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印象| 洪安茶峒 边城风情

江边

<p class="ql-block">  茶峒,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与重庆市秀山县和贵州省松桃县接壤,2005年茶峒正式改名为边城镇。这里风景秀丽,山清水秀,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沈从文先生的中篇小说《边城》让茶峒名扬四海,成为众多游客心中的理想之地。</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9日下午来到了边城,感受大师笔下的风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  《边城》书中一开篇这么介绍茶垌: 由四川(今属重庆)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今天的茶峒当然已今非昔比了。</p> <p class="ql-block">  古镇上现在有两座牌坊,分别匾额为"边城”、“茶峒”,我们巳经知道茶峒是古老的名称,而边城是根据沈从文大师的小说所带来的名气所改的名字,显然是为了发展旅游业,有意而为之。据说可能是因为茶峒这个名字太有味道了吧,当地人们还是更愿意称之为茶峒。而边城这个名字,是属于沈从文的,它存在于故事中,也深深印刻在游客们的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  从茶峒牌坊出来下阶梯去清水江边,沿河岸有长长的一线古城墙。茶峒由于地理位置险要,自古就是兵家要塞,1802年这里建成了一座石堡城,全以青石筑成,坚固巍峨。</p> <p class="ql-block">  城墙上有小船模型供游客打卡。这种小船称为划子船过去都用作打鱼,又名“三板船”,顾名思义是三块木板就可以做成的船。这种小船无桨无舵无篷,最多可容三人乘坐,一根小竹篙就可以把舢板驾驶如飞。所以舢板如一片树叶,还有“水上漂”的称号。舢板船虽小,要驾驭好却绝非易事。能驾驶好舢板船的,都是河边驾船的行家里手。</p> <p class="ql-block">  下到了河边,看上去河水碧绿清澈,青幽平静。这条河本地称为茶峒河,发源于贵州省松桃县,茶峒及上游段名为清水江,河道中心线为湖南、贵州的分界线。到了茶峒及下游,称为花垣河,河道中心线为湖南、重庆的分界线。同时,茶峒河也是酉水的一条支流,因绕茶峒古镇过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往前走去"一脚踏三省″地界石。江面上方有跨江而过的茶洪大桥。茶峒是过去湘川公路湖南段的终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里也是出省的中转站。那时候没有长途汽车,只有短途,去重庆那边都得在茶峒转车,人行走过桥去后乘上去重庆的车。</p> <p class="ql-block">  茶洪大桥原来是木桥,1949年刘邓大军到达茶峒,国民党烧毁了大桥,解放军就坐船,搭浮桥过河。新中国成立后,重建了木桥。上个世纪60年代才建的石桥,下面的桥墩还是原先的桥墩。现在此桥经改造后已是G319国道的重要节点。</p> <p class="ql-block">  河边有陡峭的台阶可上到茶洪大桥的桥面上去,据说步行过桥在桥面扶栏看茶峒、洪安古镇及清水江两岸景色非常美丽,两端桥头各有牌坊界石分显湖南重庆省界标志,我们因时间问题只能是选择去坐游船后再逛洪安茶峒老街了。</p> <p class="ql-block">  过了茶洪大桥后看到对岸的河那边即是贵州的地界了,这条河从贵州梵净山奔腾而来,全长187公里,一路翻山越岭,跌宕起伏,流经边城茶峒时,水势变得舒缓、平静,河水清澈澄明,成为了贵州湖南的省界河。</p> <p class="ql-block">  来到河边平台上撩一撩清江水感受其水温。在阳光的照射下,河水呈现出翠绿色,水温清凉,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清水江宛如一条翡翠腰带,将两岸的山水装点得更加幽美。</p> <p class="ql-block">  河边的长廊上摆上了八仙方桌,坐在长条凳上,三五知己,沏上一壶茶,斟上两杯酒,在这碧绿的江水旁,品赏讨论着大师的故事,等一城烟雨,渡一世情缘,领略着期待与等待的意境与情感。</p> <p class="ql-block">  远远的看到了"一脚踏三省″的边界石。导游介绍说这只是在湖南境内立的这么一块标志石。真正的边界石应该在河的中间,但是这不容易做到也影响航运。河对岸有个小亭中也有块边界石,那一个点至少标志着贵州与重庆两省的边界。</p> <p class="ql-block">  无边之城,千年守侯,只为等你。一部《边城》让茶峒走进了人们的视线,茶峒因《边城》声名鹊起。每年旅游旺季,全中国、全世界的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回想翠翠和爷爷的故事,回想往昔的边城。</p> <p class="ql-block">  这块石头的上方伫立着一块高约2米的石碑。上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草体大字。