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第一村-广州市郊塱头古村

老黑走世界

<p class="ql-block"><b>2024年4月28日下午我们来到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西部的塱头古村,塱头村较早开启文化教育,广受儒家传统思想熏陶,历代均有族人考取功名,"忙耕闲读"的宗族文化氛围浓厚,堪称岭南书香名村。</b></p> <p class="ql-block"><b>塱头村历史陈列馆</b></p> <p class="ql-block"><b>望头现存完整的明清建筑近388座,其中祠堂、书院、书室等34余座,炮楼、门楼6座,古民居300多座,是一个布局合理、规划统一、极具岭南风格的广府古村落。</b></p> <p class="ql-block"><b>塱头古村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南宋末年,其地周边河流湖泊密布,南有泽地,北有土岗,村落建于湖沼边小岗上,故取名为"塱"(河、湖边的低洼地),旧称塱溪头,后改为塱头。至今,塱头村落水系依然完整,塱头因水而生,傍水而兴。</b></p> <p class="ql-block"><b>塱头古村(位于塱头村南部,分塱东、望中和塱西三社。据族谱记载,自七世祖黄仕明养鸭立村以来,塱头经黄氏家族历代建设,至明中叶形成黄姓单姓宗一族村落基本形态,是广府核心区宗族村落的典型代表。</b></p> <p class="ql-block"><b>村面建筑以宗祠及书室为主,大多数建于清代,部分建于明代,一般为三间三进或三间两进格局,人字或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或龙船脊,石雕、砖雕、木雕及灰塑工艺较好,其中以友兰公祠和谷诒书室为最。</b></p> <p class="ql-block"><b>保留至今的塱头村格局,得益于十一世祖黄宗善,他谋划并推动了塱西、塱东和塱中三社分立的扩村计划,使村落空间大幅扩展,被誉为“黄氏德基”。2014年,塱头村被评为广州市第二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评选专家如此点评黄宗善的“杰作”:塱头村建筑群规模庞大,是珠三角地区稀有、全国少见的明清古建筑群,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b></p> <p class="ql-block"><b>塱头坐拥珠三角地区罕见的规模庞大、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形成岭南宗族村落中典型的梳式布局。</b></p> <p class="ql-block"><b>考观游览塱头古村视频纪实</b></p> <p class="ql-block"><b>茅台冰淇淋29元/根</b></p> <p class="ql-block"><b>秩序井然的空间格局之中,更有书香墨韵萦绕的鲜活生活。塱头自古尊师重教、诗礼传家、崇尚读书,具有浓郁的耕读传家文化特色。明清之际,塱头多人高中科举,科甲人才辈出。"七子五登科""公孙八科甲""父子两乡贤",故事中自有说不尽的人文鼎盛。</b></p> <p class="ql-block"><b>能够在广州北部花都区炭步镇,找到悄藏着一个“国宝村”。“红棉古树青云桥,小巷深处人家绕。书室栉比入塘影,渔樵耕读一梦遥。”诗句描述的粤韵古意之地,正是这座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府古村落——塱头村,距今已有约700年历史。</b></p> <p class="ql-block"><b>如今,古村中依然深巷幽幽、书香氤氲,耕读的静美时光仿佛从不曾离去。随着春阳台、和春住、古村市集与展览等多元文化业态陆续落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碰撞出新的火花。</b></p> <p class="ql-block"><b>荷塘之畔、榕树之下,保存着完整的明清青砖建筑逾388座,村中还有34多座祠堂书室,连绵400多米,与古代民居一道,组成了占地约6平方公里、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堪称岭南宗祠与民居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塱头村先后获得"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楹联文化名村""国家 AAA 级旅游风景区"等荣誉称号。</b></p><p class="ql-block"><b>望头古村的传奇,还将继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