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蒙卦二爻: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b></p><p class="ql-block">包蒙:你为什么能够包容别人,是因为你知道他的难度,你也知道所有状况,你也知道他为什么会遇到这些问题,但是,你没有直接告诉他,你能接受他慢慢探索,这就是包蒙,包容别人的蒙昧是吉祥。</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纳妇吉:</b></p><p class="ql-block">就像结婚一样,你接受他就像结婚一样,你喜欢一个女孩,是吉祥,你能接受别人的蒙昧。</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子克家:</b></p><p class="ql-block"><b>什么样的人可以得到爱</b></p><p class="ql-block">能包容别人的蒙昧,不懂的状态,</p><p class="ql-block">能知道别人的难处,</p><p class="ql-block">了解别人的处在什么阶段,知道天高地厚,</p><p class="ql-block">有敬畏之心,有所恐惧,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还能有所承担,这样子的人可以得到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小王子与玫瑰花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小王子在路上遇到一朵玫瑰花,</p><p class="ql-block">他认为是世界最好的玫瑰,</p><p class="ql-block">于是他用各种方式去爱她,保护玫瑰🌹</p><p class="ql-block">结果,玫瑰非常生气,</p><p class="ql-block">就用各种方式去扎小王子。</p><p class="ql-block">然后小王子放弃离开这个地方,</p><p class="ql-block">他要寻找如何爱这朵玫瑰花的方法,</p><p class="ql-block">其实当小王子爱上玫瑰花的那一刻起,</p><p class="ql-block"><b>他就开始远离爱了,</b></p><p class="ql-block">但是,当他寻找如何学会爱玫瑰花这条路的时候,</p><p class="ql-block"><b>他就又回归爱了。</b></p><p class="ql-block">很多人认为自己努力了就能获得爱</p><p class="ql-block">但是发现有些人努力一辈子,也无法获得爱,他越努力,离爱就越远。因为他觉得别人是有要求的,他一定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然后就能获得爱,求爱而不得。</p><p class="ql-block"><b>这就是被邪欲所敝,以致事理不明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b></p><p class="ql-block">(人们往往看不到自己孩子的缺点,也往往对自己的庄稼的茂盛程度不够了解)对自己孩子没有足够的了解,心里总使不上劲,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可好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成人,有敬畏之心</b></p><p class="ql-block"><b>有敬畏之心才能成人,内心没有敬畏,就会被邪欲所敝,以致事理不明也。</b></p><p class="ql-block">昨日开家长会也是遇到这些问题,发现有些孩子对待不同的老师,课堂表现状态也不一样,上课走神,爱说话,这些行为是在挑战成人权威,其实他们内在是非常混乱的没有事可做。</p><p class="ql-block">我们要了解被别人吓唬的孩子,内在也无法长大,恐惧害怕长大,无法独立的完成一些事情,这个疗愈的过程会花很常时间,我们不能继续拿人在吓唬孩子们了,但是可以走进大自然,让环境去吓唬他们,到自然的环境里,对天地就有害怕了,也就对天地有敬畏之心,见到天地就有恐惧感,越是心里有敬畏感,越是有安全感。</p><p class="ql-block"><b>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b></p><p class="ql-block"><b>一切善与恶,皆有因果!</b></p><p class="ql-block"><b>人善良,天眷顾,人不善,天抛弃。</b></p><p class="ql-block">让他们了解什么是天,什么是地,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不知道天高地厚,就不算人,内心知道有所恐惧,内在的气才能上下贯通,就是王,心中有敬畏,才能成王。</p><p class="ql-block"><b>心王,佛教语。指法相宗所立五位法中的心法。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和阿赖耶识。与心所有法相对。见《百法明门论》。亦泛指心。心为三界万法之主。</b></p><p class="ql-block"><b>王阳明《传习录》讲到:人人心中有圣人,人要成为圣人,必须反求诸己,向本心里致良知,寻求万事万物之理。人心中的“圣人”为自身不当的行为、观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圣,则必须除掉这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