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的书法兴趣之(2)</p><p class="ql-block">----临贴,寻根问祖</p><p class="ql-block"><br></p><ul><li>书法五千年,传承的有五种书体。</li><li>篆隶楷行草,你学什么,需要站边选队。</li><li>我涂鸦时,什么也不知道,就知道用毛笔在报纸上乱画。其实就是用毛笔写钢笔字。</li><li>后来涂鸦已经不能只满足报纸了,而且自己也感觉到需要选择一种适合自已的书体练练。业内人士告诉我,要学好书法,必须对书法知识有个全面的了解,否则,你也学不好。</li><li>在书法知识上我是张白纸。零星听到点也是一知半解,好在白丁也有好处,可以自学补救。因此,我选择了三种办法来把这张白纸涂满。</li></ul><p class="ql-block"><br></p><ul><li><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一,恶补,向法贴要答案。</span></li><li>我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批有关书法的书,什么《书法入门字谱》,《草决百韵歌》,《翰墨风神》,《真行草每日一字》,《历代小楷精选》,《草决刻章法》等好几十本,一本一本地来研究,用自已的审美观点来评判,并在研究的基础去临习,看看那种书体最适合自已。</li></ul><p class="ql-block"><br></p><ul><li><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二,溯源,求真相问源头。</span></li><li>中国书法承传了好几千年,每种书体都有其演变和发展过程,这些过程是习书人要了解的,否则,你就不能登堂入室。</li><li>仓颉创造象形字,是字的始祖。据历史记载:轩辕黄帝兴起之后,黄帝的史官仓颉、沮诵受鸟兽足迹的启迪,搜集、整理流传与先民中的象形文字符号,并根据这些符号和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遂称为文字。这些文字根据其形态特点和构造原理,又分为单体象形字,合体象形字,抽象象形字,指事字和假借字。从这个意义上说,仓颉是字之老祖。</li><li>李斯书同文字,是书法的笔祖。《说文·序》中记载, 秦统一之前,“分为七国”,各国之间“ 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书同文字”的建议,命令禁用各诸侯国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为统一书体。后李斯又采用程邈创造的能打破篆书曲屈回环的形体结构的新书体——隶书。作为书法艺术,篆书和隶书一个承前,一个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其应用和推广都是在李斯的倡导下实施的。</li><li>仓颉,李斯都是对汉字,对书法发展有巨大贡献的人物。但几千年的书法发展,涌现过成百上千种书体,经过大浪淘沙,能流传的经典只有五体,每种书体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li><li>篆书。分大篆和小篆。</li><li>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特点。主要有三种:</li><li>(1)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其笔法瘦劲挺拨,直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li><li>(2)钟鼎文。殷周时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li><li>(3)石鼓文。</li><li>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主要是李斯组织研发的。</li><li>隶书,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相传是程邈在狱中整理,是他在篆书的基础上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画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就是将篆书圆转的笔画改为方折,使书写速度更快。达到字形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的效果。</li><li>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草书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未,张之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距,纵任奔一,赴速急就。</li><li>行书。行书大约产生在东汉未年,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是为了弥补楷书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难以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li><li>从行书的产生、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形成独立的"行法"。这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别。行书无法却有体。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从而达到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的实用目的</li><li>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于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古隶演变而成,其字形更趋简化,由扁改方,笔划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其特点是规矩整齐,所以称为楷法。楷书是最晚形成的书体,始于汉末,通行至今,长盛不衰。近代更加完美,到唐代就规范化了。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钩)等壁画,结构上更趋严整。一直沿用至今。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欧阳询),虞体(虞世南),颜体(颜真卿),柳体(柳公权),赵体(赵孟附)等。</li><li>纵观中国书法的五大书体,它们都是在历史长中河逐渐形成的,而每一种新的书体的形成都是从过去书体中裂变产生的,但他们并不是递进关系,不是后一种书体的产生就是对前一个书体的发展。他们是一种平行的关系。</li><li>书体将来还会有创新发展,但不管未来会裂变成多少种书体,但楷书永远是中国书体的定海神针,是以后书体裂变的基石。</li></ul><p class="ql-block"><br></p><ul><li><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三,问书法大家。</span></li><li>当代的书法大家为了传承中国书法做了大量工作。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从中国书法的来源,各种书体的演变过程,到各种书体的线上培训都做得十分到位。为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创造了极为方便的条件。你想查什么,很快就能找到答案。</li><li>了解了中国书法的历史,你就会感受到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你就会自觉地去做中国书法的传承人。</li></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