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故乡—老格村的来历</p><p class="ql-block"> 我的出生地,童年、少年生活的地方—辉县市北云门乡老格村,竟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据说辉县市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村庄只有三、四个)。相传:西周初期胶鬲曾在此居住卖盐,后被周文王举为大官,建村后人称老鬲,清末,一位文人提议更为今名。“‘胶鬲’何许人也?”如果你发出如此疑问,那么请看下面一篇古文片段:[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读到这,你有印象了吧,这不就是初中语文书上学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的内容吗, 上面列举了许多名人,胶鬲是其中之一,他是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胶鬲原为纣王大夫,遭商纣之乱,隐遁经商,贩卖鱼盐。昔日泰州祭祀“盐宗”的庙里供奉着三位盐宗,胶鬲是其中之一,是作为盐商的祖宗被供奉的。胶鬲在贩卖鱼盐过程中,十分辛劳,最后被周文王发现,拟举为重臣。但胶鬲当时并没随文王入周,可能是受文王嘱托,仍留在商朝策反作内应。后来,周武王以4万5千多人的兵力讨伐纣王,纣王拼凑了17万人(一说70万)迎战于牧野。由于微子、胶鬲等人的策反工作成效显著,纣王17多万人(一说70万)一经接触,土崩瓦解,很多士兵纷纷反戈冲向纣王,纣王大败,于摘星楼自焚而亡。武王建周之后,“微子胶鬲,皆委质为臣”。可见,胶鬲是一位有勇有谋,是非分明,吃苦耐劳的人。</p> <p class="ql-block"> 胶鬲的故事在《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被提及,被用作例子来说明那些肩负重大责任的人,往往来自艰苦的生活背景。胶鬲的生平事迹还反映了古代社会底层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终成为社会上层人物的故事,他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们老格村因这样一位历史名人而得名,真是幸事,我作为曾生活在此地的村民感到骄傲。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我们后人努力工作,好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图片,有些内容来自百度,感谢原创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