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圣何塞,沿14号公路跨过巴拉那河,三个小时后,于下午四点驶入了我们通往南极道路上最后一个国家的首都、有“美洲巴黎”之称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今天我们还将去侨胞王先生家里取回从国内寄到此地的ATA出境车辆延期认证单册,并对车辆做最后一次机油更换。 傍晚,从入住民宿出发,开车前往距市区以西20公里的 <b> Villa Raffo,</b>顺利地拿到了这份至关紧要的文件。由于恰逢王先生有事前往美国,让我们无缘见到这位给与我们很大帮助的朋友。不过他委托其儿子接待了我们;在其超市购买了一些食物用品,小伙子坚持不让收费,盛情难却;帮了忙还白拿人家的东西,实在不好意思。 布宜诺斯艾利斯所住民宿是位于佩纳新闻大街上的一座酒店式管理的公寓楼,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房门上镶嵌着一个大盒子,每天早上服务员只要根据你所要求的时间,将早餐放置在这个盒子内,你可以由内打开盒子取出食物,也不用专门下楼用餐,很是方便。 车子在巴拿马更换机油后至今又行驶了一万五千公里,而如果从旧金山提车算起,迄今的总里程已达到四万六千多公里。在加油站加油时正好发现街对面有家售卖汽车用品兼做小修的车行,以一百美元包括机油谈妥了价格。虽然比美国费城的首次换油要贵三十美元,但和国内相比,却几乎便宜了一半。中间这位师傅甚至连衣服都没换,活干得又快又好,很是佩服。 从公寓到圣何塞地铁站相距不远,到市中心五月广场旁的玻利瓦尔大街口只有两站路程,特别方便,所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其间不打算开车。之后三天内几乎全是乘坐地铁往返,减少了找停车点的麻烦。 站台上候车的一对老夫妻,看起来比我们年纪还大。老太太仍然穿着超短裙,仍不失风雅和突兀。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布宜诺斯艾利斯</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阿根廷首都</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一座由欧洲人建造的城市。</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1532年彼得·门多萨率领的西班牙远征队和1580年西班牙人胡安·德·加雷二次在此建城,1810年5月25日,摆脱殖民统治宣布独立后成为共和国首都。上世纪初布宜诺斯艾利斯是欧洲、阿根廷其他地区和周边国家移民者趋之若鹜的目的地。</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就像它的名字“Buenos Aires”(西班牙语是“清新的空气”)一样,</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这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整个城市充满了艺术气息,也因此被</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之</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称为“南美巴黎”。不过其</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主要的市中心不大,景点相对比较集中,对于游客来说,基本上靠步行和地铁也能游览到大部分的景点。</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有众多的博物馆、历史遗迹,还有马拉多拉的足球;记得小时后就曾听闻过《中锋在黎明前死去》这部有关</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阿根廷足球的电影。</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但我觉得对大多数匆匆路过的游人最不能错过的是其历史悠久的性感探戈,以及闻名遐迩的炭烤牛排。行走在这座城市中,给人的感觉就如在一座欧洲都市的街头:</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巴洛克式的豪宫大厦,</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沿街众多的酒吧、餐馆,精心修葺的草坪广场,以及散布其间的雕塑、喷泉,还有随处可见的雅士淑女,使她比拉美任何一个地方都更欧洲:不论风格还是人种都是</span><span style="color: inherit; text-align: center;">显而易见的。