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暮春行。

老马

<p class="ql-block">2024暮春,我们自驾江南水乡,前往苏州吴江同里、浙江桐乡乌镇、嘉兴南湖、浙江绍兴和昆山锦溪、千灯古镇。</p> <p class="ql-block">同里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始建于宋代。古镇内,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众多。“川”字形的15条小河把古镇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p> <p class="ql-block">古镇中的退思园,又称“任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落成于清光绪十三年,其主人名为任兰生,曾在安徽当官,罢官回乡后建园。</p> <p class="ql-block">退思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江南园林建筑的精髓所在。退思园设计独特,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紧凑自然,可谓是一气呵成。整个园林围绕“退思补过”的主题展开,外简内深,含而不露。</p> <p class="ql-block">退思园,占地面积为567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622平方米。它打破了传统的前宅后院的纵向布局,采用了西宅东园的横向布局。依次是住宅、庭院、花园。这样的横向设计在江南的私家园林中还是不多见的。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欣赏园林中的美景和随处可见的历史文化遗迹,感受江南园林的雅致和风情。</p> <p class="ql-block">江南雨巷,淡雅的油纸伞是江南烟雨中的一抹亮色。</p> <p class="ql-block">同里走三桥是老百姓避灾祈子求福的祈禳活动,走三桥习俗中的“三桥”是指鼎足而立、相距不足50米、静卧同里古镇的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三座古石桥。2011年,吴江市(今吴江区)人民政府公布同里走三桥习俗为第四批吴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p> <p class="ql-block">沿河两边的古民居。</p> <p class="ql-block">一叶轻舟荡漾在碧水上,仿佛看到了历史的穿越。</p> <p class="ql-block">河岸边粉墙黛瓦的明清建筑鳞次栉比,倒映水面,宛若一幅幅错落有致的优美画卷,被中外游客赞誉为“东方威尼斯”和“明清建筑博览馆”。</p> <p class="ql-block">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是中国著名的水乡古镇之一,以其独特的水乡风光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而乌镇的西栅,更是一处充满古韵和文化底蕴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西栅桥是乌镇西栅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横跨栅桥河,连接着两岸的古街巷。这座百年古桥见证了时光的变迁,桥上的石板铺就的道路承载着古镇的历史。漫步于桥上,仿佛能够穿越回百年前,感受这片古老水乡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乌镇染坊,乌镇的繁荣起因和江南市镇的丝织业兴盛也并无二致,最多的时候,乌镇有几十户染坊。</p> <p class="ql-block">传统的印染如今加入了现代的原素,更显时尚。</p> <p class="ql-block">在乌镇,您会发现一条青石铺就的古巷,两旁是古老的青砖木屋,这就是西栅古巷。这条巷子弯弯曲曲,仿佛一个时光隧道,走在上面,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沿着古巷漫步,悠然自得,可以领略到乌镇古镇的宁静和深邃。</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昔日的南方丝绸之路,如今已是幽静的小巷。古老的石桥横跨河上,红砖青瓦的古建筑在阳光下诉说着历史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小镇美食老字号。</p> <p class="ql-block">乌镇,一片静谧的水乡,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淡淡的晨雾,古朴的房屋,弯弯的河流,错落有致的石桥,每一处都散发出淡淡的文艺气息,这里是一个让你可以触摸到历史,感受文化沉淀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六朝遗迹昭明书院,得名于曾在乌镇筑馆读书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据清乾隆《乌青镇志》记载,梁天监二年(503年),萧统曾随老师沈约来乌镇读书,并建有书馆一座,后来书馆塌毁,遗迹残存。