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来北京前,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这个名字就如雷贯耳般的在脑海充斥着,但孤陋寡闻的是只知大钟寺却不知觉生寺是它的另一个名字,且现为“正宗”的“学名”。</p><p class="ql-block"> 所以叫大钟寺,是因<span style="font-size: 18px;">觉生寺最初为皇家佛教寺庙,到乾隆八年,乾隆帝将位于万寿寺的永乐大钟移到觉生寺,觉生寺更名为“大钟寺”。</span></p><p class="ql-block"> 自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起,觉生寺成为历代皇帝御驾亲临与寺中僧侣一起敲钟,为天旱祈雨时的场所。据史料记载,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皇帝都曾亲自到觉生寺主持祈雨仪式,次数多达240余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北京的大钟寺就像西安的碑林集中了全国的名碑而闻名天下一样,大钟寺同样也是集中了以永乐大钟为代表的众多古钟包括大家都知道的湖北出土的编钟而闻名全国一样,在某种程度上</span>大钟寺是因永乐大钟而为举国熟知的。</p><p class="ql-block"> 因永乐大钟常鸣,觉生寺被老百姓俗称为“大钟寺”。</p> <p class="ql-block">觉生寺收藏的大大小小形制各异的古钟。</p> <p class="ql-block"> 永乐大钟是铸造于明代永乐年间,由北京鼓楼西铸钟胡同内的京师铸钟厂铸造的。高6.75米,直径3.7米,重46.5吨,钟唇厚18.5厘米,有“钟王五绝”的美誉。钟体内外铸有佛教汉、梵经文一百多种共230184字,经文字体工整,是明代书法家沈度的手笔。钟体上窄下宽,钟声浑厚洪亮,音波起伏,节奏明快幽雅,击钟时尾音长达两分钟以上,钟声最远能传15—20千米以外。永乐大钟是现存铭文字数最多的大钟,同时也是佛教文化和书法艺术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曾侯乙编钟这套仿制品是上世纪80年代末湖北省博物馆复制的,北京亚运会时赠送给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据说一些重要的节日,大钟寺博物馆的演奏队都会为观众表演,期待能有机会观看。</p> <p class="ql-block"> 出其不意,偷弹试之,细心听之,余音悠长,音色优美。</p> <p class="ql-block"> 大钟楼建于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钟楼分上下两层,底层檐下“华严觉海”匾额为乾隆皇帝御笔。</p> <p class="ql-block"> 清朝灭亡后,觉生寺从皇家禁地成为举办民俗庙会的地点。据说,每逢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觉生寺开庙半月,庙内香火缭绕,为目睹永乐大钟风采的人们便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