</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h3> 五月广场(Plaza de Mayo)是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的主广场。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1810年发生的五月革命、开启了1816年的西班牙解放战争。从那时起,这里一直是阿根廷政治生活的中心。今天,五月广场仍然是游览布宜诺斯艾利斯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br>环绕广场有该市一些重要的地标:卡比尔多(殖民地时期的市议会)、玫瑰宫(阿根廷总统府)、布宜诺斯艾利斯主教座堂、五月金字塔、贝尔格拉诺将军骑马雕像、目前的市政厅 ,以及国家银行的总部。布宜诺斯艾利斯金融区也位于广场周围。 五月广场中心矗立着13 米高的<b>五月金字塔</b>是为纪念在1810 年五月革命中献身的爱国志士而修建的。有人将这里视为布宜诺斯艾利斯乃至阿根廷的心脏。1815年5 月25 日揭幕时,在纪念碑前通过了拉普拉塔联合省(即阿根廷的前身)独立规约。1816 年7 月9 日在这里宣布了拉普拉塔联合省《独立宣言》。1856 年,阿根廷著名画家、建筑师普利里蒂阿诺·普列伊顿加以改建,塔尖上竖起一座自由女神塑像。<br><br> <b>曼努埃尔·贝尔格拉诺雕像</b>是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地标之一,由法国雕塑家路易斯-罗伯特·卡里尔-贝勒斯创作,完成于1872年,贝尔格拉诺将军是阿根廷国旗的创造者,他曾率领北方军队参加了对英国两次入侵的抵抗。<br> <b>阿根廷总统府(玫瑰宫)</b> 五月广场西端玻利瓦尔大街旁的布宜诺斯艾利斯<b>卡比尔多宫</b>曾是殖民地时期的市议会和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的总督府,在阿根廷历史上曾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是卡比尔多国家历史和五月革命博物馆。其阳台正面对着五月广场、玫瑰宫 和大教堂。 五月革命后的首次议政会议就是在面对广场的这条阳台上举行,象征着阿根廷由此获得了独立。 玻利瓦尔大街地铁出口处旁的<b>阿根廷国家现代化部</b>大楼,大楼隔街是布宜诺斯艾利斯主教座堂,斜对面就是五月广场,也是整个阿根廷国家的中心。 <b>布宜诺斯艾利斯主教座堂</b>是天主教布宜诺斯艾利斯总教区的中心,目前的建筑是多种建筑风格的混合,有18世纪的中央走道和圆顶,以及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立面,没有钟楼。内部保留了18世纪珍贵的雕塑和祭台装饰,以及丰富的新文艺复兴和新巴洛克装饰,被称为南美最漂亮的教堂。 大教堂是典型的古罗马风格,12根高大的罗马柱上是呈15度锐角的等腰三角形,三角形形成了的人字形屋脊,三角形的墙面上雕刻着圣经故事,栩栩如生。<br> 教堂内有拉丁美洲民族英雄圣马丁陵墓,墓顶为圣马丁铜雕卧像,身着独立战争年代红、蓝戎装的士兵持枪守灵。棺椁四面都有女神雕塑,栩栩如生,整个墓室都很精美。墙壁上置放被称为“阿根廷火焰”的火炬,象征着阿根廷的独立自由。于1950年圣马丁逝世100周年时开始点燃,到现在一直熊熊燃烧。 <b>巴罗洛宫</b>(Palacio Barolo)是一座22层楼的水泥建筑,也是国会区最吸引人眼球的建筑之一。由意大利的建筑师Mario Palanti设计,并且当时的面料界大亨Luis Barolo投资建造。建筑完成于1923年,是当时布宜诺斯艾利斯最高的建筑。独特的设计受到但丁(但丁)的作品“神曲”(Divine Comedy)的启发:大楼高100米,每一米代表神曲的一个篇章;共有22层,每层代表一个段落,分为地狱,炼狱和天堂。顶层是一个灯塔楼,可以360度欣赏整座城市。 保险柜里全是黄澄澄的金砖哦,发财了。 童真 <b>马里亚诺莫雷诺广场</b>俯瞰 ,前方是国会大厦,目前正在修缮。 大厦顶端是一处直径只有两米的全景玻璃房,内置一架老式的探照灯,参观者沿其周围坐成一圈,听导游解说其历史来由,她讲的津津乐道,对我们来说只是对牛弹琴,但仅仅出于礼貌装还是要装一下的。 <b>萨恩斯·佩纳 (Saenz Peña)</b>地铁站入口 <b>马里亚诺·莫雷诺纪念碑</b>(1778-1811)是阿根廷律师、记者和政治家,楼前广场正是以其名命名。