正门入口有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建立的一座石牌坊,高3.75米,面宽3.8米,上题“六朝遗胜”。</p> <p class="ql-block">梁昭明太子读书处。</p> <p class="ql-block">走出书院,往后过桥,沿街可以到达龙形田和鹊桥亭。</p> <p class="ql-block">民国风情。</p> <p class="ql-block">镇里的露天剧场,旁边的巷子里,是沈家戏园。沿着西栅大街一直往前走,就到了剧院。有时这里会上演露天话剧节目,还有演艺人员巡街宣传。</p> <p class="ql-block">乌镇西栅的栅口。</p> <p class="ql-block">流动的河流串起散碎的时光,徘徊在一家家小店前,那些江南曾有的烟雨往事,曾经繁华的市井生活,让人的脚步在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p> <p class="ql-block">乌镇巷子的尽头是南塘桥。</p> <p class="ql-block">两岸街巷的历史名人故居。</p> <p class="ql-block">孔另境旧居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中共“一大"卫士王会悟旧居。</p> <p class="ql-block">乌镇西栅的木心美术馆,是游客到访乌镇必去的地方之一。坐落在水边的木心美术馆,以其极简现代的建筑风格和收藏展示了木心先生的文学和绘画作品而著称。建筑坐北朝南,漂浮在水面之上,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富有设计感。它通过独特的线条和布局,将室内外的界限模糊起来,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自然而静谧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木心1927年2月14日,出生于浙江乌镇东栅栏杆桥,原名孙璞,字玉山,又名孙仰中,是中国当代画家、文学家、诗人。木心1946年1月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三年制西洋画专修科;1949年,任杭州绘画研究社副社长,1978年,任上海市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1984年4月,在台北《联合报》副刊发表《大西洋赌城之夜》文章;1985年,在美国世界贸易中心纽约州政府画廊举行水彩画展;1986年,从纽约艺术学生联盟毕业,并在纽约市政府画廊举行版画展;1989年,获得美国奈希·珂恩版画奖;2011年,英译小说集《空房》在美国出版,12月21日,在浙江桐乡逝世,享年84岁。</p> <p class="ql-block">紧邻木心美术馆的乌镇音乐厅。</p> <p class="ql-block">乌镇是一个凝聚了千年历史的古老小镇。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水乡文化的独特魅力,漫步在古巷中,穿越历史的长河。古老的桥梁、木雕博物馆、书院与戏台,每一个景点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为您带来了一次时光倒流的美妙之旅。</p> <p class="ql-block">从乌镇出来,当晚入住在当地民宿。</p> <p class="ql-block">在杭州塘沿线,嘉兴三塔声名远扬,我国虽宝塔甚多,遍布各地,但三塔并峙国内罕见,嘉兴三塔在浙江独一无二。沿着运河畔的公路,不多时就可看到静静伫立在京杭运河畔的三塔。饱经岁月风霜的三塔,彼时不仅是大运河的重要“航标”,也是嘉兴古城的主要标志之一,见证了悠悠千年的运河时光。</p> <p class="ql-block">岁月更迭,三塔饱经风霜,曾经多次毁于战火。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起义,便将三塔付之一炬,后来光绪年间方才重建。重建后的三塔,主塔为九层,旁边的二座为八层,其建筑美在于其高低、大小、间距比例都非常匀称,与四周的自然环境、江南田园风光极为和谐而统一。</p> <p class="ql-block">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茶禅”这个名称与三塔寺有关。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乾隆皇帝第三次南巡江南时,龙舟驶过三塔,至寺中与高僧品茶说禅。第二年题匾赐名“茶禅寺”,并赐“标示三乘”匾一块,题联一副:“涌塔同参法华品,试茶分证赵州禅”。从此,三塔寺成为嘉兴的一处著名寺院和一方名胜。</p> <p class="ql-block">河岸边,被绳索勒出条条痕迹的码头系船石。</p> <p class="ql-block">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p> <p class="ql-block">1959年,南湖革命纪念馆根据中共“一大”会议时来嘉兴安排游船的直接当事人王会悟回忆,仿制了一艘丝网船模型,送到北京请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审定认可。后按模型原样仿制了一艘画舫,作为南湖革命纪念船,供群众瞻仰。1964年,董必武重来南湖,他登上画舫,感慨万千,挥毫题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p> <p class="ql-block">南湖“红船”。