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几年开车路过抚州,在一条村道旁发现一座古建筑孤零零戳在路旁,里面放置了一些弃用已久的农具,经过入内仔细观察一番,从房梁上书写的端正楷书内容可知这建筑修建于清光绪元年,好像是某家的子孙为老人祝寿而捐资修建的,但一直不知道这房屋到底有什么实际用途,直到最近经询问才搞明白,原来这叫街亭,也叫路亭、茶亭、风雨亭,是古代一些当地的乡绅为积德行善、供行路的人避雨、歇脚而出资捐建的,乡绅们建好街亭之后就会有一些行善的老人设个茶摊供路人解渴,所以也叫茶亭。同时,这个街亭还有标识路程的作用,在古代,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路人避雨歇脚的同时,此处也成为人们送别亲友在此话别的地方,遥想当年,多少俊男靓女哭哭啼啼依依不舍互道衷肠而长亭相送,有些情节至今仍被传为佳话。</p><p class="ql-block"> 长亭相送,不知起自何时,但这让我想起西汉时的奇女子卓文君,她因为听到才子司马相如在众人面前弹奏了一曲《凤求凰》而义无反顾的连夜和他私奔成亲,后来司马相如远赴京城做官,二人长亭一别天各一方,卓文君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怨郎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据此,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这段佳话说明远在西汉时期长亭相送就已经是街亭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有证据显示这种文化一直延续到民国,因为民国时期有一首歌中唱到: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p><p class="ql-block">(东拉西扯之作,仅供朋友圈嘻哈一乐,不足为据哈)</p><p class="ql-block"> 京城闲客2024.4.23于江西九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