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自何处来(二)

且听风吟

<p class="ql-block">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清朝国祚二百多年,自道光、咸丰始各地烽烟并起,尤以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极大的动摇了大清的国本,致清廷摇摇欲坠!但其间以湘军的异军崛起横扫六荒八合,又让大清国祚延续了几十年。湘军以“曾、左、彭、胡”为代表,涌现了一大批至今耳熟能详、能文能武的文臣武将,湖湘文化的崛起即自此而盛。</p><p class="ql-block"> 在我印象中,李姓虽为大姓,但在湘军体系中的知名将领除李元度、李续宾和李续宜兄弟外似乎没有其他人。前年无意中收藏的一套光绪间善化(今长沙)的李氏家谱却颠覆了我的印象,是谱全六本,共十二卷,因曾受火灼烤,部份已破碎不堪,无法翻阅,惜其珍稀难得,遂请良工巧匠,历二月余才修复完成、焕然一新。</p><p class="ql-block"> 寻古溯源亦是人生之乐,阅读该谱始觉其信息、资料之丰富珍贵,盖我未闻未见,今人语“天花板”,不外如是!这一套家谱集众多湘军人物、湖湘人物等各类资料、信息于一身,堪称湘军资料库。君若有暇,不妨泡上清茶一杯,且容我缓缓道来:一起走进这尘封百年来不为人知的世界,那一个波澜壮阔、汹涌澎湃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  光绪甲辰年(1904年)刊修,善化(今长沙)华坪(望城区一个小地名)李氏族谱,至今重见天日,距今正好120年,两个甲子,也是浴火中重生,一段佳话。修复后函套亦由宗裔李宏伟重新题签。</p> <p class="ql-block">  第四本家谱里刊有从同治元年至光绪五年间同治、光绪两位皇帝赐给李朝斌、李松荣、李昌和其父母以上三代圣旨共二十一份,李朝斌家九份,其它二人各七份圣旨,可谓恩荣极盛。</p> <p class="ql-block">  在这套长沙华坪李氏的家谱中,共出了三位清代官员,都是湘军体系,那么这套家谱中湘军的信息,及与太平军交战的信息相当丰富就理所当然了。为了更好的理解及方便阅读,我把李朝斌、李松荣、李昌和先作一个简单介绍。</p> <p class="ql-block"> 李朝斌(1825-1894年),字质堂,本姓王,从养父姓李,湖南善化(今长沙市)人。行伍出身,湘军将领,勇武有谋,深受曾国藩喜爱。</p><p class="ql-block"> 咸丰四年(1854年),调湘军水师任哨官,从杨岳斌克武昌、田家镇,擢参将。咸丰六年,会攻湖口,擢副将。咸丰八年,以水师从克九江、枞阳、铜陵。咸丰十一年(1861年),李朝斌合陆军克无为州,以总兵记名。再克铜陵等地,加提督衔,授湖北竹山协副将。</p><p class="ql-block"> 李朝斌于同治元年,擢浙江处州镇总兵,率水师连克金柱关、芜湖、东梁山,以提督记名,统领太湖水师。次年,率水师东下会诸军连克江浦、浦口、燕子矶、九洑洲等地。后援上海,配合陆军克苏州,署江南提督。同治三年(1864年),李朝斌会攻嘉兴,克长兴、湖州,实授江南提督、建威将军,为正一品大员。</p><p class="ql-block"> 光绪十二年(1886年),因病回乡,光绪二十年卒于家。</p> <p class="ql-block">  这是谱里李朝斌的生平记载,所有网络对他的出生年月都不清楚,而谱中记载的清清楚楚:道光五年九月二十八午时。即1825年9月28日,查漏补缺,无可争议。</p> <p class="ql-block">  在清代江南提督这个职位,李朝斌是担任时间最久的,共二十二年,其间亦参予指挥了抗法战争。</p> <p class="ql-block">  为了写这篇文章,查资料发现李朝斌墓还保存完整,特意开车前往长沙望城区观瞻凭吊,该墓庐基本保持完整,碑亭亦在,只是往时荒山野岭,而今却已被城市化工业园区包围,想当初一品大员,风云人物,何等威风!百年之后也只能偏安一隅,荒草萋萋,无人问津,不免让人心生感叹! </p><p class="ql-block"> 该墓今系省文物保护单位,只是汉白玉石<span style="font-size:18px;">匾上</span>人物介绍的出生年份也写错了(出生年写成1824年),希望相关部门看到能予更正。</p> <p class="ql-block">  李松荣生平网络信息都没有,估计是湮没在岁月中了,只能按谱中内容作介绍。</p><p class="ql-block"> 李松荣,派名宗翰,字玉堂,道光五年生(1825~1897年),钦加道衔安徽补用知府,赏换花翎,诰授通议大夫,晋授资政大夫,为正二员。