</p> <p class="ql-block">明代,江南商品经济繁荣,嘉兴被誉为“东南一都会”,南湖游览兴盛。嘉靖二十七年(1548),嘉兴知府赵瀛疏浚市河,将挖出的河泥填入湖中,成一“厚五丈,广二十丈”的小岛,四面环水,俗称湖心岛。次年在岛上建烟雨楼,形成独特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南湖烟雨楼。</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p> <p class="ql-block">南湖革命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中共“一大”代表群塑。</p> <p class="ql-block">浙江省绍兴仓桥直街,位于浙江省绍兴市,由河道、民居、街坊三部分组成,民居多为清末民初建筑,众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台门保存完好,具有浓郁的水乡风貌。2003年获“二〇〇三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苍桥直街的江南水乡街区风貌保持完好,白墙、黑瓦、石板路,尽显江南水乡的古朴典雅。街道两旁的店铺琳琅满目,既有传统手工艺品,也有现代创意产业,为街区增添了活力。</p> <p class="ql-block">苍桥直街拥有悠久的历史,始建于南宋,历经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街区内的古建筑、历史遗迹见证了沧桑岁月,让人感叹不已。这是条清幽的巷弄,虽然有些破败,但却有几分古朴的味道,下雨时,在街道屋檐下躲雨,都多了几分风雅,除了雨水的烦人外,也多了几分处于江南烟雨中的朦胧美感。</p> <p class="ql-block">仓桥直街的房屋都是临水而建,所以河道,也是这里的美景。河里不时有乌篷船划过,游客可以选择租一条乌篷船,顺游而下,一路领略仓桥直街的风光,沿岸江南的柳树,柔和的在风中摇曳,时不时的可以看到当地特色的桥梁,传统的老石板桥,历经风霜,却屹立不倒,建造工艺巧妙。</p> <p class="ql-block">河道两侧,以水乡传统民居为主,每家后院都有一个小河埠,为绍兴城内典型的“一河五街”格局,其中有各式台门43个,这些建筑基本上建于清末民国初期,也有一些是仿古的新建筑。</p> <p class="ql-block">来到仓桥直街,漫步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脚下路面凹凸不平,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两边白墙灰瓦的建筑建于明清时期,依然保存着古老的建筑风格。雕梁画栋,显得古朴典雅,上面写满了岁月的故事。当我站在街区中间,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古代的绍兴,似乎看见了古代的绍兴人忙碌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仓桥直街的民居,大多建于清末民初,也有一些是仿古的新建筑,是江南水乡典型的建筑风格,临水而建,古色古韵的建筑风格,一般都为二三层小楼,一楼有许多店铺,既有绍兴本地的特产,也有奶茶小吃等现代的店面,店铺的风格却依旧保留着古时候的风格,门前飘着杏黄色的酒旗,竖挂的招牌。既有古代的风韵,又有现代化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老街的宽度不过几米,长度也只有1.5公里,主街上是各式店铺,而若是想进一步感受,可以进入旁边的小巷中,小巷的宽度更狭窄,在两旁林立的民居中,显得有些逼仄,但走在长着青苔的石板路上,看着两旁斑驳的墙壁,感受着岁月在这些老房子上留下的痕迹,也是一种特殊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的人家,户户临水、家家枕河,临河的一面则挂着各色酒旗,那时一楼商铺的招牌,在这座古街上,连招牌都还是以前的味道,而这里的店铺,也有着文人的风雅,作为鲁迅的故里,街道的尽头处,就有一座茶楼,名叫“孔乙己酒家”,酒楼的风格十分古朴,门前还塑着孔乙己的铜像。</p> <p class="ql-block">在绍兴仓桥直街,不仅可以感受到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还可以领略到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的古建筑、古巷、古桥都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氛围。</p> <p class="ql-block">少时读鲁迅先生文章,其傲骨傲风记忆犹新,今日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来到绍兴古城的鲁迅故里。</p> <p class="ql-block">咸亨酒店门前,笑脸相迎的孔乙已佝偻着身子,带味的茴香豆伴着绍兴黄酒经久不息。少年不懂鲁迅,如今来到这里才知,我们都是闰土。</p> <p class="ql-block">鲁迅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鲁迅笔下百草园中的闰土和年幼的他。</p> <p class="ql-block">鲁迅和藤野先生。</p> <p class="ql-block">鲁迅故居。周家老台门即鲁迅祖居,清代建筑,系鲁迅祖上世居之宅。在鲁迅故居以东70米处,与三味书屋隔河相对。