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疮痍的雁门关

赵祖祥

<p class="ql-block">雁门关为战争而生,为战争而损。夯实的“三边冲要”“、九塞之首”,道出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特殊地形。它北接大漠,南达太原,进可主辽阔草原,退可守千里关中,是华夏最敏感的穴位,牵一发而动全身,自古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在雁门关的古战场古关溢的喋血沙场上,演绎了横刀立马,刀枪剑戟碰撞,挥刀肉搏的抗击匈奴、防御突厥、平定安史、追杀契丹诸多惨烈的撕杀,血雨腥风的场景。一个王朝倒下去,立即就会有另一个王朝站起来。故而有了“得雁门得天下,失雁门失中原”的说法,被誉为“中华第一关”,彰显了它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早在战国时期,是七国大争之世,征伐不断,雁门关一带属于赵国管辖。赵武灵王继位后,推行“胡服骑射”政策,国情日益强盛。赵武灵王在打败了林胡、楼烦的入侵后,建立了云中、雁门、代郡。随后,令名将李牧镇守雁门关,李将军采取主动示弱、避而不战、保存实力的办法,麻痹匈奴将领,引诱匈奴主力出击。然后,采取分断包围,各个击破,歼灭了匈奴十余万人精锐的骑兵部队,吓得匈奴十多年不敢南侵。</p> <p class="ql-block">李牧镇守雁门关的时候,最为经典的一战非“美马计”莫属。那日,他在城墙上巡视,发现匈奴部落有一百多匹年轻壮实的公马,当时天气炎热,战马被士兵赶到河中洗浴。于是心生一计。命人挑选军中的母马百余匹,放出城门外,拴在树荫下。这些发情的母马发出阵阵求爱的嘶鸣,吸引了河对岸的匈奴公马,瞬间,如饥似渴的一匹匹公马长鸣不已,众公马性欲勃发如猛虎下山般呼啸而来。守城门的士兵当即将这些马全部引入城中,而后关闭城门。匈奴将领气急败坏,率部众杀气腾腾赶来,被事先埋伏在城下的弓箭手全部射杀,李牧不损一兵一卒的“美马计”,大获全胜。</p> <p class="ql-block">李牧大败匈奴后,着手攻燕抗秦,屡建奇功,被封为武安君。赵王迁七年,秦派王翦大将攻打赵国,王翦听闻和自己对战的是李牧,他深知自己不是李牧的对手难以取胜。建议秦王贿赂赵王宠臣郭开,布置“反间计”,诬告李牧谋反,赵王迁果然中计,派人收缴李牧的兵权,李牧“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拒绝交权,最后被赵王设圈套斩杀。李牧死,赵国亡,强盛一时的赵国最终被秦一扫六合。</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一统天下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逐匈奴,悉收河套地区,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开疆拓土,把原六国修建的长城逐一完缮连接起来,这便成为后世万里长城的雏形。秦始皇去世后,权臣赵高欲立胡亥为新帝,假传圣旨,诏令太子扶苏、大将蒙恬自尽于雁门关下。</p> <p class="ql-block">汉朝初期,匈奴单于冒顿率精锐铁骑大举南下,汉高祖刘邦亲帅30万大军御驾亲征,连战连捷,将匈奴人一直赶出雁门关外。汉军士气正盛,刘邦及众幕僚都认为匈奴不堪一击,正欲出关荡平匈奴,唯独有一个叫娄敬的谋士,拦住了刘邦出发的马头,他认为匈奴主力未受重创,佯北不胜,此时出关恐怕凶多吉少,力劝刘邦慎重考虑。正在兴头的刘邦哪里能听进娄敬的忠言逆耳,一声令下,就把娄敬打入死牢里。的确刘邦是中了匈奴人“诱敌深入”的计策,越过雁门关追击匈奴,至大同白登山附近,被40万匈奴骑兵团团围住。这就是历史著名的“白登山之围”。长达七天七夜之久,幸好谋士陈平贿赂冒顿单于的妻子阏氏,赔款之后才得以逃生。</p> <p class="ql-block">死里逃生的刘邦,自然想起当初冒死进谏的娄敬,并重用了娄敬,封为建信侯外,还赐娄敬为刘姓,娄敬也就变成了刘敬。更为重要的是,刘邦在匈奴不断骚扰,无奈之下采用了一条只有刘敬他才能想出来的绝妙好计——把刘邦的女儿嫁给匈奴冒顿单于!刘敬的理由是:冒顿单于与汉朝公主生下的儿子必定是太子,将来接替单于之位。繁衍的子孙后代相传于单于之位,哪曾听说外甥来冒犯舅舅呢?于是,一个影响中国历史上千年的和亲政策,就在刘敬的诙谐谈笑中诞生。</p> <p class="ql-block">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汉武帝继位后,对匈奴展开反击。一时之间,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在雁门内外多次击败匈奴军队。李广担任代郡、雁门、云中太守时,与匈奴交战数十次,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一次战斗中,3名匈奴神射手射杀汉军数十人,李广出马杀二人,擒—人,被敌数千骑包围,李广命部属下马解鞍,敌疑有诈不敢进。这时一名敌将冲来,李广上马将其射杀,敌终退走。可惜,李广年近花甲仍未被封侯。在漠北战役中他主动请战,带东路军策应卫青主力,结果因迷路误了会师约期,卫青追究,李广愤愧自戕。 </p><p class="ql-block">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p><p class="ql-block">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p><p class="ql-block">此诗悲壮浑成,婉而多讽 。是唐代诗人王昌龄以侧面烘染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巧妙歌颂了如卫青、李广般的将士们浴血奋战,战死沙场的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推移,到了隋朝。一次隋炀帝杨广北巡来至代州。关外的突厥得知大隋皇帝就在代州城,立刻起兵数十万,直扑代州。危在旦夕的隋炀帝一面命将士拼死抵抗,一面令四方郡守勤王。当时,身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的李渊。即刻起兵前来救援,隋军与突厥展开激烈战斗,最后突厥始毕可汗率部北退而去。“雁门之变”之后,李渊获得了隋炀帝的高度信任,李渊兵权在握,为建立唐朝江山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唐高宗开耀元年,“三箭定天山”的大唐名将薛仁贵以右领军卫将军衔出任代州都督。次年,阿史德元珍率突厥大军再次来犯,薛仁贵带领唐军迎战,突厥人询问:唐将是谁?得到的回答是:薛仁贵。突厥人疑问:听说薛将军已经死了,怎能复生?于是,薛仁贵脱掉头盔,让对面的突厥人仔细看,突厥人大惊失色,都下马排队拜揖,然后撤兵而去,这就是著名的薛仁贵“脱帽退万敌”的典故。</p> <p class="ql-block">唐代“诗鬼”李贺的一首《雁门太守行》,将雁门关的奇险、战争的紧张与惨烈描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p><p class="ql-block">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p><p class="ql-block">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p><p class="ql-block">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p> <p class="ql-block">在北宋初期,著名的“杨家将”故事人尽皆知。杨业率领三千人马,依托雁门关地形优势,以少胜多打退辽国十万精兵。隔年,杨业再次主功出关迎敌,大战辽军,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取得了战斩辽兵3000余人。他先命长子杨延昭、七子杨延玉各率3000精兵夹击辽军两翼,自己则带了几百轻骑,迂回绕到辽军背后,断其后路。耶律沙原以为杨业兵力不足,一定会坚守不出,所以,他对雁门关是志在必得。哪成想,辽军突然受袭,顿时阵脚大乱、四散而逃,杨业趁乱斩杀了辽将、驸马萧多罗,活捉了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等人,宋军大获全胜,取得了“雁门大捷”。随后,杨业镇守雁门关期间,为了加强雁门关一线的防御,在雁门关两侧的隘口上建起阳武寨、崞寨、西陉寨、茹越寨、胡峪寨、大石寨、雁门寨等9处堡寨。最后在986年,潘美为主将,带领杨业和王侁试图去收复燕云十六州,前期取得了胜利,后来在大辽军队疯狂反扑,杨业和王侁在撤退问题上发生分歧,杨业遭到讥讽,杨业一怒之下血战雁门关陈家峪,发誓“当先死于敌”“以报国恩”,只是请求潘美引兵伏于陈家谷夹攻相援,以免全军覆没,“不然无遗类矣”。他果被队友王侁放了鸽子,杨业血战三昼夜后被俘,最后绝食身亡。最终北宋王朝更是连雁门关都守不住,“靖康之耻”,康王赵构一路南奔,建立南宋,雁门关上插上了金国的国旗,后来又落到蒙古人手中,南宋最后以为小皇帝被陆秀夫背着跳海自杀。</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历代王朝史上,明朝绝对是硬汉的形象,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不和谈,不纳贡,不结亲”,天子守国门。雁门关进入明朝时,迎来了其最为辉煌的发展阶段。<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有两关四口十八隘防御阵地,后有代州古城及三十九堡十二联城防御纵深,中有蜿蜒坚固的雄浑长城,使整个雁门大地形成了一北方个世所罕见的前后、左右相互勾连的宏大军事防御工程。令人叹为观!</span>铁血大明对来自蒙古、东北的女真采取铁碗政策,对一切来犯者,虽远必诛。</p> <p class="ql-block">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穿越时空,哪清晰可见的车辙印及满目疮痍的城墙,仍然向人们诉说着那有血有肉的名字和可歌可泣的鲜活故事。</p> <p class="ql-block"> 浙江-云和</p><p class="ql-block"> 2024-04-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