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蒹葭苍苍

<p class="ql-block">  这些年来,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是每一学年结束,我都会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回顾。总会及时写总结、写反思,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那么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从下面四个方面做的。</p><p class="ql-block">一、充分了解学生,无限信任学生</p><p class="ql-block"> 从接新班开始,我就努力做到快速认识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年龄、健他们的健康、他们的家庭情况,了解他们各自的个性、各自爱好以及他们交友的情况等。人们常都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在我看来,教学也是这样。老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在了解学生个体的情况的基础上,才能用不一样方式同他们交流。我一直尊重学生,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不但尊重学生的差异,还为他们创造宽松而民主的学习环境,因而我和学生的对话很便利。课堂上,我尽量让语文课堂生动有趣。我总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p><p class="ql-block"> 二、树立学生信心、激发学生潜能</p><p class="ql-block"> 都说语文难学, 其实语文确实难学,但我认为语文更难教,尤其是小学语文。在我看来小学生不但年龄小,理解能力弱,还缺乏自己学习的能力。因而在给学生传授知识时,我们不能机械的照本室科,而应该灵活多变,要善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要让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千万不能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只有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才能让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能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我愿花时间在每一位学生身上找亮点——我相信人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只要我们教师有一双慧眼。这样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愿意认真学语文,提高自己语文水平。同时,我采用多媒体设备,课堂气氛非活跃,我采用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学习。低年级我运用卡片教学,高年级我采用分角色朗读;我采用分层教学方式,让课堂趣味性得到提升。</p><p class="ql-block"> 三、细心关爱学生,耐心帮助学生</p><p class="ql-block">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都胜于母爱。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对学生的关爱,最直接体现在对生活细节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之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并能及时教育他们,让他们及时纠正错误,沿着健康之路慢慢前行。在我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如和风如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看着孩子们的成长,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我的细心关爱就像水一样载歌载舞,使班内的“鹅卵石”日臻完美。</p><p class="ql-block"> 作为班主任,我有一颗善良的心,友爱的心,我能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我把他们的冷暖记在心头。而对家境、文化、背景参差不齐的孩子,我不仅付出了我的责任心和爱心,更付出了我的耐心和智慧。这也为我的语文教学工作,特别是阅读教学带来了方便。</p> <p class="ql-block">  四 、认真指导,不忘督促</p><p class="ql-block">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 要培养小学生阅读的习惯。课堂上,我用生动的课堂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汉语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汉语的欲望。课下我指导学生有目的制定阅读计划。当然不能就此为止,一定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的落实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为效的督促小学生完成自己的读书计划。</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老师一定要指导他们读书。因为他们缺少读书经验,也缺少读书方法。鉴于此,我帮助学生选择阅读读本,根据不同的读本、章节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有些可以粗略地阅读,有些要详细阅读,关注细微差别;可以默读,抓线索,寻文眼,可以朗读,赏柝景物品味语言;可边读边圈点,注意前后联系,可以做摘录。指导学生阅读还可以采用选择性阅读,再好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或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某个问题等。为了更好地进行选择性阅读,首先需要对全书的内容和结构有所了解,怎样了解?最简便的方式就是浏览目录。此外,我还灵活运用了激励机制,诸如纵向评比、横向评比、奖励小红花等等。只有老师有爱心、有耐心、有诚心,才能帮助学生们不断提高阅读能力。</p> <p class="ql-block">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很庆幸,此生做了一名园丁,一名教汉语言的园丁!更庆幸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学生们能健康成长,对汉语都有一种浓厚兴趣,并有较强的阅读能力。我也会“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