老台门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中轴建筑前后四进,从南到北依次为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和座楼,东、西设厢楼。第一进为台门斗;第二进为厅堂,称为大堂前,五开间;第三进为香火堂,五开间,明间为厅堂,东次、尽间为佛堂、客房,西次、尽间为餐厅、客厅;第四进为座楼,七开间,楼下中间为小堂前,东首为书房,西首为卧室。东厢楼为九开间,西厢楼为七开间。今中轴线及东、西厢楼建筑均布置原状陈列。</p> <p class="ql-block">绍兴鲁迅故居,为台门形式布局,前后六进,占地580平方米。第一进为台门斗;第二进为平屋和长廊;第三进楼下西侧为鲁迅在绍兴工作时的卧室。第四进为两开间楼房,楼下东首前半间称为小堂前,是鲁迅家用餐、会客的地方。后半间是鲁迅母亲鲁瑞的卧室。楼下西首前半间是鲁迅祖母的卧室,后半间作过道;第五进为厨房;第六进为三开间平屋,中间有门通百草园。今各进各间均布置原状陈列。百草园占地约2000平方米,为周氏族人共有菜园。园内种植皂荚树、桑树等,有矮墙、水井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清代建筑,在鲁迅故居东约70米处,本是寿氏书房,后改为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时在此入塾。书屋是寿家台门东花厅,坐东朝西,三开间平屋。屋后有小园一,植有腊梅、桂花及天竹等,为鲁迅与同学课余嬉戏之处。</p> <p class="ql-block">绍兴沈园。江南自古多名园,大至历经数代,由多位大儒大家而修建的苏州园林,小至纯为一己之风雅而修建的私家园林——个园,但是,没有哪一出园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及得上沈园。</p> <p class="ql-block">沈园本是南宋时的一座私家园林,以其主人姓沈而得名,又称“沈氏园”,位于文化名城绍兴市。据清乾隆《绍兴府志》所记,占地70余亩,气势恢宏,池台极盛,而今面积不足4亩之大。但每年蜂拥而至的游客数以十万计,人们到那里不是为一睹古代园林的壮观建制或婉约江南的流水小桥,而是去感受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去凭吊一位兼爱国多情于一身的伟大诗人。</p> <p class="ql-block">剑南书苑。进得园来,树木葱笼,静寂无声,庭院雅致,古色古香,春天的沈园在一片江南旧宅中,宛如一位藏在深闺的女子,含蓄而内敛,静谧而温婉。</p> <p class="ql-block">从陆游纪念馆出来,一堵青砖砌就的墙垣前,潮湿的墙角,蔓爬的青苔,诉说着那个遥远的年代。斑驳的墙壁上,右侧刻着那首陆游的千古悲韵《钗头凤》,左侧是唐婉的泣血蘸泪的和词《钗头凤》。字迹笔力千钧又深情饱满,据说是著名词学家夏承焘所书。文字漫漶过了岁月,洇了春雨,有几分模糊,却与沈园的情韵,游园的心情不谋而合。</p> <p class="ql-block">陆游与唐婉原是情投意合的夫妻,因家人的反对,母亲以死相逼,被迫休离。时间惊鸿照影,一晃7年就过去了,这一天,唐婉和赵士程前往沈园游春,正巧碰见了刚刚科举落榜的陆游在沈园借酒消愁,昔日恋人再见,往事瞬间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但唐婉深知这段前缘已经无法再续,所以还是恪守本分,在经过赵士程的同意后,才步入亭内敬了陆游一杯酒,临别时还劝陆游要保重身体。望着唐婉和赵士程离去的背影,陆游悲从中来,眼含热泪在沈园的墙壁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后来唐婉再游沈园时,看见陆游留下的墨迹,提笔和词: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让陆游和唐婉都没想到的是,这一别竟成了他们人生中的永别,但这首《钗头凤》作为二人爱情的鉴证流传千古!</p> <p class="ql-block">不来沈园,你就不会理解写出过“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的陆游有着怎样百折千回的情怀;不读沈园,你就不会懂得这座园子所负载的厚重的不了情,你就不会懂得这座园子所传承的亘古久远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中午品尝地方特色小吃,百年老字号《丁大兴》的面条和馄饨。</p> <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畔的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运河流经的八字桥,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蕺山街道八字桥直街东端,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年~1204年)以前,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p> <p class="ql-block">八字桥,顾名思义,桥梁形似“八”字,因架于三河交汇之处,石梁长桥与两岸落坡组合,三桥同体,构思巧妙,被称作“中国最早的立交桥”。八字桥的结构为石梁桥,由主桥和辅桥组成,共有4组台阶。主桥洞净跨4.5米,洞高4米,两边各并立9根石柱,石柱略有侧脚,方向朝外,下端插入基石凹槽内,上端大条石压顶与两侧金刚墙紧贴,紧靠金刚墙组成桥墩,桥基以大条石筑成。