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波斯尼王告诉世尊一件小事,什么小事呢?</p><p class="ql-block">说自己认识两个木匠,一个叫伊希达多,一个叫布罗纳,这两个木匠他们吃我的饭,穿我的衣服,他们靠我养活,因为有我,他们才得以为生,养活他们自己和家人,但是尽管如此,我注意到他们对世尊的尊敬远远超过对我的尊敬,有一次我和他们一起出去,我为了观察考察一下这两个木匠,我就一直注意着他们,晚上这两个木匠居然用大半夜的时间来讨论世尊您的智慧和学说,睡下的时候,这两个木匠把他们的头朝向世尊那个方向,居然把脚对着我,我想这太奇妙了,一定是因为他们领悟了世尊的教诲,一定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世尊学说的力量,所以他们才会如此尊敬你。</p> <p class="ql-block">波斯利王就说了这么一段话,这段话说明什么?</p><p class="ql-block">这段话说明佛法的教化力量。</p><p class="ql-block">佛陀所创导的学说能够改变一个人,并且引导他们以最合适的方式共同生活在一起,过一种集体生活。</p><p class="ql-block">僧团里边的每一位僧人,它都成为当时古代印度人们的生活的一种理想的样态。</p><p class="ql-block">而僧团作为一个人间的组织,没有当时这种纷争、这种杂乱、这种无序、这种躁动都没有。</p><p class="ql-block">波斯逆王的这段话就反映了佛陀生前在他的指导下,在他的教化下,他的信众们以及信众团体所呈现出来的样貌或状态。</p><p class="ql-block">佛陀听到波斯利王这么说以后,也没怎么说话。等到波斯利王离开以后,佛陀就对旁边的比丘,旁边的僧人讲说僑萨罗国的国王波斯利王已经说了《法庄严经》</p><p class="ql-block">在巴利文里,这一部佛经是波斯尼王讲的很特别,他并不是佛陀讲的。佛陀要求比丘门要学习《法庄严经》,并且要记涌住《法庄严经》,要把《法庄严经》当做是他们修行的一个目标,你应该修行到这个样子。每一个人都应该拿波斯利王眼中的这个形象来比对自己。啊,所以到佛陀他在弘法这样几十年以后,实际上他的学说已经在当时的印度社会呈现出一个力量。</p> <p class="ql-block">佛陀逐渐进入了他的晚年。</p><p class="ql-block">《大般涅盘经》是一部很重要的经典,我们汉译佛经里边也有,他就记载了佛陀最后一年,大致最后一年的传教的情况,以及佛陀进入涅槃的这样的一个过程。</p> <p class="ql-block">佛陀在他的晚年这一段时间里面,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所以佛陀有意识的把自己这一生悟出来的这些智慧、学说进行了一个总结,把其中重中之重的内容,在最后的生命阶段向弟子们反复申说,</p><p class="ql-block">我们把佛陀在晚年最重要的一些说法也做一些介绍</p> <p class="ql-block">晚年的时候就最后阶段了,佛陀住在王舍城,</p><p class="ql-block">而当时有个国王,这个国王有一段时间在佛经里边的形象是非常不好的,叫阿阇世</p> <p class="ql-block">这个国王想发兵攻打跋祇国,另外一个国王,他想去攻打。然后他说,我一定要消灭这个国家。我要彻底的粉碎他们。</p> <p class="ql-block">那这个国王发兵前就派了他的一个大臣——雨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雨行,就来请教佛陀,我能不能出兵打呀?我打能不能赢啊?</p> <p class="ql-block">佛陀听完以后,就问身边的阿男。问了这么一段话,大家仔细听好了,佛陀最后一年的说法都是重中之重,非常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佛陀问阿南,你是不是听说过跋旅国的人,也就是阿阇士王要攻打的那个国家,</p><p class="ql-block"> 那里的人,</p><p class="ql-block"> 是不是经常举行公众大会</p><p class="ql-block"> 你是不是听说过</p><p class="ql-block"> 跋袛人齐心力 恪尽职守。