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完成了电脑彩绘作业3 《韩哥(石人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韩哥(石人沟)/陈准民画</h3> <div><br></div>在朋友圈分享后,收到很多反馈,大家在点赞和鼓励的同时,也提出一些疑问:这是你手画的,还是照片?是你全部用手画的,还是在照片上修改的?如果是手画的,用的是传统颜料,还是其它? 简单的回答是:《韩哥》是我在电脑上、完全用自己的手画出来的。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细节。 <div><b><br></b></div><b>为什么用电脑?</b> 两年前,我学习铅笔黑白素描。今年我想进一步,学彩绘。开始时,我尝试了丙烯、彩铅、水彩等传统画法,结果发现它们的调色、修改十分麻烦,与随时可擦改的黑白铅笔画大不一样。<div><br></div><div>像我这样的高龄业余学画者,经常画几笔就会错一笔,修改起来太麻烦。尤其是彩铅和水彩,多次修改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用传统画法时,经常是心里有很多想法,笔下却无法表达,十分沮丧。<div><br></div><div>走投无路之际, 我发现电脑绘画的调色和修改十分方便,便马上购置了配套硬件:数位板与配套笔(相当于传统的画布和画笔)。</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数位板与配套笔</h3> <div><br></div>软件我选了使用者较多的Photoshop,即PS。原来以为PS只是修饰照片用的,因为其英文全名就是照相馆的意思,没想到其后来发展起来的绘画功能也十分强大。 <div><b><br></b></div><b>电脑绘画的优点</b> 对业余学画者来说,电脑绘画的最大优点是修改方便,不管画错多少次,再画一次就是,新的顺便就擦掉了旧的,就这么省事儿!<div><br></div><div>第二,不需传统颜料,只需一台普通电脑 + 数位板笔,无需专用画室,不会把家里弄的斑驳陆离,混乱不堪。</div><div><br></div><div>第三,调色便捷。画彩绘,需要快速准确地调出所需颜色。用传统颜料靠手工调,需长期实践、积累才能熟练掌握其技巧,我已过古稀,没这个时间。而电脑绘画软件里有颜色吸管、色轮等功能,可帮助画者很快调出所需颜色。</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Photoshop里的色轮</h3><div><br></div> <b>电脑绘画的难点</b><br><br>世上的东西都有两面,电脑绘画也是如此。绘画软件中有些功能可以帮人省去很多功夫,但作品往往有“电脑味”,给人的感觉是“不像是人画的”。<div><br></div><div>就像现在风行的AI绘画一样,其作品初看很惊艳,但看后总觉得不对劲,既不像照片,也不像是人用手工画的。 </div><div><br></div><div>因此,既要发挥电脑绘画不需传统画纸颜料、修改方便等优点,又能画出传统画法的“人味”,就是电脑绘画的最大挑战。</div> <div><b><br></b></div><b>初次尝试</b> 说画就画,首先画的是我的中学恩师——鲁平平老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鲁平平老师(中年)/陈准民画</h3> 作画的过程我记录在这篇文章里:<div><a href="https://www.meipian.cn/52b8gpsj?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为恩师画像》</a><br></div> 起初我分不清主次,以为所有部位都是画得越细致、越具体越好。后经专业画家指点,有所改进。<div><br></div><div>另外,我没经过传统画法的训练,根本没有笔触这一概念,导致这幅肖像有点“电脑味”。后来我才知道,笔触在传统画法中非常重要,它体现画家的个人风格,赋予作品以“人味”。</div> 第二幅肖像是演电视连续剧《繁花》里阿宝的胡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胡歌(《繁花》阿宝)/陈准民画</h3> 这次在详略、层次上有点进步,也开始讲究笔触,“电脑味”有所减轻,但总体上画得比较拘谨。 <div><b><br></b></div><b>加大难度</b> 两幅画完成后,我决定加大难度,要尽可能摆脱“电脑味”,更多地运用油画等传统彩绘技法,向现实主义画派(realistic painting)靠拢,也就是说,让画像更接近真实,更有“人味”。