水利风景区是以水域为依托的观光、度假区域,国内目前已认定二十批共658处景区,此处就称为边城水利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  这里已成为游人“一脚踏三省”的网红打卡点。一脚踏三省,一鸡打鸣三地醒。在此处重庆洪安镇、贵州迓驾镇,与茶峒隔着清水江相望。三地鸡犬相闻,只需几分钟就能从茶峒码头过江进入重庆,再步行几分钟又进了贵州。</p> <p class="ql-block">  边城茶峒美如画,清水江畔鱼儿香,一日游遍湘渝黔,一鸡打鸣三地醒。鸡鸣三省之地,游人来来往往,沸沸扬扬,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峒虽小,却有着大世界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  坐上游船满怀憧憬畅游江上,青山滴翠、碧水含情,临水而建的吊脚楼错落有致。老码头涛声依旧,小游船晃晃悠悠,好一个水墨画般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小游船在对岸重庆地盘的小码头靠岸后,下船看到还剩有重庆洪安春节期间过大年的打卡牌,与祖国各地的欣欣向荣气氛一样,红红火火的颜色衬托着热热闹闹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  来到重庆这边的洪茶渡口。渡口有130米宽,目前此处还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且是一个红色景点。当年刘邓大军进军川渝打下了对岸茶峒以后,这条沈从文笔下充满诗情画意的清水江,却成了大军行进路上的拦路虎。正是在这里在当地百姓帮助下找来8只称为“娘娘船”的民船,4只并1只,装成了两只简易渡车船,往返渡车,这才使得几十万大军,数千辆军车、炮车,用了七天七夜渡过清水江。</p> <p class="ql-block">  来到码头江边,可以看到对面茶峒岸边偌大的岩石上,镌刻着遒劲有力的“边城”二字,红色字体,色彩耀眼。然而看到这两个潺潺绿水映衬下的红色大字脑袋中闪闪而过的却是翠翠的那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p> <p class="ql-block">  码头上有一座红色的语录塔矗立。据说这座红色的塔形建筑修建于1968年,塔身为六边形结构,塔顶立有一颗象征革命的五角星,塔身六角棱面上方都是领袖像,下方是语录及口号等,猛然一望构成码头的独特风景。</p> <p class="ql-block">  码头形状奇特的石头上刻着“拉拉渡”三个字,下方石座有摘录自沈从文小说中对翠翠爷爷对待客人给过渡脚钱的描叙,凸显了湘西普通老人的人性善良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  站在码头高处可全程看到江面上的渡船行驶。拉拉渡是湘西一种独特的过渡方式,一根横跨江面的铁丝,连接湖南边城镇和重庆洪安镇,不靠划桨,不靠撑篙,全凭一只带凹口的木棒在一条贯通两岸的铁丝上一来一回就可以将一船的乘客送达彼岸。</p> <p class="ql-block">  游人们都在码头石头上坐下摆出表现等待意涵的模样。《边城》这本书的结尾是这样的: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会回来!”开放式的结局,翠翠的痴心等待,这一切均形成了游客们来边城最深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  “拉拉渡”古码头为千年古渡,千百年来承运着湘黔渝边区过往行人客商及货物。爬完三十级石台阶上来,正是在这条路上,重庆人、贵州人、湖南人,以及外地来赶场的,背着棉花、棉纱、布匹、杂货、海味等货物从彼岸而来,交易后,带着上好的药材、山货、桐油、五棓子等产品满载而归。</p> <p class="ql-block">  百多米宽的江面,一江碧水的原生态美景,民风淳朴、山川秀美,宛如一幅宁静、幽雅的山水画。承载着乡愁记忆的"拉拉渡″仍然吸引着大批游人纷至沓来,沉浸在大师描述的“边城”意境中,感受着″拉拉渡″所承载着的人生期待。</p> <p class="ql-block">  洪安边城即洪安古镇,其实小到只能称之为洪安老街。古镇虽小但确为渝东南门户。沈从文的家乡是凤凰县,所以后来人们都把凤凰古城当作《边城》的原型,其实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不是凤凰,而是这个“鸡鸣三省”的三边小城。洪安古镇和茶峒小镇一起构成了作家笔下描述的那个古朴的原生态边城小镇。</p> <p class="ql-block">  语录塔是那个年代的特殊印记,在这边缘古镇还能保存下来,现在这座语录塔是整个渝东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语录塔,并且已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湖南和重庆都在清水江中开行了小游船,载着游客观赏江两岸原生态的美景和吊脚楼风情,聆听感受一脚踏三省的故事和传奇。艄公告诉我们说他们的行业规矩两省的游船客人可以到对方上岸但游船必须马上返回不能接客,这些年来和谐相处共同促进着旅游业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开始逛逛洪安老街。码头附近一眼看过去似乎洋气一点,有民国时的洋房伫立街边。解放前这里设有复兴银行和永诚、益和、复康、集丰四大商号地,当年的洪安非常繁华,曾经有“小南京”、“洪安市”之称。