</p> <p class="ql-block"> 那里的人</p><p class="ql-block"> 是不是经常举行公众大会</p> <p class="ql-block">你是不是听说过跋祗人</p><p class="ql-block">尊敬赡养</p><p class="ql-block">并且顺从老人</p> <p class="ql-block">你是否听说过</p><p class="ql-block">跋祗人不抢夺</p><p class="ql-block">也不强暴本族的妇女</p> <p class="ql-block"> 你是不是听说过跋祗人</p><p class="ql-block"> 尊敬城乡各处的塔寺</p> <p class="ql-block"> 你是不是听说过跋祗人</p><p class="ql-block"> 依法保护阿罗汉</p> <p class="ql-block"> 可以自由地前来</p><p class="ql-block"> 而来了的阿罗汉</p><p class="ql-block">可以在跋祗国</p><p class="ql-block">非常安宁地居住下来呢</p> <p class="ql-block">我曾经把七不退法</p><p class="ql-block">教给过跋祗国的人</p><p class="ql-block">我在那弘过这个法</p><p class="ql-block">我给他们讲过七不退法</p> <p class="ql-block"> 只要这个国家的人民</p><p class="ql-block"> 依然记得</p><p class="ql-block"> 并且修行这七不退法</p><p class="ql-block"> 他们就不会灭亡</p> <p class="ql-block">这婆罗门雨行,也就是阿阇士王派来的使者,听到这七不退法以后。非常感叹。说师尊只要他们具备七不退法其中的一法,这七条,他们只要做到一条,他们就不会衰亡,何况他们七法具足。因此我看来,我的这个大王,是征服不了他们的。除非去收买他们,或者,去离间他们挑拨离间,打是打不了的。</p> <p class="ql-block">当雨行走了以后,世尊就吩咐阿南,他的大弟子之一,召集在附近的比丘,把他们都召集进来,因为比丘是散居在各处的,不可能所有的比丘都跟随佛陀生活,然后佛陀又向众比丘再一次强调了七不退法。</p><p class="ql-block">这个七不退法大家仔细再听一遍,佛陀对比丘讲,实际上对我们现代人过一种集体的生活,过一种团体的生活,怎么和别人能够相处,都具有非常非常有价值的这种指导意义。</p> <p class="ql-block">佛陀讲,首先,众比丘要经常举行集会,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在生团中各尽其职。这就好比我们可以把生团想象成一个团体,甚至想象成一个组织,或者想象成一个公司都可以,大家在一起拥有一个共同目标的这么一群人,你应该经常举行集会,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各尽其职,</p> <p class="ql-block">遵守既定的一些戒律。纪律就是规则嘛,就是你一定大家要共同接受一定规则,不违反戒律,不要随意行使,</p> <p class="ql-block">要尊敬、供养、顺从出家已久,因此资历比较老、经验比较丰富的年长的比丘。</p> <p class="ql-block">第四,要不受贪欲的影响。</p><p class="ql-block">你们不要太贪,要乐意居住在林中。换句话说,你虽然有的时候大家都要聚到一起,但是有的时候不妨安静的独处一下。要独自守念别处的修行者可以前来,而来到僧团当中的修行者,应该让他们安住下来,和大家生活在一起,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p> <p class="ql-block">佛陀奖七不退法实际上可以理解成他非常具体的</p><p class="ql-block">不要太喜欢闲聊,不要太喜欢睡觉。</p><p class="ql-block">这个这个要求是佛陀对僧人的要求,不要太喜欢成群结队,一定要驱除恶念,要远离坏朋友,团体里边那些行为不太好、不守规矩的、不守纪律的人,你要远离他,</p><p class="ql-block">不能因为稍有成就而止步不前。</p> <p class="ql-block">比丘要有信,有信心,谨慎知耻,要有耻辱性心,你知道心里动了一个坏念头,或者呃做了一件什么不恰当的事,你一定要感觉到耻辱。</p> <p class="ql-block">要多闻。多闻就是要见多识广,要多听听来自各方的学说意见。思想要精进,要努力,不能放意,不能放松自己,要守念。也就是你可以听听的越多越好,但是你心里要有定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佛陀的定见当然就是像这种苦极灭道士圣地啊,诸行诸事无常啊,有生必有灭,要按照八正道啊等等,这个你一定要守住,</p> <p class="ql-block">要有智,那最终你就要有智慧。</p>