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交流与传承: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继承并不断发扬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复兴的根和魂。课题研究的背景中国传统艺术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主要代表性艺术有书法、音乐、剪纸、绘画和戏曲等。中国传统艺术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的艺术内涵和生动的历史痕迹,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欣赏,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大餐"。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当中,所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传统文化艺术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传统文化和美术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可以将传统文化当中的元素、思想、技艺更好的融入到教学实践当中,使学生在感知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更好的借助传统文化来进行美术创作,基于此,将以此为课题,对两者间的融合与策略进行研究,希望对传统文化深入课堂发挥出借鉴价值。也通过课程的研究向中小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p> <p class="ql-block">科研主任的精彩指导 ,让我们更加明确了前进的方向。将传统教学与创新教学有机整合,科学、系统、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注重呵护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地培养学的创造力,对文化的理解,同时也不断提高参与研究老师的研究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p> <p class="ql-block">喻老师的精彩分享 :在求新的路上,从题材的突破更为重要,传统文化涉及面很广,不光体现在绘画上,还有我们的剪纸、泥塑、刺绣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我们的服饰、饮食和节日也有着我们国家独有的文化底蕴,于是我们先从服饰着手陆续开设了“戏帽、凤冠、梳篦、云肩”等课程。学习绘画的目的是为我们生活更好的服务,所以我们在学生思想上也下足了功夫,利用“母亲节、重阳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及特殊的日子,鼓励孩子亲手画一幅画、做一束花、制作一份礼物送给自己的家人,以此方式以此方式培养学生亲情,体会父母的辛苦、尊重身边的老人、注重传统节日中的元素传承。</p> <p class="ql-block">张老师在分享交流中总结到: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主题的创作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表现传统文化的元素和价值观。通过制作中国结、剪纸、折纸等手工艺品,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技艺的魅力;通过绘制中国传统节日、成语故事等主题,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p> <p class="ql-block">创新画种、多维度实践传统课程设计。付老师的课以青花瓷为传统瑰宝,学习青花瓷绘画课程设计。从了解青花瓷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再习青花瓷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方法,把艺术创作与文化情景相结合,用青花图案的语言进行表达。通过对文化的理解,学生们逐渐从关注图案设计的技能转换为提升作品的思想内涵与人文情怀,完成一幅幅饱含真挚情感作品。</p> <p class="ql-block">深入课堂教学实践,了解传统文化各个类别的历史和知识,感受其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探究开拓创新思维和提高创造力的方法,为形成理论提供实践基础和依据。</p> <p class="ql-block">从孩子们的笑容中,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们对生活的真实真挚的情感表达,这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的理解,也会让笑容印刻在他们的记忆里,直到永远。</p> <p class="ql-block">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与文化表达能力 通过理解和欣赏不同的文化背景、艺术风格和作品类型来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和表达能力的能力。对文化的理解、文化鉴赏、文化创意和文化表达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加强学生美术素养与审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和欣赏艺作品、了解美学理论和美术史,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和美术素养的能力。以及欣赏、评价理解和创造美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传统文化课程设计是表现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思想情感的艺术活动,在中小学美育教育中能发挥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作用。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进一步拓展中小学美育教育的空间,将校内美育教育和传统文化艺术资源有效衔接,丰富学校教育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历史文化的深度融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