</p> <p class="ql-block">  街旁的边城鱼庄。一锅煮三省是边城最有名美食,非物质文化遗产,别名洪安腌菜鱼因发源于洪安镇而得名。这道美味佳肴的食材选用了湖南的鱼、贵州的豆腐、重庆的农家腌菜,故称为"一锅煮三省",是体现三地"和谐"的象征。这一锅鱼里汇集了三省的水土人文,辣椒的红、豆腐的白、酸菜的香完美结合,吃过之后让人唇齿留香,久久回味。</p> <p class="ql-block">  二野司令部旧址就位于老街上,解放前为复兴银行,解放后为县农业银行洪安营业所。1949年11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第二野战军司令部曾设在此处。2011年,该旧址与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纪念馆和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纪念碑一起被评定为"重庆市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同时也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 <p class="ql-block">  二野司令部旧址(复兴银行) 内保存有刘伯承、 邓小平两位首长居室, 以及工作部署手迹、 生活用品、 二野部队向群众借粮票据等厚重的廉政文化历史文物, 通过实物展示、 史料图文、 人物简介、 红色书籍等资料进行展陈。</p> <p class="ql-block">  该建筑坐南朝北,为四合院布局,砖木结构,硬山式顶,亭式梁架。院内后墙上有刘邓大军渡秀山洪安镇清水江的大型壁画,展现出解放军勇往直前解放全中国的英雄气慨。</p> <p class="ql-block">  室内有刘邓首长居室及部分生活用品展柜。1949年11月28日刘、邓率二野前指离开常德,沿川黔公路向重庆方向前进,11月30日到达洪安指挥大军横渡清水江。</p> <p class="ql-block">  简朴的居住条件表现出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的艰苦奋斗作风。展馆内还有个“镇馆之宝”——二野部队向群众借粮的“借粮证”。小小“借粮证”上承载的刘邓大军清廉本色的故事,其背后凸显了为民、务实、清廉的革命情怀。</p> <p class="ql-block">  复兴银行斜对面有一休闲广场和戏楼,戏楼又称万年台,作为老街的一种演出场所和文化中心,大到逢年过节、小到各类祈年节令,人们都要以唱戏、玩灯或表演土家族、苗族各类歌舞,来供奉诸神或表现自我。洪安民众自古即有热爱歌舞的集体趋同性,若逢节庆,"万年台"就成了演花灯戏、辰河戏、阳戏、灯儿戏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当年水路繁盛时期,老街上的复兴银行是洪安古镇商贾云集,富足一方的标志。解放后作为洪安边城的红色故事见证地已经存在了几十年,外观尽管已经不再那么完整,但是它的威严风骨依存。</p> <p class="ql-block">  边城文化馆前还立有胖大叔邮筒可为游客们自己寄出一封边城行的记忆信。由于时代的发展,这种邮筒也是我们这代人的一个回忆。而在沈从文描述的上世纪三十年代,边缘小镇这样的通讯设施也没有,想起翠翠的痴心等待,心酸的感觉又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洪安老街上。据介绍民国30年(1941年)以前,洪安没有街道。次年开始地方行政与各商户合作,成立了"建街委员会",随后大兴土木,建成"裕康"、"和丰"、"怡和"、"集丰"、"永昌"、"泰昌"、"福康"等10多家商号以及相应的官房民舍,才形成了目前街面。</p> <p class="ql-block">  老街有大小四合院24座,封火墙40堵,青石条阶梯480步。老街上的房屋均为木质结构,屋顶翘角、木格窗花、旧样式商铺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老街封火墙为火砖建造,高过房顶,造型独特,防火性强。</p> <p class="ql-block">  一本书的影响让人们将这斑驳老街挂冠为中国的初恋之城,最纯洁的姑娘在这里等待着那位可能永远不会回来、也可能明天就回来的情郎,这样淒美的初恋展现出的却是人性的善良美好,在这个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人们来此在这"爱″与“美”的理想艺术氛围中憧憬着自己的初恋。</p> <p class="ql-block">  街边的民族服装租凭店中款款服装都让人感受到翠翠的形象。作为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翠翠是作者理想人生形式与理想爱情形式的寄托。她是一个天真无邪、自然善良、情窦初开的少女,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理想的艺术形象。今天逛街的人不是很多,没有看到穿着这样服装走来走去的打卡姑娘,但看到这些精美的民族服装也可以帮助人们完善脑海中的翠翠形象。</p> <p class="ql-block">  这一段曾是老街上最繁华的地段,这个荞丰酒行门前有酒瓶模型。相比于对岸的茶峒老街,导游介绍说洪安显得更加安静古朴,这里住着很多原住民,游人少,没有浓重的商业气息。