</p> <p class="ql-block">  李昌和,派名宗棠,字义堂,记名简放总镇,利勇巴图鲁,历任饶州营参将,赏换花翎,正三品。</p> <p class="ql-block">  在古代,一个家族能出个三员大员已是不得了的大事,但长沙李氏家族在同一时期能出一品官、二员官、三品官各一位,又系堂兄弟,实在是难得,应该与湘军的招募有关系:大都是兄弟、亲戚、地方人一同参军,沾亲带故,因而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那么家谱的荣耀与人物内容的丰富也就理所当然了。</p> <p class="ql-block">曾国藩因为李朝斌的事向朝廷上的奏章。</p> <p class="ql-block">  李朝斌本姓王,后被李家收养抚育成人,发达后亲生父母找上曾国藩,要求李朝斌改姓归宗,在当时这可是头等伦理大事,为此曾国藩特具奏章向皇帝说明此事,且引经据典,最后让李朝斌仍归李姓,所说该事例及结果成就一段千古佳话,一桩美谈!读者若有兴趣不妨阅读上述奏章内容及百度该文。</p> <p class="ql-block">  时任安徽巡抚彭玉麟写的序,内容多述及与太平天国交战的情况,极具重要史料价值,不知彭玉麟文集有收录否?</p> <p class="ql-block">  彭玉麟(1817-1890年)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渣江),生于安徽省安庆府(今安徽安庆)。清朝晚期军事家、书画家,人称“雪帅”,湘军“曾、左、彭、胡”中的“彭”即是,湘军水师的创建者。</p><p class="ql-block"> 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封一等轻车都尉。光绪十四年(1888年),以病开缺回籍。光绪十六年(1890年),病逝于衡州,享年七十五岁。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刚直”。</p> <p class="ql-block">  马恩溥写的序。 马恩溥,字雨农,太和人(今云南大理),清咸丰癸已进士,历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安徽学政。生平著有《滇南事略》。</p> <p class="ql-block">这是为李松荣写的传,内容多涉及李松荣从水师提督杨岳斌转战太平军的事略,授功封赏,内容相当丰富。</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李昌和的传略,内容都是湘军与太平军交战事略,仍是不离曾文正公,宫保杨岳斌、合肥李相李鸿章等。</p> <p class="ql-block">这是张之万为李昌和(义堂公)写的寿文。</p> <p class="ql-block">  张之万(1811-1897年),字子青,号銮坡,直隶南皮(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人,张之洞堂兄。晚清大臣,书画家。是清朝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元老。</p><p class="ql-block"> 道光二十七年中状元,后历江苏巡抚、闽浙总督、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军机处行走,兼署吏部尚书,光绪十五年,补授大学士,管理户部,后加太子太保衔,授体仁阁大学士、授东阁大学士。系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堂兄。</p> <p class="ql-block">这是卫荣光撰、谭钟麟书李昌和寿文。</p> <p class="ql-block">  卫荣光(1826—1890年)字静澜,河南新乡人。咸丰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九年,湖北巡抚胡林翼奏调赴军,随荆州将军多隆阿攻剿黄州各郡,转战安徽,后随胡林翼剿贼。</p><p class="ql-block"> 光绪元年,授安徽按察使,迁浙江布政使,护理巡抚,后授山西巡抚,十二年任浙江巡抚。后以疾乞归,光绪十六年病逝。</p><p class="ql-block"> 卫荣光系三大清代廉吏之一,任浙江巡抚时,每天的早餐只有3根油条,人称“三根油条”。</p><p class="ql-block"> 谭钟麟(1822-1905年),字文卿,湖南茶陵人,晚清大臣。</p><p class="ql-block"> 1856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任杭州知府、河南按察使。