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

飞雪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红红的山崖上,白色的寺院建筑特别醒目。寺院在红色的山崖上开凿,外墙以白色为主,远远的望见便引人入胜,它被称为嵌在红崖上的白珍珠。受山势局限,寺院规模不大,依山而建,凿孔架梁,似凌空而起。寺院所在红崖山体,石柱竖立,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刻出了奇异的丹霞地貌,错落有致。而寺院正好坐落于丹霞立柱中央,不偏不倚,不高不低,如同镶嵌在悬崖之中,飞崖外伸,如同廊檐,与山崖浑然一体,巍峨雄奇,令人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座坐落在青海省东部山区,湟水河畔,一处半山悬崖陡壁上的古老的藏传佛教寺院,就是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乡白马寺村的白马寺。远远的观望白马寺就犹如一座“悬空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增广贤文》有言:“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佛寺居山而建,山因寺而扬名,寺因山而迷人。在我个人的理解中佛教义是劝人从善立仁,普度众生,远离是非之地和争名夺利的花花世界,求得清静,以利于修心养性悟道。所以很多的寺庙建于山林,水清林茂,山峻石秀,环境清幽,空气新鲜,远离俗尘之地,都是修心炼性悟道好处所。但这座建于山崖的寺院却立于悬崖边的险地,随时都有山崖坍塌,引发地址灾害而被淹没的风险。这也打破了我先前对寺庙的传统认识,对寺院也有了更新、更深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马寺位于红崖子沟沟口东侧的半崖上,隔湟水河与平安镇相望,平大公路入境而过。距西宁市25公里,距互助县威远镇50公里。是互助县旅游景区中著名的宋代文物旅游景点。白马寺始建于公元十世纪末(藏传佛教后弘期),距今已有900年的历史,藏语称“玛藏观”,系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195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马寺总面积4516平方米,全寺由居于半山崖的经堂、僧舍、石窟、金刚佛像、和大佛塔组成。关于白马寺建寺来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三世达赖去佑宁寺途径此地,坐骑死去,遂塑白马于此,故名“白马寺”,又说是类似于河南白马寺而得名,三说是西藏佛教后弘鼻祖喇勤.贡巴饶塞于此地“自觉”、“化众”,开启后弘法道,直到圆寂,所以白马寺又称“觉化寺”。实际上历史的白马寺历经清代、民国、文革三次被毁,当然动乱的年代被毁的只是寺庙佛身,但其魂永驻于此,公元一九八零年又陆续重修,便有了现今的白马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马寺的大殿依山而建分三层,上为佛堂,供奉贡巴饶赛的塑像,还有他的两位师长和参加他授比丘戒仪式的另两位汉族和尚的塑像。中为经堂,下为僧舍。现存的白马寺佛堂,系砖木结构。佛堂西侧石窟有内一尊石雕佛像,藏语称“弥勒望河”,故该寺亦称金刚崖寺。石雕佛像背依险峰,由山崖岩体直接开凿而成,雕刻手法古朴浑厚,线条粗犷,造型生动。整座佛像为上半身,面向湟水,目视前方,左手托钵,右手立掌前伸,似推挡湟水冲击,以保山寺安然。石雕佛像背后有一石窟,窟内有宋代壁画,约8平方米,依稀可辨,为佛本生故事。寺前平地重建佛塔,塔周围有滴翠的杨、柳、松、柏和吐芳的沙棘树簇拥。绿荫丛中,白塔与石雕像,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悬崖上凿出的“之”字路盘旋而上,举目望去,在红崖子沟口东侧的半山崖上,曲经通幽,僧舍俨然,经堂、岩窟隐约其间,恍如在天堂仙境。眼前这种天人合一的绝美奇景,让我不得不产生无尽之遐想。站在佛堂前,看着眼前这些世间奇妙的立体壁画,色彩艳丽,搭配协调。所有的建筑精致而一丝不苟,每一处都是匠心设计,镂空雕花的青砖,塑有镏金双鹿灵芝,充满了细致的雕刻金龙金凤,浮云花卉,都流露着世间静然的清凉。这是一方净土修行的场所,更是众多信仰者向往的精神殿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抵达这里人不仅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多的体会到是宁静的力量,还有对信仰的的传承。白马寺就这样静静地坐落于山体上,那种无声的美感,纯粹冷寂的让人把心灵放空。那种无声的美感,胜于一切的热闹喧嚣。寺院的北面依山且是悬崖峭壁,寺院南边是一片开阔地且有缓缓流淌的湟水河,每个清晨的霞光,每个夕阳里的余晖都能普照在这里,晨与暮的集合地,让人们见证这座有近千历史的寺院立于山崖下而平安无恙的奇迹。在这里感受到的是地地道道的,浓厚的佛教普度众生的教义,聆听在这一方土地源远流长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据住在这里老一辈人说,自他们小时候,这个山崖就是这样完全独立于山体;而据他们的老一辈,老一辈的老一辈……口口相传,一直是这样,哪怕稍大一点的石块都不曾滚落过。这是因为开凿的时候,就说好了,这是佛爷(石雕佛像)的帽子。佛爷(石雕佛像)的右手立起来,就表示这个帽子要和手掌一样一直立着。帽子自然是戴在头上的,不能掉下来,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是这样。这里不落土(石)的佛爷(石雕佛像)帽子指的是雕刻这尊佛像的山崖,完全独立于整个山体(山崖),呈柱状,看看岌岌可危,随时都会倒塌下来,但近千年来从没有落土(石)落下。当然这个立起来的手掌,除了表示“帽子”要一直戴着不能倒之外,最主要的是阻挡湟水河不泛滥,不淹没村子。寺院山脚下的白马村,距离湟水河直线距离不足百米。而且在湟水北岸,也就是村子所在地段,未修建防洪堤。虽然近几十年来,湟水河由于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水位不断下降,但在历史上,湟水河也曾是天堑。据说是格萨尔原型的唃厮啰所建立的唃厮啰政权,最早建都于宗哥城(今海东市平安区),在和西夏进行战争时,就曾派人在深夜,将西夏兵为渡湟水河而设置在浅处的标志移至深水处,令西夏兵溺死无数,从而大获全胜。可见湟水河如果泛滥,不足百米之遥的白马村确然是在劫难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白马寺不大,但空气中弥漫着沉静庄重的气息,当浑厚的钟声响起,仿佛就是佛祖庇佑人们的心弦在演奏。就白马寺本身,它是一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存在,弘扬着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方式,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宗教的意义,是的智慧和祥和的代言,更是心灵净化、修身养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载体。也许是于建寺历史悠久和传说迷人,故白马寺素享盛名。每年正月十五或五月端阳节,附近的汉、藏、土族中的信教群众多来此地朝拜。</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