</p> <p class="ql-block">  来到老街不仅是重温《边城》故事,同时也能品味老街的厚重文化,古朴民风。街旁的土家织锦工坊里“西兰卡普”的非遗传承在此延续,是一种不用织布梭,全靠手工的复杂技艺。</p> <p class="ql-block">  文旅产品展示中心今天没开门,古镇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及少数民族的风情民俗加持,文旅产品相信会很丰富。依托“一脚踏三省、三省共一城”的独特禀赋,洪安在旅游业态开发方面下足功夫,不断擦亮“书中边城·画里洪安”名片。</p> <p class="ql-block">  老街上最气派的宅院要数祝家大院,原是民国时期洪安大盐商益和号盐栈老板祝茂荣的私家宅院。刘邓大军入川后,这里成为大军的作战指挥中心,为胜利解放整个大西南作了重要的决策部署,其意义重大深远。解放后,它一度成为洪安区公所,现在是刘邓大军跃进大西南旧址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  陈列馆这边还有个门开着,走马观花看一下,里面有作战室的沙盘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还保存着中共秀山特支(地下党)和刘邓大军解放秀山后,当时留守秀山的西南服务团生活、工作的图片资料和文字介 绍,以及中共秀山自治县历史,珍藏各类革命纪念文物 200 余件。 </p> <p class="ql-block">  洪安老街为石级梯街,沿街两旁青砖黑瓦,庭院深深。房屋两旁均有高大结实的封火筒子,其造型独特,高过房顶数米,防火性能极强,无论其中的哪一座房屋不慎失火,火势都不会向两旁继续延伸,充分体现了洪安先民聪明机智的自救能力。</p> <p class="ql-block">  要走过多少路,看过多少风景,才能遇见你!洪安的独特地理优势人文风情让大量的游客纷至沓来,追寻沈从文的文化足迹,没有到过边城的人,那是一个梦,到过边城的人,那是一首诗。</p> <p class="ql-block">  洪安老街不是很长,却有它的特点,整街是依山而建,有上坡下坡,不能一眼欲穿。整条老街长约千余米,地势时缓时急,别有韵致。站在高处的街面上,前瞻后顾均为鳞次栉比的封火筒子,参差不齐的排列在街道两旁,建筑群落规模非同一般。</p> <p class="ql-block">  据说,镇上曾有24座四角天井,民国期间和特殊年代损毁较为严重,但至今仍有数座保存完整。踩着坚实厚重的石阶拾级而上,完全是一个远离喧嚣、返朴归真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青砖黑瓦,前店后宅,庭院深深的古建筑古色古香,安静的古街沧桑的色彩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变得缓慢而静止。</p> <p class="ql-block">  逛老街仿佛就在读边城故事,在这充满历史韵味的古镇里,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善良淳朴。他们用心去经营着自己的生活,用情感去温暖着这条老街。街边看到的一个又一个美好的瞬间,这些瞬间让人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和善良。</p> <p class="ql-block">  自古代商业繁荣以来,这里留下了许多老字号,传承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老街的宝藏店铺可以说都是百年老店,当年洪安这边老街经整修开街后非常红火,永诚号、益和号、复康号、集丰号等大商号垄断了边贸市场,反而将湖南那边茶峒老街冷落了。</p> <p class="ql-block">  老街上下山坡均为青石板铺路,两条河流环绕老街穿镇而过,这些民居都为百年古建筑,吊脚楼、屋顶翘角、木格窗花、旧式的风格均体现出深厚的民族建筑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走过一段平坦街后就来到了石级梯街。这段石级街道共有六十五个梯步分属于七个平台。街道两边是梯次衔接的封火筒子院落,分别是龙姓、邓姓、付姓等人家商铺。</p> <p class="ql-block">  来到顶部平台又是长约百余米相对平坦的街道,两边仍然是封火筒子房子,住有秦姓,龙姓等商家。这一片古建筑是方圆几百里附近少有的古建筑群,这些房屋构建科学,建筑缜密,具有较强的民间建筑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p> <p class="ql-block">  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静静地坐在老街上让人感受了独特的享受。仿佛能够穿越时空,置身于小说中的世界,感受那份深深的情感纠葛。</p> <p class="ql-block">  2010年底,此处的秀山县引进“重庆边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0亿建设洪安边城旅游景区,重点打造“洪安老街”,力图还原再现“边城”。至2011年10月老街打造初见成效。如今的民居风貌古朴典雅,木门、木窗古色古香,珠圆玉润,细腻光滑,加上仿古造形,为古镇增添了浓郁的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  古镇街边随处可见毛主席的经典话语,以及服从党,听从党的铮铮誓言。