后任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浙江巡抚、陕甘总督、工部尚书、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儿子谭延闿,亦是鼎鼎大名之辈。</p> <p class="ql-block">  这是湖南大儒王先谦撰文、易佩绅书李昌和的寿文。</p> <p class="ql-block">  王先谦(1842—1917年),字益吾,湖南长沙人。因宅名葵园,时人称为葵园先生。清末民初教育家、史学家、经学家、训诂学家、实业家,湖湘大儒。</p><p class="ql-block">同治四年(1865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p><p class="ql-block">同治九年(1870年)后,多次担任地方乡试正副考官、会试同考官。</p><p class="ql-block">光绪六年,升任国子监祭酒。</p><p class="ql-block">光绪十一年至十四年,外放授江苏学政。任满后请假回籍,专心讲学。先后任城南书院、岳麓书院山长。戊戌变法期间,为保守派领军人物。清末新政期间,担任过湖南师范馆馆长、学务公所议长、湖南铁路局名誉总理、湖南省咨议局会办等职。</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后,对时事不满,闭门著书。1917年逝于长沙,享年七十六岁。</p> <p class="ql-block">  易佩绅(1827—1906),字茹山,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顺鼎之父 。同治十年因贵州筹饷之役,侨寓长沙。翌年定居长沙,得宅于西城内培元桥,宅有楼,可望湘江,远近诸山皆在目,名曰函楼。咸丰八年(1858)中举人,任四川知县。十一年(1861)回湖南召募军队后率部入川,与太平军作战。光绪六年(1880)升贵州按察使,八年(1882)迁山西布政使,十一年(1885)调江苏奉命援台湾,参与抗击法国侵略者的斗争。</p> <p class="ql-block">家谱亦记载清楚,陇西堂华坪李氏亦出于汉将军李广后裔,明洪武八年自江西南昌郡丰城县迁居善化(今长沙)七都华坪(今望城区)。</p> <p class="ql-block">当时华坪老屋的地形图,周边旧时地名有蛇塘、托田塘、廖家桥、莲花桥、桐木桥等……只是沧海桑田,不知这些名字还在沿用没有?</p> <p class="ql-block">当时华坪李氏的祠堂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当时修祠堂时族人捐款情况,主要是李朝斌捐一千两,李松荣、李昌和各捐二百两,共计捐了一千肆百多两,可算是一笔巨款。</p> <p class="ql-block">当时亦有祖坟葬在岳麓山,可见自古以来岳麓山都系风水宝地,葬地首选也。只是时至今日,岳麓山早已是风景名胜区,除名人墓葬外,闲杂人等土坟早已一迁了事,不然早就是遍地坟堆了!</p> <p class="ql-block">家族世系派名表,派名一对,辈份清清楚楚。</p> <p class="ql-block">  这套家谱的重见天日也确实不容易,对它修复后的解读,由于内容的丰富,人物的众多,囿于篇幅限制,我也只能选择性的挑一些重要人物资料的进行展示和解读,但看完也是不容易,感谢诸位用心的阅读和支持。</p><p class="ql-block"> 传承历史,传承文化,让世人一睹难得一见的珍贵资料史实,也为一部份人找到自己的根,君自何处来……关于历史、文化的很多东西,我想,不应该在我们这个时代让它消失,尽可能的保护这些历史印记,依旧任重道远!</p><p class="ql-block"> 李姓作为中华大姓,在每一个朝代,都会有一些人活跃在时代的浪尖,留下其绚烂的一生,或长或短。善化李氏,历朝历代人才辈出,谱中的李朝斌兄弟、世界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到现在我们中央组织部的部长,还有很多我不知道的优秀人士,在这个时代,书写着他们各自浓墨重彩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李鹏辉 </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30日终稿于长沙东塘寓所</p><p class="ql-block"> 《暂得山房杂记》 十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