他在五月革命后成立的阿根廷第一个国家政府议会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虽然他没有直接参与推翻西斯内罗斯的五月革命,但他被任命为新政府的战争部长,与胡安·何塞·卡斯泰利一起,推动了针对前政府支持者的严厉政策,并加强了新政府。他创办了阿根廷第一份报纸《布宜诺斯艾利斯报》并将让-雅克·卢梭的《社会契约》翻译成西班牙语。被认为是阿根廷新闻业的先驱。 马里亚诺莫雷诺广场上的遛狗者 国会广场上的<b>参众两院纪念碑</b> 圣菲大街上的<b>雅典人书店</b>原址是一间建于1919年的大剧院,包括弗朗西斯科·卡纳罗及卡洛斯·葛戴尔等著名探戈音乐家都曾在些表演。2000年2月开始整修成书店,曾被卫报选为全世界第二美的书店。<br> 两旁的包厢变成了阅览室。舞台则成了餐吧。不过我还是喜欢里约皇家葡文书店的那种古典雅致的气氛,有着更深的内涵。 <p class="ql-block"><b>雅典人书店 视频</b></p> 第一天午餐是选择“猫头鹰”上推荐的<b>Bis Restaurante</b>餐厅,据说那里的牛排不错。此处距“雅典人书店”不远,步行不到十分钟,在一处弄堂内。 说实在我们对西餐点菜只是门外汉,东西肯定不错,价格与国内没法比,个头巨大的两份牛排只要80多元人民币,国内两人吃个便餐都不止这个价,就是服务粗糙了一点,后来看网上对它的评价也有这方面的意见。 <b>拉雷科莱塔公墓</b>有如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也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第1大景点,阿根廷历史上许多重要的名人雅士都安葬于此,其中包括阿根廷总统伊娃·佩隆,诺贝尔奖获得者,阿根廷海军的创始人和拿破仑的孙女等。其墓穴建造之豪华、雕塑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徜徉其间,好像在游览一座有着各种欧式风格集萃的建筑、雕刻艺术博物馆。在这里你可以花上1-2小时甚至是半天时间参观,不过我们仅仅只是打卡凑个热闹而已。 与中国人的习俗相反,他们对阴宅墓地没有丝毫的避讳:因为他们认为出生时,还什么都不是,只有在死亡时,人生的意义才会完整的显现。更值得人们纪念崇敬。贝隆夫人墓的编号是C7-88号,很多人慕名前来瞻仰。 <b>多雷戈·奥尔蒂斯·巴苏尔多家族陵墓</b>由法国建筑师路易斯·杜波依斯设计,是雷科莱塔公墓中最大的陵墓之一。<br> <b>前总统庇隆夫人之墓</b> <b>雷科莱塔文化中心</b>卡通画面配以红色背景涂料的门面尤其引人注目。 参加教会活动的孩子们 <b>《垂死的半人马座》</b>由雕塑家安托万·布尔德尔于1914年创作。<br>这座雕像代表了一个半人马拿着七弦琴,他的头靠在一边。<br>半人马凯龙被他的朋友赫拉克勒斯意外地从浸在勒纳九头蛇血液中的箭中打伤,因为他是不朽的,所以他注定要永远受苦,然后他要求宙斯让他死。布宜诺斯艾利斯解放者大道 国家美术馆旁。 <b>国立美术博物馆</b> <b>《Light in Movement》</b>胡里奥·勒帕克(Julio Le Parc,1928年9月23日-)阿根廷艺术家,专注于现代欧普艺术和动能艺术,是阿根廷现代艺术的重要人物。 <b>《水平》</b>胡里奥·勒帕克。大师拜托说明一下这是啥玩意。<br><br> <b>《骑自行车的人 》</b>1946年,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奥斯卡·曼努埃尔·多明格斯(1906-1997)。 <b>《吻》</b>奥古斯特·罗丹 <b>《母与子》</b>罗丹 油画馆展厅 <b>《欧内斯特·霍舍德和他的女儿玛莎的肖像》</b>。法国自然主义画家马奈,1876年。 <b>《没有面包和工作》</b>(一贫如洗)(1894)阿根廷现实主义画家埃内斯托·德拉卡尔科瓦。这件作品以1890年经济大恐慌之后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业严重衰退期间为背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现状的绝望。 <b>《马龙归来》</b>安赫尔·德拉瓦莱(Ángel Della Valle,1852– 1903)阿根廷现实主义风格画家。马龙是马普切战士从17世纪到19世纪骑马进入西班牙美洲殖民地领土掠夺性袭击的代名称,马普切人认为马龙是获得正义的一种手段: <b>《冥想中的圣弗朗西斯》</b>弗朗西斯科·德·祖尔巴兰是西班牙画家。他主要以描绘僧侣和烈士的宗教画作以及他的静物而闻名。因其使用了强烈明暗对比,使他得了"西班牙卡拉瓦乔"的称号。 