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绿春原路返回,我们经云阳到了元江。<div> 元江于我们只是路过,于团友是返程。有两个团友从元江高铁站返回长沙。前两天已经有四个团友在欣赏过元阳梯田的美景后就驾车踏上了返程。</div> 四个人,两台车,我们向南糯山进发。<div> 南糯山在G219旁,西双版纳有名的茶叶产地。</div> 南糯山村委会辖30个哈尼族自然村寨,每个寨子的路旁都会有被称为“龙巴”的寨门。<div> 我们住石头寨,先生同学的家。先生的同学早早的病退,为了找康养之地找到了这里。先只是建了房子,后又得了茶园。</div><div> 石头寨的龙巴门是最高规格的“9层塔”形,左右分别是男女守护神。哈尼人认为住在门内的人,就可以得到神的保护。<br></div> 哈尼人笃信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龙巴门既是一个村寨的地理标志,也是村寨的神圣之物。哈尼人数千年前人鬼之间有一场契约:以龙巴门为人鬼分界线,门内是人的生活场所,鬼不可以跨入,双方互不侵犯。 石头寨不缺的是石头,茶圣陆羽曾言:“茶者,上者生烂石”,这里是出上茶的地方。<div> 这里的茶树相传为诸葛孔明所栽。</div><div> 百年的老树虬枝盘曲,布满苔藓。经历一个寒冬的蛰伏,一场春雨过后,古茶树发芽了。</div>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妹妹呀东山西山采茶忙”,采茶舞曲里这种纤手翻飞的画面,在南糯山是绝对看不到的。<br><div> 南糯山的茶是肥厚的大叶,参差不齐的长在高高的树上。<br></div> 采摘、萎凋、杀青、揉捻……,我们参与制茶的全过程。<div> 炒茶是杀青的步骤,对技术要求高,我们只能摆个样子。</div><div> 白茶不炒不揉,只有萎凋与干燥两道工序,萎凋交给时间就好,于是自己采摘带回来的白茶,我们很自豪的说是自制的。<div><br></div></div> 茶山的姑娘,小小年纪就会品茶。 同学的家,生活需自助。<div> 我们下山去赶集。<div> 适逢周六,勐混大集,这是被誉为“西双版纳最热闹、最具民族特色的集市之一。”</div></div><div> 勐混的集市是一条长长的主街道,绵延1公里有余,山野⻝材、服饰布料、农耕工具啥都有,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佤族,各民族齐聚。</div><div> 傣族的辨识度最高,她们盛装打扮,成群结伙。山野食材认识的不多,不耻下问也问不出来,因为人们不知道那些食材用普通话怎么说。</div><div> 物产、⻛俗与人文,集市让我们感受乡村烟火,体验市井生活。</div><div><br></div> 带着自制的白茶,离开南糯山,我们沿G219到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div> 澜沧属云南省普洱市,因东临澜沧江而得名。 作为全国唯一的单一拉祜族自治县,它是《芦笙恋歌》的故乡,电影《芦笙恋歌》主题曲《婚誓》就是源自拉祜族的民歌。 </div><div> 拉祜族是云南十五个特有民族之一,他们称自己为葫芦的儿女,日常生活中人们用葫芦保存籽种,表示五谷丰登;饮用葫芦水,表示健康长寿;房屋、生产工具、衣物等有葫芦标志,表示吉祥如意。</div> 尽管这里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我们从南糯山下来,看茶林已是“除却巫山不是云”了。<div> 离开澜沧,我们计划去耿马。</div> 出发没多久,接妈妈的电话,她说想去医院。我跟先生于是打道回府。 还乘一台车继续G219之行。<div> 还乘一台车继续G219之行。</div><div> 2千多公里回家的路,我们只用了两天时间。</div><div> 4月10号,最后一台自驾G219的车安全到家。</div><div> 4月10号,妈妈走了。</div><div> “父母在,不远游”,妈妈不在了,远游再无牵挂。</div><div> 可是,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莫名其妙的泪水会在莫名莫名的时候夺眶而出。</div><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