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窟

华氏度

龙门,鱼跃龙门的传说发生地。其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 龙门石窟是世界上少有的宏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易河水流淌过龙门山脚下,留下一串动人的传说。<div> 《水经注》载:“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div> 在洪水泛滥的远古,洛水和伊水都因受阻而形成一片浩大的汪洋,百姓困苦不堪。大禹带领百姓先疏通了洛水,使之注入黄河。而伊水受阻于龙门山,因此他凿开龙门山使伊水和洛水汇合一起注入黄河,从而解决了这里的水患。 大禹凿开龙门山后,龙门山分为东西两半,伊河水得以从两山中间向北流出,龙门山即分作了东西两山。东山于武则天建香山寺后专称“香山”,而西山则继续称“龙门山”。 至隋朝,隋炀帝杨广登邙山,远望洛阳南面的伊阙,问侍从这里乃真龙天子的门户,古人为何不在此建都?一位大臣献媚:“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呢。”隋炀帝于是龙颜大悦,就在洛阳建起了隋朝的东京城,把皇宫紫微城的正门则天门正对伊阙,从此,伊阙便被人们习惯地称为龙门了。 鱼跃龙门。相传,禹辟伊阙以后,水流湍急,在孟津(今洛阳下辖县)黄河中的鲤鱼顺着洛、伊之水逆行而上,当游到伊阙龙门时,借助波浪纷纷跳跃,意欲翻过,成功者为龙,失败者额头上便留下一道黑疤。据此,李白在《赠崔侍御》诗中写道:“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鱼跃龙门,又称鲤鱼跳龙门、鲤跃龙门。古时比喻中举、升官等人生上升之意,现含义已扩大到逆流勇进、奋发向上、事业成功等等。 <br> 此 ”龙门“二字为陈毅元帅生前所题。 <div><br></div> 远看如蜂窝状的洞龛,深为洞,浅为龛,合成一片成为窟。 游客摩肩接踵,有些景点前几乎是前胸贴后背,寸步难移。 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br> 北魏的代表洞窟有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等。<br> 东、西魏造像,大都是在北魏洞窟壁面上补刻小龛。龛形无大变化,龛饰趋于简化。另有东魏强弩将军掖庭令赵振造弥勒像记、东魏武定元年铭石造释迦五尊立像等。<br> 北齐,药方洞中五尊佛像都是北齐造像的特征。另有北齐延军舍合邑廿二人等造像记等。 <br> 隋唐五代,代表洞窟有大卢舍那像龛、敬善寺、万佛洞、惠简洞等,是龙门石窟造像的鼎盛时期。 宋代,分布有陈抟“十字卷碑”、宋真宗“龙门铭碑”。宋朝还在龙门石窟新凿了一些洞龛,并为保护卢舍那雕像,加盖了9间木构屋檐式建筑,俗称“九间房”。<br> 明代,惠简洞窟外门楣表面,以阴线刻出五个方形及半圆形碑首碑形题记,时代均为明万历卅一年三月吉日立,为捐资修路的题记。 清代,乾隆帝于1750年游幸龙门,在香山寺留下御碑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西幸",回京时途经龙门参观了古阳洞,下令把洞中主佛释迦牟尼整修成老君像,洞改名“老君洞”。 大卢舍那像龛 <br> 佛像共九躯。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其右侧为大弟子迦叶,左侧为小弟子阿难,继而为普贤菩萨(左)、文殊菩萨(右), 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br> 这组佛像于唐高宗初开凿,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br> 主佛卢舍那是报身佛,意为光明普照。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 <div> 大佛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发纹,双眉弯如新月,一双秀目微微凝视下方,露出祥和的笑容,宛如慈祥的中年妇女,使人可敬可亲。<br></div> 据考证,卢舍那是武则天的形象。《大卢舍那佛龛记》载:“实赖我皇,图兹丽质。”而以皇帝本人的形象去造佛像,历史上不乏先例。 大卢舍那像竣工之日,武则天率文武百官参加了开光仪式,并在伊水东岸礼佛击鼓奏乐。至今此处尚留擂鼓台。 这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最精湛的一组摩崖群雕。 这座群雕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摩崖式佛龛,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 这组雕像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大卢舍那像龛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 大佛像下游客虽多,膜拜者也不少,却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即这里没有一丝一缕香火。 隔着易水河远眺,以卢舍那大佛为中心的整个龙门石窟尽收眼底。 卢舍那大佛<div>幕天席地浅龛</div><div>风雨侵蚀肢残</div><div>慈悲丰满眉宇间</div><div>无言教化千年</div><div><br></div><div>默踞易水中原</div><div>不沾丝缕香烟</div><div>广纳宇内众善缘</div><div>朝圣蚁聚蜂攒</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