这也是那个时代古镇人民对共产党的最深切的敬意与感激的表示。置身于此也可亲身体会到一种红色氛围。</p> <p class="ql-block">  又回到了万年台前的休闲广场。坐下来感受非遗古镇的前世今生。岁月留痕,无论多少人和事随风飘散,总有一些记忆留在那斑驳的沧沧老街之中。</p> <p class="ql-block">  洪安古镇已晋级国家级非遗小镇,地方政府坚持旅游兴镇,把非遗文创产业打造成为镇经济产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非遗项目"秀山花灯”是集歌、舞、小戏、曲艺、杂技、吹打、仪式为一体的综合类民俗表演艺术,用彩条编织花灯也是其重要的一环。</p> <p class="ql-block">  来到广场边古色古香的"美人靠”长条椅上休息一下,老街一路上上下下走过来,在不一样的苗寨风情和土家特色中感受到了大师笔下的风土人情及一种简单纯朴的人情味。</p> <p class="ql-block">  洪安这边最具特色的莫过于“三不管岛”。这个岛屿因为多年来没有明确的归属和管理,解放前一直是悍匪、山贼、犯命案逃犯的避难所,历朝历代许多民间纠纷、矛盾得不到解决,双方均相约来此岛一决雌雄。因岛权属不清,无论死伤,四川、湖南、贵州官府均不过问插手。</p> <p class="ql-block">  过去这个岛上乱石遍地,杂草从生,还常常因河道改变而移动位置。而今“三不管岛”早已是观景休闲住宿的绝佳场所,过去的故事仍在流传、旧时的风物依然保持,岛上现在主要由秀山管理的这家酒店在迎客经营。</p> <p class="ql-block">  通往岛上的风雨廊桥上一副对联诠释了这段历史:“湘不管,黔不管,我馆;山也转,水也转,文传。”如今岛已归属重庆秀山洪安镇管辖,早已不是三不管地带,但是与"三不管”相关的地名倒是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站在风雨桥上看镇边的小溪及远处的山峰,按照小说的描述,当年的拉拉渡应该在这样的小溪上。书中说: 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p> <p class="ql-block">  三不管岛为三角形沙岛,面积近两亩。随着周围景区的旅游开发,上岛建起了土家特色的风雨廊桥,岛上建起了酒店,包括三不管岛在内的整个边城景区,如今都是度假、旅游、体验慢生活的理想地。</p> <p class="ql-block">  在三不管岛上看对岸茶峒的古渡口。茶峒古镇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小小蓬船。河中涨了春水,码头及步道被淹,人们则必须在岩石边下船后搭梯子爬上城墙。</p> <p class="ql-block">  在岛上俯瞰河面,粼粼的清水江上,老梢公娴熟地把控着船只,悠闲地穿梭于山水之间。抬头望去,入眼的是远处的茶洪大桥,鳞次栉比的特色民居古建筑、旖旎如画的山水风光、络绎不绝的探春游客……</p> <p class="ql-block">  眼前横亘着贵州高原气势磅礴的万千大山,两岸树木葱茏,清水江从峡谷深处中奔腾而出,船只往来于水上,出没于峡谷逶迤之中。碧波荡漾,船筏游弋,轻快惬意,自在神往。清代诗人曾有诗曰: “蜀道有时尽,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蜀道、黔地、楚天三物并列,生动地描绘出洪安镇“一脚踏三省”的地理特点,站在三不管岛上从高处看过去深有同感。</p> <p class="ql-block">  站在此处还可看到翠翠岛是清水江中另一沙洲孤岛,宛如一艘停泊在清水江上巨轮,占地17亩,岛上绿树成荫,小径蜿蜒,极富诗情画意。岛上立有翠翠雕像,还有以《边城》内容为题材的壁画。汉白玉翠翠身影,与大黄狗相伴而立,深邃的目光凝视着涛涛远去的碧波,等待着她心中的期许。</p> <p class="ql-block">  看对岸茶峒河边的河街,吊脚楼鳞次栉比,高低错落,许多都是百年老房,房基墙高,石头垒砌而成,多为木质结构,楼门台基高,楼门开高,或许防洪涝,或许防匪防盗。</p> <p class="ql-block">  岛上的酒店环境清幽,门前花红柳绿,春意盎然。本身就处于4A级的风景区内,四面环水,融合古典建筑与现代设计的装修风格,完善的功能配套和先进的专业设施设备为客人提供了舒适的度假条件。</p> <p class="ql-block">  边城之美,让人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青山小溪,巍峨而柔美;青石古道,整洁而雅致;吊脚楼古色古香,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廊桥屹立,见证了古镇的悠久历史。时光荏苒,古韵犹存。</p> <p class="ql-block">  边城的自然风光,宛如一幅变化万千的画卷。青山绿水间,秀美的景色与天地交相辉映,风的轻拂,雨的滋润,让小城风情万种,美丽如画,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回到了风雨桥头,斑驳的色彩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承载着丰富的人文气息。它是人类情感、智慧与艺术的结晶,人们越来越多的领略到了其永恒魅力和独特价值。