<div><br></div><div>专业作家画人像经常用真人模特,但我不可能,有谁愿意给让一个业余学画的老头当模特呢?只有一个可能:用照片当模特。于是,我从我拍摄的几百张人像中选了韩哥。</div><div><br></div><div>韩哥是我50多年前在长白山石人沟插队时结识的当地老乡。他心灵手巧,当年我们跟他学了很多农活。每年秋天进山,有他指点,总有吃不完的野果山珍。我三次返回第二故乡,都要去他家,2014年还给他录了像,拍了照。</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韩哥视频/陈准民摄于2014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韩哥照片/陈准民摄于2014年</h3> <div><br></div>选韩哥当模特是因为时他已六十多岁,有经历,有沧桑,有内涵,有故事。而且老年人的面容斑驳、皱纹纵横,颜色和光影变化非常复杂,比胡歌这样经历单纯、皮肤光洁的年青人要难画得多。但我想挑战一下。反正我已年过古稀,业余学画,成败都无所谓。 《韩哥》的起型(美术用语:勾勒所画对象的基本轮廓和特征)比较顺利。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韩哥》创作过程(1)</h3> 画皱纹是最大的挑战之一。最初几稿,额头上的那条纹路像刀疤,像肉虫,就是不像人脸上的皱纹。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韩哥》创作过程(2)</h3>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如果是彩铅或水彩,不知道会耗费多少颜料、画纸、时间和精力),皱纹终于像皱纹了。但每条皱纹的颜色和明暗都不同,还要继续细化。鼻子、嘴巴、头发、眉毛、胡子都是这样,都需经无数次的摸索,才能渐渐接近真实。<div><br></div><div>当然,最难画的还是眼睛,因为从中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灵魂。而且与常识相反,同一个人的两只眼睛在大小、形状等方面是有差别的。韩哥也是这样。要画出两只眼睛在构造和神态上的微妙异同,是很大的挑战。</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韩哥》创作过程(3)</h3> 为减少“电脑味”,我尽量不用PS里那些高科技功能,而是模仿传统的油画技法,用笨办法,一笔一笔地画,一点一点地“抠”。 <br><br><div>虽有照片做模特,但我没有照抄照片,而是把绘画当成一次创作。衣帽、耳朵等部位虚化,眼睛等关键部位细化。照片中韩哥的左眼没有高光,我加了一点微弱的高光,让他的眼神更立体一些。</div><div><br></div><div>总体感觉基本到位了。为突出人物本身,我把原来的家具背景换成抽象的色墙。<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韩哥》创作过程(4)</h3> 再对比照片,进一步改进眼睛等处的关键细节(感觉永远有改进余地)。最后,加上标题和签字。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韩哥》创作过程(5)</h3> Voila! 《韩哥》完成啦!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韩哥》创作过程(6)</h3> <div><br></div>以上是《韩哥》创作过程的简单回顾,希望能回答朋友们提出的那些问题。 朋友们的点赞、评论和问题都是对我的鼓励。有些朋友观察得很细。潘亚玲教授写道:“我个人觉得特别赞的细部:上额的头发、一大一小的眼睛、红鼻头、下唇中部干裂处、下巴上的胡须。”“最打动我的是‘韩哥’的眼神:半是希望半是落寞;半是欣慰半是惆怅,还有一点自嘲和机敏的狡黠。不知我看到的是不是真实的‘韩哥’?” 现实中的韩哥确实历经沧桑、性格多面。他心灵手巧,勤劳本分;他思维敏捷,有时显得有点狡黠,但不占别人的便宜;他性格内向,话语不多,但有时会说几句冷笑话。<div><br></div><div>不过,我画的时候可没想那么多,只是想尽量画得像一点。不知亚玲教授看了上面韩哥的真人视频和照片,是否会做出同样的联想?如果是,那你从《韩哥》里看到的就是真实的韩哥。</div>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鼓励。我深知我的学画之路刚刚起步,今后将继续秉持“活到老,学到老,乐到老”的精神,继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直到有一天画不动了,或想学什么新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