桥洞两边石柱顶部各架1根大条石为桥台石,桥台石顶端凿有替梁槽,用替梁木架桥。由于年代久远,替梁木已朽烂无存,只留下替梁槽。桥台石上架7根大石梁,做成略呈月梁形式的微拱桥梁。桥洞石柱、桥台石、大石梁三者之间以榫卯连接。辅桥的桥洞为梁式洞,形制较小,洞内无柱。</p> <p class="ql-block">历史悠久的八字桥,横跨在河上,不仅连接着两岸的人们,也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古石桥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上里古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桥上的每一块石头都凝聚着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广宁桥。裂开的青石、斑驳的栏杆都显出桥梁的古老,青石夹缝中长出许多植物,它们择古桥而生,顽强倔强,生机盎然地点缀着桥,唤醒着桥。</p> <p class="ql-block">王明阳故里。明朝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著名思想家王阳明就诞生于故居内的瑞云楼,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故居规模宏大,格局完整。王阳明故居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1472--1528),生于余姚瑞云楼。原名云,更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学者称阳明先生。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著有《阳明全书》。他创立“心学”,提出了“致良知”学说,在世界哲学史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著作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38卷。史称其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p> <p class="ql-block">王阳明以“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这八个字概括了他的心学精华。这句简洁而深刻的话语,蕴含着他对人心的独特理解。我们的内心时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思绪和念头,但只有当我们学会让心静下来,才能发现所有的一切都会随着我们的内心而起起伏伏。这种内心的安定与平静是我们学会随机而动的前提。我们应该从内心出发,同时顺应世界的变化,才能够在合适的时机采取行动。</p> <p class="ql-block">重点文物保护的谢公桥。绍兴城北,有一条西小河,河上有座七折边石拱桥,横跨东西,全长28.5米,净跨8米,高4.2米,顶部净宽2.95米,桥面呈八字形。这座桥北面是卧龙山,南面离王阳明故里不远。河水悠悠陪伴这座桥已经上千年,这座桥叫“谢公桥”,现在还有块“国保碑”立在桥西。</p> <p class="ql-block">谢公桥”台阶东侧前端和西侧踏跺两端设垂带,上置栏板、望柱,末端设抱鼓石。桥面两边设桥栏,外侧原刻“谢公桥”三字,现在已模糊不清。拱券为横联分节并列砌筑,拱石条石错缝叠砌,每块都有刻字及莲花座图案,桥基采用双层基石。</p> <p class="ql-block">谢公桥为南朝桥梁,在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虽作重修,但未改变原型,仍采用旧料,保持完好也是不易。这座桥不远处的西南侧是明代著名心学家王阳明在绍兴的府邸;而桥的西面不远则是明朝宰相吕本的府第,谢公桥作为两位大人物的必经之路,也可能得到他们的庇护和重视吧。</p> <p class="ql-block">吕府,现为王明阳纪念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新河弄169号,是明代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吕本的府邸。吕府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西邻谢公桥,一共有13座院落,称为“吕府十三厅”。吕府是江南最大的明代中期府第住宅群,也是浙江省最具文物价值的明代建筑群之一。1989年,吕府被绍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绍兴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吕府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绍兴东湖。</p> <p class="ql-block">东湖所在地,原为一座青石山,秦始皇东巡时曾在此驻驾饮马,故被称为箬篑山。汉代以后,箬篑山成了绍兴的一处石料场,经过千百年的凿穿斧削,又是采用特殊的取石方法,搬走了半座青山,并形成了高达50多米的悬崖峭壁。。</p> <p class="ql-block">劳动者取石还普遍深入到地下20多米,有的甚至四五十米处,日子一久,形成了长过200米,宽约80米的清水塘。清末,绍兴著名乡贤陶浚宣眼光独到,利用采石场筑起围墙,对水面稍加拓宽,遂成山水相映的东湖。东湖经过百年的人工装扮,成为一处巧夺天工的山水大盆景。