仓位于太岁殿东,原为明代旗纛庙,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改建为神仓。明清时期,皇帝亲耕的耤田收获下来的粮食储存在这里,作为祭品用于京城皇家坛庙的祭祀。</p> <p class="ql-block">神仓内谷物拜祭台</p> <p class="ql-block">五谷种子互动查询</p> <p class="ql-block">井亭</p> <p class="ql-block">五谷亭:存放五谷</p> <p class="ql-block">中国各朝代量器的容量演变</p> <p class="ql-block">神仓东配殿里用蜡像塑造的清代耕田岁收、石磨演变及劳动人民劳作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运输工具</p> <p class="ql-block">神仓右边房顶屋脊兽</p> <p class="ql-block">神仓建筑群出入门口</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从1420年建立到今天,也历经了600多年的岁月沧桑,从由皇家独占,到能普通人游览观光,历史变迁。我们从上午11:00来到先农坛,到下午2:00多离开,历时三个多小时游览先农坛和对中国古建筑的参观,也只是走马观花、挂一漏万,但也仿佛走过了华夏5000年的历史长河,折服于中华建筑及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颇多,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次游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