</p> <p class="ql-block">  回到大戏台前,斑驳的痕迹仿佛诉说着曾经的辉煌,随着时光拉下了帷幕。而眼前所看到的除了它的古朴,更多的是渗入心灵深处的那份宁静。</p> <p class="ql-block">  从古镇导览图上可以看到已经遍布了不少景点。古镇的自然资源、建筑风格、人文设施、风俗民情和独特文化气质应该得到弘扬、保护、传承,这张享誉世界的文化名片,也正在成为大湘西一张响当当的旅游名片。</p> <p class="ql-block">  回到拉拉渡坐船过河,上船后找船工尝试并摆拍拉船动作。《边城》中这样描写拉拉渡,“渡船头竖了一支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地牵船过对岸去。”而现在是船篷的两端各有一个铁环,一条钢缆从两环中穿过,各系于两岸。过渡时,掌船人站在船头,用一只凹口的短木棒搭在钢缆上一拉一拉,船就缓缓驶向对岸。</p> <p class="ql-block">  船靠岸来到茶峒古码头文保碑前。千年岁月,茶峒扮演过湘西水陆咽喉、军事重镇和商业古镇“角色”。穿越时空,码头上仿佛仍能感知远道逆水而来水手悦耳雄壮的号子声,善良好客古镇人家招待上岸船家水手的酒香茶香。</p> <p class="ql-block">  码头刚上岸即面壁茶峒的古城墙。史料记载,当年茶峒协副将围山筑城,设东西南北4门,门楼上建4座炮台,420个垛口。古城墙和清水江,作为一道防卫屏障,有力的保证了人民的安居乐业,地区的繁荣昌盛。</p> <p class="ql-block">  走进茶峒的大街小巷,屡经岁月洗礼,沧桑而具年代感。被无数人踩得清幽发光青石板,用其特有肢体语言诉说着悠悠古韵,行走在其上发出清脆悦耳声音,充满节奏韵律。</p> <p class="ql-block">  砖木结构古建筑的吊脚楼,高跷屋角匀称隔空相对,天然和美,古香古色。房屋就地取材以木材为主,包括门窗柜台从来不用油漆,年年涂刷金色桐油,有些老店铺木质大门墙壁已被桐油渗透至木质组织而呈深茶色、褐黑色,自然朴实。</p> <p class="ql-block">  茶峒成就沈从文,沈从文也成就了茶峒。走进沈从文茶峒旅居地,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上世纪20年代,沈从文14岁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的武陵山区。随军队去川东驻防在茶峒停留3日走街穿巷,了解民情、感知民风,茶峒的人和事留下深刻印象,难以释怀。12年后他将茶峒、沅水、酉水、武水所见所闻及情感融入《边城》,成为满满异质文化与田园诗歌的脍炙人口美文。</p> <p class="ql-block">  《边城》首次出版于1934年。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边城》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还被日本、美国等40多个国家翻译出版,并被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1985年凌子风执导《边城》同名电影上演,《边城》影响进一步扩大。</p> <p class="ql-block">  正是边城茶峒的“那山,那水,那吊脚楼”给予了沈从文创作的灵感。《边城》以茶峒风俗民情为蓝本,描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借助美好乡村生命形式,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哲学观念。</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文学爱好者的必访之地。旧址内的这些陈列展览,可以实地感受沈从文当年在此旅居创作的情景。对于沈从文来说,边城是一本书;对于翠翠来说,边城是一个梦;对于游人来说,边城则是一个洗礼心灵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行走边城,沈从文大师的书籍、小说人物雕塑、经典语句刻录,比比皆是。一部《边城》,让茶峒成为了国内外读者向往的诗和远方,更成了茶峒的金字招牌,为茶峒打造了具有世界魅力的“文旅IP”。《边城》故事虽已翻篇,但故事中人间真情与爱,与人为善,至纯至真,历久弥坚,耐人寻味,满满真善美韵味。</p> <p class="ql-block">  来到了河街上。这里千万年流水将河卵石磨得圆润光滑,河岸人家就地取材,筑基垒屋,修堤建城。古街古巷,曲径通幽,青石清幽,沧桑古雅,吊脚楼飞檐翘角,古老店铺拥杂相连,隐隐窥见当年繁华。</p> <p class="ql-block">  河边也有各种小景观点缀着边城。大师的小说给古镇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换个角度看,也对古镇开发建设划定了更为苛刻的“红线”。这些年,三省(市)携手同心,清水江再泛清波。通过适时“造景”“布景”“换景”,让游客更能体味到上世纪30年代的古朴《边城》。</p> <p class="ql-block">  坐在岸边也可看到翠翠岛上的文学艺术中心正在建设还没有完工。中心如同一本巨大的书籍,通过艺术化处理将多版本多语言的《边城》书籍封面立在翠翠岛之上。可以从新修的江中汀步走上翠翠岛,就如同走进了书中《边城》。</p> <p class="ql-block">  茶峒这边也有一个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的指挥所旧址。