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赛雨山”这个名字 最先知道并被吸引是因为赛雨山茶叶的闻名,想去一睹茶园。后来知道了赛雨山的名字还有着一个与乾隆皇帝相关的传说,更多了一份好奇感,迫不及待地想去见识她的风貌。</p><p class="ql-block"> 记得第一次去赛雨山也是在几年前的一个春天。后来,几乎每年都要去至少一次,或春天或秋天或夏天,去看赛雨山不同季节里呈现的面貌色彩。喜欢静静地站在赛雨观前的菩提树下,放眼七仙湖与涨渡湖,会让人有一种视野开阔,清幽澹荡之感。远处烟波浩渺的湖面与近处茶园的翠碧相互交融,那种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愉悦确实无法形容。</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原本就一直想着在这个春天去拥抱一次自然,和小花小草打个照面,去共一次虫鸟的呼吸,听一次鸥鹭的鸣声,却一直因为琐事抽不出身。这次正好老年大学组织诗书画三个班一起去赛雨山采风,给了我一个抽身的理由和机会。能与一群琴心剑胆,文人墨客同行,这个末春也显得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 因为时间关系,我没去学校集合,很不好意思地在中途上的车。上车时正遇上国画班的彭老师在调试麦克风,准备发言。还好,没有错过倾听童心未泯,诙谐、风趣的彭老师讲话。</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是我们和蔼可亲,笑容可掬,低调热情的邓校长给大家讲话。</p> <p class="ql-block">然后是诗词班儒雅、豁达,怀瑾握瑜的黄老师给大家讲话。书法班的周老师估计和某人一样不善言辞,也可能是有些成年人的腼腆,就没有上前发表讲话。</p> <p class="ql-block"> 赛雨山离阳逻并不远,经过了倒水河和桃花湖的堤然后穿过毛集街再走一段山路,路过几个村庄,不一会就到了山脚前。承载我们的大巴在上赛雨山的山路时,因为路两边昌盛的树木限宽限高而阻扰了前行。这样才让我们有了徒步登山的机会,也有了行走在绿荫道上,呼吸自然空气的畅快。我们在林鸟的歌声中漫步,在迂回曲折的山路上欣赏着野草野花、亲近着青松翠竹。一路谈笑风生。老林深处的布谷鸟似乎嫉妒我们的闲散,不停地发出声嘶力竭的啼声。</p> <p class="ql-block"> 虽然上山的路有点绵长,但觉得没多久就来到了山顶的赛雨观边。为了不打扰道长的清修,我们从赛雨观北面的后背绕到南面的赛雨观前,观的左前方有一棵高大苍老的菩提树。之前来赛雨山首个惦记的就是这棵菩提树,就像惦记一位年迈的老人。喜欢看她静静地站立,无恙于岁月的风雨,兀自婆娑的那份淡定。今天再见,不觉有几分失落。不知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菩提树被截掉了高大的枝桠,剩下光秃秃的一截树干僵硬地立在那里,再也无法在风中婆娑。远远看去,尚存的粗壮树干上的那抹翠碧,误以为是她重生的绿叶,细看才知道是旁边的藤蔓爬上了她的躯干,并恣意地开出了花朵。对着已经失去生命力的菩提树凝视良久,突然想到心经里的“究竟涅槃”。</p> <p class="ql-block">这是几年前来赛雨山时的菩提树</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七仙湖烟雾弥漫,一片空蒙。仿佛是盛开在浓雾中的一朵花,不由然地聚焦着远眺的视线。近处的茶树,青翠欲滴,幻化出一缕缕岁月的醇香。</p> <p class="ql-block"> 只要来赛雨山,都会多看几眼半山腰梓树旁这间山水掩映,翠碧相偎的红瓦屋,并想象着如果自己就是它的主人的那份惬意。</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大家走近这棵开满紫色花儿的梓树,有没有和我一样,觉得仿佛是回到了故里,回到了童年的一种亲切。</p> <p class="ql-block">这自然美景,每个人都不愿意放过,作为大艺术家的国画班彭老师更是率先举起相机,对着这活生生的山水画,一次次按下快门。</p> <p class="ql-block"> 彭老师物色的场地,黄老师亲自展开诗词班的横幅开始布置,班长及部分学员也积极配合协助黄老师,为诗词班的古诗词朗诵环节作好准备。因为户外条件有限,简单的布置却体现着学校及老师的一片热情与温暖。</p> <p class="ql-block">诗词班部分学员与黄老师朗诵诗词的场景。服装是黄老师特意准备并一路携带而来的。足见黄老师对这次活动的重视及用心。</p> <p class="ql-block">诗书画班部分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国画班合影。</p> <p class="ql-block">诗词班的朗诵在鸟儿清脆的伴奏声中圆满结束。邓校长亲手收起横幅。他把学校的旗帜和横幅看做是一朵名贵的花,他一直充当着“护花使者”。</p> <p class="ql-block">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今天,这一群人都是我的老师,黄老师高大的背影,凸显在我们向上向前的目光中。</p> <p class="ql-block"> 从茶园拾级而上,返回到赛雨观前,彭老师正在组织大家再一次合影,不是很喜欢拍照的我,默默跟着黄老师一行走进了赛雨观。这位绾着发髻的年迈女冠应该就是道长吧。听说她已经83岁了,看上去却精神矍铄。好奇心促使我的脚步逐渐迈向她的身边,然后又静静挪开,站在离她不远处,视线始终停留在她充满褶皱的面庞和瘦削的身影上。虽然我对释道没有信仰,却仿佛有千言万语,千般疑问想要和她单独作一次深谈,但最终还是一句话也没说,而是用眼神和她告别了。心中默念着“清静无为”四个字。</p> <p class="ql-block"> 虽然早已知道“赛雨山”的由来,还是拍下了这一方碑文对“赛雨山”的简介。不知道站在这座山上,我们的脚印是否与乾隆皇帝当年留下的履印有曾重合。但是登山的心境应该是相通的,纵览之下,确实让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我走在人群的后面,在下山的路边折了两小根短小的金银花蔓。蓦然看到前面不远处邓校长正在对一大丛金银花作着“大手笔”,他将折下的金银花蔓分给喜欢金银花的同学。当我走近时,邓校长见我握着两根小的,笑着说我折的这么小。转身利索地折了一大把长长的金银花蔓给我。我欣喜地接过,捧着这份来自四月,来自老年学校的馈赠,踏上了回家的路,归途里多了缕缕芬芳,弥漫向未来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