猫头鹰陶罐(印第安土著) <b>《工作之歌》</b>大型雕塑是由雕塑家尤尔蒂亚创作,2007年9月29日迁移于现址。<br> <b>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法学院</b>毗邻纳西尼斯广场不远的菲格罗亚·阿尔科塔总统大街<b>,</b>其主体建筑更像一座罗马圣殿,每年大约有 30,000 名学生在此学习。 <b>博士人行天桥</b>不仅是一座桥梁,而且是该地区的地标志。它将法学院及其周边地区与国家美术博物馆联系起来。从远处看犹如一道轻盈飘逸的美丽彩虹,令人过目难忘。 <p class="ql-block"><b>纳西尼斯广场上的这座巨型</b>不锈钢郁金香,是由阿根廷建筑师爱德华多·卡塔拉诺设计的,并于2002年捐赠给该市,并被永久陈列在广场上。</p> <b>圣马丁广场</b>占地面积为2.46万平方米,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最古老的广场之一。独立战争期间,圣马丁将军曾在这里训练骑兵。1878年2月25日,阿根廷人民在圣马丁将军诞生100周年之际,将这个广场命名为圣马丁广场。<br> 广场中间矗立着解放者<b>何赛·圣马丁的雕像</b>,它由法国雕刻家路易斯·约瑟夫·道梅斯 于1862年雕刻而成。像由整块铜雕刻而成,并呈马跃腾空之势,因此整个雕塑的重量都集中在马的后腿上。根据阿根廷的惯例,外国元首来访或大使递交国书之后,都要向圣马丁纪念碑献花圈。<br> <b>圣体圣殿</b>建造历时8年,于1916年祝圣。其外观为折衷主义风格,仿自法国昂古莱姆主教座堂。它有五个塔,三个在前立面,两个在后殿,内部据说为哥德复兴式风格。 我们路过时正值举行婚礼,没有入内。<br> 这条斑点猎狗可是条执勤警犬(警号:K9) 在圣特尔莫街区的德芬萨(Defensa)和智利街的交界处,一条长凳上面坐着一个女孩的雕像,很多路人都挤在周围与其合影,这个卡通女孩即是阿根廷最受欢迎的漫画人物之一<b>马法尔达</b>(Mafalda)。这里也是历史老街的起始点。(Paseo de la Historieta) Defensa街从这里向南至多雷戈广场沿途都是殖民时期的老旧房屋,风格迥异,五花八门,不少房屋的墙壁上绘满了涂鸦。街道两旁酒吧林立,商铺栉比,街头随处可见的歌唱和舞蹈表演让你充分感受到热情似火的南美风情。因而不仅本地百姓、同样也受到各国游人的青睐,成为了解当地市井生活,风土人情的必到之地。 <b>多雷戈广场</b>位于圣特尔莫的中心地带。在十九世纪,圣特尔莫曾是巴里奥城居民的聚居区,而在当时,多雷戈广场就是市民活动的焦点。时至今日,四周的建筑还基本维持着当时的原本样。但广场周边早已经被咖啡馆、酒吧所包围,加上这里是著名的周日跳蚤市场所在地,因此也成为当地远近闻名集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去处。 当我们到达Defensa街时,恰逢周日,正是圣特尔莫周日跳蚤市场(Feria de San Pedro Telmo)开张时间,从贝尔格拉诺 大道一直到多雷戈广场,以圣特尔莫为中心,整个市场挤满了售卖各种工艺首饰,绘画作品以及服饰、收藏品、鞋帽和箱包的摊位;摩肩擦踵,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甚至还有在国内早已不见踪迹的文革时代挂毯 法国阳光画廊(Galería Solar de French)其实是一个购物综合体,最主要的是整条街区唯一可供人歇脚的地方。 路边门廊下成了这些女孩街头表演前的临时化妆间。 <b>街头舞者</b>“探戈”—阿根廷的国粹,那种骨子里的狂热不失优雅的韵律节奏令人随之心愰神亦。从莫种意义上讲,这里可以算得上是诞生探戈的地方。 视频播放:街头探戈 <b>Gran Parrilla del Plata牛排馆是</b>Trip Advisor(猫头鹰)高达4.5颗星推荐的阿根廷风味餐厅。餐厅里约一百多元人民币的烤牛排,不论肉质、烹调方式、味道都可与高档餐厅相媲美<br>。再过一天就要离开此地,自然不愿错过此地最具代表性的美食。<br> <b>阳光下的罪恶:</b>很早女儿就从网上得知这里最可恶的就是常有散客被人从高处泼污物,此时就有人拿出纸来帮你擦拭,然后当你还在为之感动之时,乘机抢包逃之夭夭。并多次让我们提防。谁想中午从餐馆出来走到一街拐角,老婆就让人泼了花泥,此时正好有一女人从身旁经过,并指说是楼上干得。也许发现我们是两人,所以当做偶然路过走了。想不到过不久在市中心的一大厦下,从楼上某层窗户将色拉酱直接倒到我的双肩包上,让我一下懵了。在我身边(不知何时早已在此)一外表忠厚、看似印第安混血男人拿出一大沓餐巾纸忙不迭地帮我擦拭,并示意帮我拿包。此时刚从震惊中会过头来的老伴发现这人看似一边在帮我,一边却将酱汁涂抹到我的衣服上,顿时警觉起来,随之一声河东狮吼,指着他的鼻子大声呵斥让他走开,不许碰我。