进入里面参观,可以追溯红色记忆、了解红色人物、聆听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文物都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里感人的军民鱼水情。</p> <p class="ql-block">  来到江边再次看看对岸的三不管岛和风雨廊桥。长期以来,一衣带水的洪安与茶峒人民交流日久,民风相近,具有独特的“边城”味道。曾有名人这么评价:“在湘渝黔的交界处,洪安与茶峒隔河相望,犹如一对令人艳羡的璧人,忠诚地实践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诺言”。</p> <p class="ql-block">  身后河对岸还有渡江纪念亭,是一座双层六方亭,重檐翘角结构。1949年11月8日开始,在此处用“娘娘渡船”反复车渡,花七天七夜几十万大军胜利渡过清水江。为纪念解放军渡江胜利,2011年在此处修建了“渡江亭”。</p> <p class="ql-block">  秦峒遂道口向茶峒挥挥手说声道别。来到这里对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更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受。追寻沈从文的文化足迹,欣赏湘西的风土人情,茶峒深深的吸引了我。</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茶峒依然保持着古老的风俗。据说现在是每逢农历五、十赶集,人们便从三省各地汇集而来,三五成群,形形色色。特别是那些盛装的青年男女,打扮得花枝招展,胸前的银饰和耳上的大耳环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仿佛是一幅鲜活的画卷。可惜今天还只是三月初一,在这个如诗如画的地方,我仍然希望能够看到大师笔下的翠翠和傩送重现眼前。</p><p class="ql-block">  《边城》是充满梦乡梦想的田园桃源,感染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令无数人倾心向往,追梦寻梦。不管曾经是否到过茶峒,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仪的边城。</p> <p class="ql-block">  晚上住宿到50公里之外的里耶古镇。晚餐后邀团友一起夜游古镇。里耶古镇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的最南端,地处武陵山腹地,湘、鄂、渝、黔四省市的交界之处。这里不仅是湘西四大名镇之一,更是一个被现代喧嚣遗忘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里耶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是土家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秦朝时,里耶作为洞庭郡迁陵县的县治,繁华一时,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在的里耶古镇正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访。</p> <p class="ql-block">  导游介绍晚上别的景点已关门,里耶古镇的明清古街区是古镇游的一大亮点,我们便直接前往这里。可以看到街区内小巷纵横交错,青石板路两旁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错落有致,商铺林立,保留着传统的风格和装饰,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湘西民族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西边牌坊走到南边牌坊,古老的木牌坊在夜色柔和的灯光映衬下显得更加古朴典雅。木质结构沧桑感的纹理在灯光下若隐若现,仿佛诉说着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明清古街巷总长3500多米,保存较好古民居910多栋,建筑面积31940多平方米。瞿家大院、同兴恒、唐福记、长九间、万寿宫、婆婆庙、摆手堂……一处处古建筑彰显着里耶曾经的繁荣。古镇建筑以土家族传统民居建筑为基调,是千里酉水流域码头古镇的典范集镇,2005年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p> <p class="ql-block">  早在清雍正以前,里耶就已经形成了商贸墟场,成为湘鄂川边区贸易中心和物资集散地。由于酉水河的便利,吸引了江西、四川、湖北和省内常德等大批客商云集里耶,贸易经商,修街建房。</p> <p class="ql-block">  在古镇中,客栈不仅是旅行者的休憩之地,更是体验当地风情和文化的重要场所。这些民宿保留了原始的自然风貌,推窗见街景的惬意让游客能够深入体验古镇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街区内油榨坊、染坊、印钞坊、银匠铺、酒坊等作坊众多,酱油铺也是古镇商贸繁荣的见证之一。