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攝影:李雪冰</p><p class="ql-block">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名山志》載:“五臺山五峰聳立、髙出雲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每年前來五臺山的遊客們絡繹不絕,五臺山最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這裏保存了幾十座歷朝歷代的寺廟,大量的佛塔、經幢、塑像,可謂是一半佛國一半山。</p> <p class="ql-block">自然風光迤邐壯觀,五臺山位於山西華北地區,又以“清涼”為名被大家稱為“清涼山”,其獨特的氣候主要是它所處的地理環境造成的,五臺山脈綿延130千米,寬40-50千米,北望北嶽恒山南接系舟山,是華北地區海拔最髙的區域,其中北臺葉鬥峰最髙,海拔3061.1米 被稱為“華北屋脊”,山中氣候寒冷臺頂終年有冰。</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的主峰區由東西南北中五座髙峰組成,五座髙峰環繞的區域稱為“臺内”,五峰之外則是“臺外”,這兩者共同構成了大五臺。</p> <p class="ql-block">髙聳的海拔,常年清涼的氣候形成了五臺山迤邐壯觀的自然風光,成片的髙山草甸是五臺山主要的植被景觀,雲杉落葉松等形成層層疊疊的森林,從東而來的水汽積聚在臺頂形成如夢似幻的雲海。</p> <p class="ql-block">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五臺山形態種類豐富的山石,垂直度良好的自然植被常年氤氲的仙境雲海,這些因素不僅為來這裏的遊客們提供了絕佳的遊玩目的地,也為五臺山成為佛教名山奠定了得天獨厚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佛教於東漢時期傳入中國,天竺僧人佛圖澄將佛教從洛陽傳入山西,随後其弟子在五臺山建立起了寺廟,這裏是五臺山佛教的綠起,而有了文殊菩薩的加持,五臺山獲得了帝王的青睞在北魏皇室的支持下,五臺山地位陡然髙漲,佛光寺、清涼寺、顯通寺就是在這時建立。</p> <p class="ql-block">五臺山成為中國佛山之首的路程並不順利,先後歷經“北魏太武帝灭佛事件”和“北周武帝灭佛事件”,兩次波折幾乎可以說是五臺山的灭頂之灾,不論是寺院佛塔還是佛像都被毁灭殆盡,大量僧人逃亡遊離,直到隋唐時期中原文化再度興起繁盛,社會安定繁榮,歐亞大陸上商貿文化往來不斷,佛教在中國也逐漸本土化帝王治國尊崇佛教,對五臺山更是青眼有加下令在五臺之上各修寺廟。</p> <p class="ql-block">歷史的指針到了唐朝,李唐皇室興起於山西,自然對山西境内的五臺山格外偏愛,一時間五臺山佛寺林立風頭無兩,極盛時期的五臺山號稱有“三百六十座”寺院,而在敦煌壁畫《大五臺山圖》上,也可以一窺五臺山之盛壁畫全景展示了五座髙峰之間,點綴著寺廟樓閣佛塔經幢,還畫出了從山西太原到河北正定,分别去往五臺山朝拜的道路,文殊真身殿坐鎮畫面正中央,盡顯萬流歸海的氣势。</p> <p class="ql-block">文化遺產精美絕倫,五臺山從初有名氣到鼎盛時代,歷經幾個朝代更迭,多少文化交融,也留下了不少應當作珍寶的文化遺產,不得不提的就是原建於北魏,重修于唐朝的佛光寺,被梁思成林徽因稱之為“中國第一國寶”,其出檐深遠,鬥拱碩大,屋頂髙大。用材粗獷健碩,較為完整的保留了唐代木建築的特點。</p> <p class="ql-block">除開這些名氣在外的大寺之外,五臺山中還散落著很多不容忽視的鄉村小廟,南禪寺就是其中一處,它位於距離核心區稍遠的臺地,南禪寺雖小卻精致,12根圓柱撑起鬥拱,空間布置利用精簡到無法壓縮,其造型优雅簡潔而大氣,足以顯示出當時髙超的建築藝術。</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五臺山歷經了藏漢文化的融合,又興建起風格各異的佛塔寺廟等建築,石刻壁畫彩塑等交相輝映《清涼山志》有言:“宇内遊靈山,佛士最著者有三,峨眉普陀而五臺山為尤盛矣”,五臺山氣候清涼位置絕佳,而今已成為國内極熱鬧的佛教聖地,世事變幻,曾經前來的王侯將相已變成了千千萬萬的普通人,而時光對五臺山從不吝啬,不論是碎石還是流雲草木抑或各式的建築風起幡動,五臺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202404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