搞得我十分尴尬:明明人家也是好心呀!那人想不到这么一位和善的老太太会如此暴怒,知道事已曝露,立马逃走了。后经她说明才认识到的确是这么一回事;还是老婆威武,不像我傻不拉几的。不过四五层高的地方要扔的如此之准,绝非一日之功夫,也算是高手了。这种事估计在这里已是常见,找到警察也没办法,只是让我们多注意。还好天气炎热,旁边就是五月广场旁的卡比尔多宫,与其管理人员说明情况后带我到洗手间冲洗了一下,好在只是没油性的色拉酱。 玻利瓦尔大街上的人们随着吉他演奏者的音乐翩然起舞,洋溢着一种节日的欢乐气氛。 <b>太平洋拱廊(Galerías Pacífico)</b>是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购物中心,该建筑由建筑师埃米利奥·阿格雷洛 和 罗兰·勒瓦赫 于1889年设计1896年后,其中部分改为国家美术馆。在荒废多年后,1991年名为太平洋拱廊后重新开放,以四面拱廊与中间穹顶上的壁画而著称。内有众多知名品牌商店,外面则是著名的佛罗里达步行街。 水性喷画 <b>马德罗港</b>(Puerto Madero)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最新开发的市区,坐落在市中心和San Telmo区东面的老海港区中,在阿根廷的进出口贸易和海运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是布市最繁荣,旅行者数目最多的观光区。<br> 在这里你可以看见很多昔日以旧砖块建成的仓库被别出心裁地改造成具有现代感的阁楼,办公室,高级酒店和餐馆等,有点像杭州大关附近的拱宸桥旧街区;是布市重要的美食据点之一。新式的建筑混合着90年代的旧式风格,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 这里的食物与所谓Fortsleza-CE顶级餐厅相比,价格要实惠的多。许多本地人也喜欢坐在达尔塞纳河边的咖啡馆里,半扎清啤,一杯凉水,望着河上车船巡梭,游人如织,度以黄昏。<br> 自主烤肉餐馆正在烤制的五花肉,令人食欲顿开。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如果肠胃尚可的话,一定不要放弃大快朵颐这里牛排的机会,比国内动辄五、六元百、让人怯步的高价相比要便宜的多,且份量也不是一个等级,像我等老人尚需注意节制了。 <b>女人桥(Puente de la Mujer)</b>是3号码头的一座全长160米横跨达尔塞纳河两岸、名为的白色旋转人行斜拉桥,也是受游客追捧的一处网红打卡点。其造型看起来像一条鲨鱼的形状,是西班牙建筑设计师Santiago Calatrava在观看探戈舞表演时获取灵感设计的。它有一个桅杆,缆索悬挂在桥的一部分上,桥的一部分旋转90度,以允许船只通过。当它摆动以允许船只通过时,远端到达稳定塔架上的静止点。 河道旁的几个年轻舞者正在为接下来的表演做热身准备。此类“探戈”街头表演在这里随处可见,是我在美洲看到过最多的城市现象之一,据说也代表着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 <b>萨米恩托战舰</b>是二十世纪早期的一艘训练船,曾经在七大洋航行40年。现在是一所博物馆。<br> <b>布宜诺斯艾利斯方尖碑</b>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地标,位于科连特斯大道和七月九日大道交汇处的共和国广场,1936年为庆祝建城400周年而建,高67.5米。碑体原为白色。 2005年11月1日完成修复后改为「巴黎石」色调。七月九日大道得名于阿根廷独立日—1816年7月9日。大道纵贯城市南北,宽约140米,据说是世界上最宽的马路,也被称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道之一。其沿途分布有:法国大使馆、哥伦布剧院、布宜诺斯艾利斯方尖碑、共和国广场、堂吉诃德雕像、前交通部大楼,以及宪法车站和宪法广场等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市的地标建筑。<div>在夕阳下,我们在这里也结束了对这座城市为期三天的游览,即将奔向此次旅行的终极目的地—乌斯怀亚。</div> 告别了布宜诺斯艾利斯,我们将开始此次旅程中最为漫长的的旅程:将在四天时间内走完泛美公路最后一段从首都到火地岛三千公里的路程。从目前的路况来说还是不错的,越往南走,车辆越少,毕竟对阿根廷人来说,<b>圣东安尼奥</b>以南也是属于遥远的荒僻之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