这些古老的酱油铺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制作工艺和销售方式,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购买。</p> <p class="ql-block">  幽长的小巷在翻新后干净光鲜,两边排满木制房屋,还有不少土家风情的吊脚楼,仍住着当地居民。这条街也是电视剧《血色湘西》的拍摄地点。顺着延伸的街巷一路走到底,便是沈从文小说里说到的酉水。</p> <p class="ql-block">  迁陵是里耶的古老地名,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朝时期。书舍”一词通常指的是旧时供读书用的小屋或书院。现在的"迁陵书舍″是古镇中一处文化交流场所,书舍内部装饰古朴,充满了历史感,让人仿佛穿越回到古代。</p> <p class="ql-block">  街边的一串立体画表现古镇古老的街景,其逼真的三维效果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建筑、人物还是自然景观,在立体画的笔下都仿佛跃然眼前,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全国各地万寿宫都是江西籍商人的会馆。里耶的万寿宫建于明正德年间,原名水府祠,万历二年(1574年),江西籍商人捐资买地添建,更名为“万寿宫”。清咸丰十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占据此地后曾入驻此宫。</p> <p class="ql-block">  拥有上千年历史的古镇虽然商业气息并不浓厚,但仍有一些店铺和商铺保留了下来,它们保留了里耶古镇的传统风貌和历史文化,为游客提供了一些独特的购物和体验机会。</p> <p class="ql-block">  古镇内的建筑多为2-3层,以明清风格、民族人文特色为主,具有“吊脚楼、硬山顶、山墙、马头墙”等多种类型。一句"别有洞天"的题额恰如其分地描述了古镇建筑带给人们的独特魅力和深刻体验。无论是建筑风格、历史文化还是自然风光,里耶古镇都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  古镇上的石狮子威风凛凛,雄踞一方,代表着里耶的形象。里耶古镇在战国时期就是楚国扼守蜀楚通津的军事重镇,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原通往西南的重要水路通道。对峙前沿,军事要道,古镇像石狮一般雄踞一方。</p> <p class="ql-block">  夜色下的明清街区,宛如一幅流动的古典画卷,充满了韵味与神秘感。街区两旁的红灯笼轻轻摇曳,发出柔和的光芒,映照着古老的青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  随着水运逐渐被陆运取代,古镇也就渐渐没落。平日里,这里的游客似乎并不太多,比较安静。你可以在镇上悠闲地行走,望着这头顶满街的花纸伞,似乎也可感受戴望舒《雨巷》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夜晚的微风带着一丝凉爽,轻轻吹过脸颊,带走了白日的喧嚣与燥热。星星点点的灯光穿透雕花的窗棂,洒在精致的木门上,营造出温馨而幽静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建筑在夜色中显得更加庄重沉稳,飞檐翘角在月光下投下长长的影子。青砖黑瓦间,不时传来阵阵轻柔的古典音乐或悠远的钟声,仿佛时光倒流,让人沉醉于往昔岁月。</p> <p class="ql-block">  古镇上洋房风格的建筑反映了当地文化的多元性。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即是秦楚文化交融的见证者,也展现了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平衡与发展,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  葛元记国药铺也被称为立春堂国药铺,是里耶历史上最出名的国药铺之一,以其优质的药品和服务在湘鄂渝边区享有盛誉。现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体现了其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转一圈从北边牌坊走出古镇明清古街区。站在灯火阑珊的古街巷弄中,目睹那些历经沧桑的古建筑,心中不禁涌起对历史的敬畏之情。这是一次难忘的心灵之旅,在品味历史韵味的同时,也收获了对生活、文化和未来的深刻感悟。</p> <p class="ql-block">  里耶古镇的标志性景点之一是里耶古城遗址,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秦简,这些简牍上的文字记录了秦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是研究秦史的最关键性资料之一。可惜遗址近几个月来一直在维护修缮,我们来到古城遗址门前打了卡,就此很遗憾的结束了古镇夜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