</p> <p class="ql-block">1916年八月,孙中山先生还亲临陶社致祭。建国后,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到过东湖。郭沫若在东湖还留下诗歌一首:“箬篑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游览东湖的游客不仅会被如画的景色所吸引,而且还会被劳动人民手足胼胝创造的如此奇迹所感动。</p> <p class="ql-block">喇叭洞。</p> <p class="ql-block">仙桃洞。</p> <p class="ql-block">乌篷船是绍兴水乡的代表性船只,外形优美,凝聚着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它的黑色篷布和精致的装饰,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古典画卷之中。小巧的乌篷船穿梭在水与奇山异石中,犹如在诗画中行走。</p> <p class="ql-block">狭搽湖古避塘,全长约3.5公里,呈南北走向。它由实体塘堤、石桥、石亭相间组成,其中实体塘堤是整条避塘的主体,平面呈"S"形。塘身使用长约2-2.3米,宽0.4-0.5米的条石砌成,石条自下而上逐层收分,上面铺有青石板,石板间用榫卯衔接。</p> <p class="ql-block">明天启年间,一位石工在覆舟后发愿誓筑石塘,经过多次磨难,最终建成了这座被誉为“水上奇观”的避塘。如今,避塘基保持清代原貌,全长3.5公里,塘基以条石垒叠,上铺长约2米的青石板。每隔一段距离就筑有一座石拱桥,全段共计5座,并建有石路亭一座。当风起时,避塘的一侧湖面有浪,另一侧则无浪,船只可以从避塘桥进入无风一侧的湖面避风。清代嘉庆、咸丰、同治和宣统年间都曾对避塘进行修缮,如今它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状态,成为了绍兴周边的一个独特小众景点。</p> <p class="ql-block">昆山锦溪古镇,一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乡镇,被称为“中国民俗博物馆之乡”。与一般的古镇不同,这里湖深湖深,河巷纵横交错,景色极佳,南面与丁山湖和五宝湖相接,西面则与陈湖相连,构成了一片山水相连,街巷依水,桥巷相连的水乡风情。</p> <p class="ql-block">古镇中,现存的房屋大多是明、清两代的,大多是一、二层楼,青砖白墙,充满了古镇风情。</p> <p class="ql-block">丁宅</p> <p class="ql-block">漫步这里,仿佛穿梭在历史的长河中。古镇内的深宅大院,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湛的工艺,让人惊叹。昔日家族的豪富,在这些遗存的宅院中仍可窥见一斑。精致的槅门、雕刻精细的窗棂,无不显示出昔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昆山千灯古镇是一个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镇,自古钟灵毓秀,人文苍萃、物阜民丰、风物清嘉。是明末清初杰出思想家、学者顾炎武的故乡,也是世界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奥灶面是江苏省昆山市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苏菜,该菜品被称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既然到了这里,必须品尝一碗“奥灶面”。</p> <p class="ql-block">千灯古镇内的重要景点之一:延福禅院。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距今已经一千五百年,原名波若寺,一直到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才改为现在这个名字。</p> <p class="ql-block">徐福纪念馆。有两个传说:一是,公元前210年,徐福奉秦始皇之命乘船东渡日本,途径千灯,在这里休整;二是,据说徐福之子徐延在这里定居繁衍;且不管真实性如何,千灯与徐福东渡日本是肯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p> <p class="ql-block">顾炎武旧宅。顾炎武历经明末的社会动乱,清初的“剃发易服”,一生颠沛流离,他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激励着每一代仁志之士,其爱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故居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后因某些原因被毁,1984年修复,整个建筑朝东落西,为五进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筑,大家看这横梁,尽显建筑美学!故居前就是千年石板街,后面就是顾炎武墓地和顾园。</p> <p class="ql-block">五月前,结束江南水乡行,下午驾车于傍晚返回南京。</p> <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28日于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